《有性格的空间》用科学方法解密适合中国人的空间色调

新浪网 2022年10月17日 16:30

      近日,《有性格的空间:色彩情感与室内配色指南》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可以说是为室内设计行业带来了一场极具专业性、可操作性、可实现性的空间色彩应用解密。

      作者宋文雯为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色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持并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双高”等多个课题。更难得的是,她一直致力于色彩艺术与科学的应用推广,积极参与各产业界的色彩应用实践。

      她在这本新书中创新性地将工业设计领域的CMF概念引入室内设计中,以“CMT”指导空间里的材质、肌理、图案、照明如何与色彩有机融合,依据色彩和谐规律,将室内各元素的材质与色彩结合,有效破解了设计师们“空间配色落地难”的终极问题。

      宋老师带领清华大学色彩研究所团队历时多年的“中国人情感色调认知”实验成果倾情公开,让设计师能精准为客户人群定位色彩,并用色调赋予室内空间不同的情感表达。

      用科学的色彩实验解密适合中国人的空间色调

      关于为什么要花这么多年时间做这样一项研究,宋文雯表示,色调的研究在国际上早已形成不同的体系并各自有成熟的应用。然而针对中国这个庞大的设计、产业、教育市场,则需要建立起一个针对中国人独特的情感形容词与色调解读的对应系统。

      在经过几年的严谨桌面调研、心理物理实验等研究过程之后,“中国人情感色调认知系统”诞生了。系统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依据中国的文化特征为色调命名;

      二是从语义认知角度探索了中国人的对色调的理解,精准地探究中国人的情感表达与色调之间的关系。

      空间“CMT”的提出与详解,攻破室内配色难题的关键

      以往的室内设计配色资料中,只能看到色块的应用和搭配,然而宋文雯告诉设计师,室内设计中的配色,必须要结合所有室内元素中的材料、肌理,从而满足人们的五感,并在不同的光源下呈现出不一样的情感表达。

      书中创新性地将当今国际工业设计领域先进的“CMF设计”理念引入到室内设计中,以此提出了“CMT”——色彩、材质、工艺肌理及照明在室内设计中的协调方法,以许多国内常见的产品品类和优秀案例,为设计师分析如何在这些复杂的影响因素中最终实现和谐有格调的空间。

      系统梳理设计中的色彩学,破解配色的底层逻辑

      在人类历史的变迁中,颜色的故事如同颜色自身一样点缀和精彩着整个进程。然而,物体本来有颜色吗?彩虹真的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吗?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我们今天看到的颜色和古人看到的一样吗?这些对颜色的科学认知,以及色彩运用背后的原理,一直都是国内设计行业从业者的薄弱环节。

      市面上已有的配色书籍,的确给设计师们提供了许多配色可套用的模板,但是,假如不理解色彩和谐背后的底层逻辑,始终只会停留在“工具人”的层面,生搬硬套书中的配色方案。一旦眼下的色彩流行趋势更新换代,你又会跌落到配色过时的境地。

      在这本书里,宋文雯从人类对颜色的感觉、感知、认知的专业路径,以讲故事的方式,带领读者从人类早期的岩洞壁画中的色彩,到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贝蒂的颜色系统,再到现代主义设计先驱——包豪斯大师的色相环……众多五彩斑斓的色彩体系和背景知识一一呈现,颜色命名、色彩和谐、色彩情感、数字化色彩等,系统性地讲述设计行业所需的色彩学知识。让科学不再枯燥,让知识充满灵性。

      “希望这本书教给你的不是去遵循各种颜色组合的原则,而是能自由运用颜色。在习得了色彩的基础知识和搭配法则的基础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具有个性的配色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