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新作《尧风舜雨》从元大都规划溯源中华文明

新浪网 2022年04月12日 17:41

      从《城记》到《尧风舜雨:元大都规划思想与古代中国》,王军走过了二十年的钻研与求索的历程。从新华社高级记者、《瞭望》新闻周刊副主编到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军选择了对中华文明的溯源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与意义的不断追问。他孳孳矻矻地阅读大量古代文献和考古报告,做了一两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并做了大量调研和测绘之后,以齐政楼和元大都为切入点,奉献给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一部有分量的作品。

      《尧风舜雨:元大都的规划思想与古代中国》全书分甲、乙两篇,甲篇为《齐政楼名称方位考》,对齐政楼的名称本义,学术界讨论多年的齐政楼、钟楼的建设地点加以考证,同时考证元大都大天寿万宁寺中心阁、中心台的建筑性质、建设地点,对元大都中轴线制度加以研究,揭示了忽必烈取义《尚书·尧典》命名齐政楼的重要意义;乙篇为《元大都规划的阴阳法式》,以元大都的大城规划、建筑布局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古代天文律历数术之学,揭示其所蕴涵的阴阳法式与思想观念。

      元大都的齐政楼究竟建在哪里?

      “齐政楼取义‘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实已决定其必居相对于元大内的子位之区,在中轴线上与元大内一线相直。”

      《尧风舜雨》以翔实的史料考证、现场调查,对学术界长期存在分歧的元大都中轴线制度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了明确结论。包括:(1)确认元大都中轴线与明清北京城中轴线为同一轴线,元大都中轴线北端为齐政楼、钟楼,并非大天寿万宁寺中心阁;(2)大天寿万宁寺中心阁是元成宗、元宁宗的神御殿,位于元大都中轴线北端东侧;(3)元大都中心台并非全城平面几何中心或中轴线北端的标志,而是筑于元大都金台坊取义礼贤纳士、象征黄金台的礼制性建筑;(4)元大都中轴线以齐政楼对应北极璇玑,以海子桥取义阁道星,以通惠河取义银河,以元大内对应营室星,形成了与秦都咸阳相似的“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城市景观;(5)齐政楼取义《尚书·尧典》舜得天命的典故“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由此显示忽必烈是尧舜传人、元朝是中华正统,这在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大意义;(6)元大都中轴线东偏微旋,是天文、地理、人文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以上研究使元大都暨明清北京城中轴线研究领域中长期存在的学术疑团变得明朗,对认识中国古代城市的中轴线制度、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营建制度的文化“基因”是什么?

      “在研究过程中,我一次次惊叹于元大都的平面布局——其中的相当部分还留存于今天的北京——竟是如此精确而艺术地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最为核心的知识与思想体系!”

      综合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律历之学,基于古代文献和考古学资料,《尧风舜雨》对元大都规划设计所依托的思想体系予以系统揭示。其中包括元大都子午卯酉时空格局与农耕文化的深刻联系,易学思想对元大都平面布局的深刻影响,元大都健德门、安贞门取义《周易》乾坤二坤所具有的天文学意义,交泰思想在元大都城市规划中的体现等。

      本书还将元大都的规划设计与汉长安、隋唐长安、明清北京等古代都城比较分析,得出了明确结论:由观象授时活动催生的时间与空间密合的观念深刻定义了中国古代营造制度,空间被时间赋予了意义,成为知识与思想的载体,塑造了与天地环境整体生成的建筑形态。中国古代营造制度习用的若干种天地数比例,皆具有确切的文化意义。因而,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除了结构技术层面的考察,还须结合数术之学,深入揭示其文化“基因”。

      为什么是元大都?

      “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徐世隆

      中国自文明创建以来,就不断经历民族融合的过程,改朝换代接继不断,统治族群五湖四海,文化与制度却高度稳定。中国古代文化的包容性与适应性支撑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正是在此种文化强大的吸引力之下,忽必烈从一位游牧民族的英雄成为了中国的皇帝,入主中原的蒙古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这正是中国古代文明持续不间断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华先人以“天地之大德曰生”为基本价值诉求,凝聚了不同宗教信仰的最大共识,支撑了多元文化与民族的融合,这对当今人类可持续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简介

      尧风舜雨,代表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而古代中国的营建与规划,其思想正在于达致这一理想。

      本书以中国古代典籍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天文考古学为研究方法,从元大都齐政楼溯源中国文明创制时期,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渊源与承续。全书分两篇,甲篇为《齐政楼名称方位考》,对齐政楼的名称、方位、中轴线制度加以考证,揭示了其取义《尚书·尧典》的意义,也折射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继道统而新治统”的包容性与稳定性,其思想支撑了中国多元文化与民族的融合;乙篇为《元大都规划的阴阳法式》,结合古代天文律历数术之学,说明元大都作为古代中国营建制度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呈现了其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典型意义。

      忽必烈的元大都,以一座城市的建造,证明了中国多元一体格局的思想渊源以及重大意义,以不朽的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作者简介

      王军,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研究院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北京市政协特邀委员、《建筑史学刊》编委。长期致力于梁思成学术思想、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著有《城记》《采访本上的城市》《拾年》《历史的峡口》《尧风舜雨:元大都规划思想与古代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