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周年反思:我会动动

新浪博客 2016年06月15日 13:48:09

      标签:

      杂谈

      【题记】这是“股灾周年反思:我想静静”的续篇,着力点将放在A股现状和变数的评估,以其做出恰当的、个性化的应对。我们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看待世界的眼光也应该是发展变化的。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所谓“动极思静、静极思动”,所谓“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或“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总之,我们会考虑市场的变化,会评估世俗的看法及其影响,但我们不会选择世俗的做法。

      一、A股现状,股灾到了哪个阶段?

      当我们在纪念股灾一周年的时候,其实有必要顺便纪念一下“人造牛市”的两周年纪念的。在我们看来,2014年6月到2014年11月是本轮“人造牛市”的筹备阶段,沪综指滑翔起飞时间用了六个月,区间是2050-2500点,这个区域可以认为是A股被时间证明的“原始底部”。见下图:

      http://mmbiz.qpic.cn/mmbiz/Ga9jsQPpQdH7N4oqt4zexPSZ3Ch6exiapia658yNyPzT0zZIP2EbouZEpr2q4XYiaNSTRL8c5qS8dZvbhSv2UD11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假定本轮牛市一无是处,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位置、发动的一场错误的牛市,假定A股从哪里来要回哪里去,那么A股的“坚实底部”应该在2500点一线。

      再考虑去年股灾期间国家队救市强行托底2850点,考虑今年年初熔断式崩盘沪综指曾两探2638点,政府取消熔断机制,推迟注册制和停掉战略新兴板,2638点至2850点区间留下了强烈的“政策底”的印记。

      综合起来看,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本轮股灾的大调整已经进入到下半场,下调的绝对空间不会很大,而调整的时间还不充分,内部结构还不完善、不牢靠、不合理,某些新的调整因素还会迫使市场调整得更充分一些?

      二、估值水平合理么?

      相比5178点的疯狂,2800点一线的估值水平显然低了非常多,但是不是足够低?市场的分岐还是不小的;相比2500点以下时的估值水平,现在的估值水平是高是低?大家的分岐也会比较大。

      应当看到,本轮“人造牛市”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有基本面支持和人为努力的。上图标出的区间,恰是一系列政策酝酿和出台的时点,包括对房地产的再认识,对股市的重视,流动性的释放,连续降息,“一路一带”、“双创”战略的推出等等。不考虑来得快、去的也快的题材炒作和情绪起伏,房地产对稳增长的作用和利率引导下行对股市估值水平的提振,以及上市公司业绩的小幅改善,A股整体上个小台阶------在2500至2800一线整理,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吧?

      重点是:一手好牌,别烂打。

      三、结构分化谁会是赢家?

      大级别调整的特点“就是反复,就是情绪化,就是易跌难涨,就是要有耐心,就是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就是不能被轻易击败。”区间波动的特点,就是此起彼伏。在场内或场外不是胜负的关键,关键是站对位置,跟对潮流。

      一种潮流是持仓组合强调低估值、经营稳定性、高现金分红能力以及对市场的掌控力,国家队持仓为典型代表。

      一种潮流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重组,借壳,定增,跨界,并购,资产注入,要的是“变、变、变”和对“变”的掌控,以产业资本与金融大鳄为代表。

      一种潮流是洞察经济周期和产业兴衰,在高估值层面上博弈高成长,偏好此潮流的投资人,形形色色,鱼龙混杂,有的似懂非懂。

      一种潮流是远离市场,隔山观虎斗;指点江山,动口不动手。代表人物是()。

      一种潮流是追涨杀跌,一种潮流是买跌杀涨……总之,有各种活法,不存在“最后一个多头”的说法。

      我们倾向于市场的调整仍未结束,资金与筹码的博弈处于弱平衡的状态,低估值与高成长各有各的拥戴者,各有各的魅力。选择参与,选择站队就要尽力做到最好,最合理。

      我们倾向于利用市场的每一次调整,选择行业景气、企业有竞争力、业绩处在释放期(高增长)的品种参与,让每一次调整都成为逢低吸纳的机会。我们倾向于高增长是希望与时间为伴,我们强调具备并购扩张能力是希望练好内功的同时,也能利用市场机制快速扩张。

      我们尊重市场的习惯、传统、偏好。我们将决策层、监管层纳入观察范围,视他们为左右市场的最重要力量。我们关注他们的核心诉求,我们跟踪他们采取的措施、办法及可能的影响。我们不认为他们是万能的,但我们认为忽视他们是万万不能的。

      四、关于A股市场,合理只是理想,不合理一直是常态。

      找寻混乱中的秩序,投机中的投资,动荡里的稳定,是我们不懈的努力。反思股灾后的A股市场,我们希望能够静静,但是如果市场激烈波动,我们也会以变应变,动动。

      以纳入MSCI指数发动行情理由是不充分的,A股如果不被纳入MSCI指数,除了表面看到了A股市场缺陷外,更重要的原因是A股不赚钱,海外投资者不乐意被强制性参与一个不容易赚钱还看不太懂的市场。

      如果明天太阳升起,A股没有被纳入MSCI指数,以这个理由暴跌我们认为也是没道理的。因为A股市场最终的定价权在国人手里,纳入MSCI指数引入的资金规模有限,“增量资金”是“远水”,最快也有到年底才能入市,不是影响市场走势的决定性因素。

      市场弱市由来已久,对利好敏感,而利好的累积往往失效。所以,判断A股起大行情是越慎重越稳妥,越不会犯错。

      与此同时,别低估政府维稳的决心,别低估在恶劣环境中博弈的市场力量的能力,国人都是打不死的小强。

      五、结论

      A股不存在最后一个多头的问题。筹码不会消失,四十五万亿总市值、三十五万亿流动市值的A股市场,每一分钱市值的背后,都站着一个顽强的多头。

      中线看,建议以G20峰会为事件因素布局,将下跌当成机会。

      关注【林耘说】id:linyuncnr

      林耘说 近庙堂不远江湖 一样的财经 不一样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