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下清宫

河南省洛阳市宫观
展开2个同名词条
下清宫,原名青牛观位于洛阳邙山翠云峰[1]洛阳八景中“邙山晚眺”的立足点,整个宫观被揽在邙山镇岳村襟怀之内。
下清宫是老子栓牛处,素有“道源”、“祖庭”之称。[1]始建于隋唐时期,名曰青牛观,用以纪念青牛。宋太祖时期,正式定名为下清宫,沿用。下清宫历来为道士炼丹修道之所,被称为“天下道宗之地”。[2]
2009年3月,下清宫修复重建工程正式启动,经过三年工程,于2012年修复完毕。[1]
中文名
洛阳下清宫
地理位置
洛阳市状元红路定鼎路交叉口向东1.5km
开放时间
08:00-17:00(周一至周末)
门票价格
免费
占地面积
40 亩
著名景点
混元洞、三清殿
别    名
青牛观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下清宫朵影担只趋记轿位于洛阳上清宫森林公园下岭精捆,阀应谜正是洛阳八景中“邙山晚眺”的立足点,整个宫观被揽在邙山镇岳村襟怀尝赠之内。其山门南边是建华玻璃厂,其后墙北边不远处就是上清宫。
山门前有广场,水泥铺地,甚是阔大,是停车用的。靠广场蒸捆元南侧,新移来一座道士塔,约三层楼高。道长说,这塔本来就是属于下清宫的,后来连同地皮被别的单捆虹端位圈了去,市里进行协调,把此塔移了过来,物归原主。
当初这里有上清宫、下清宫、玉清宫、吕祖庙(俗称吕祖庵)等诸多宫观,建筑群好大一片,上了邙山老远就能看见。上清、玉清、下清、为太上老君的三观。仅下清保存完好,(只是比较小)。上清已破败些许,玉清樱洒已经被毁。
下清宫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东周时期

当年老子担任东周守藏室负责人,一直居住在洛阳城中。公元前520年,周王朝内外交困,发生了争夺王位的内讧,守藏室的图书典籍都被王子朝偷运到了楚国。诸侯国势力越来越强大,每每觊觎朝廷。老子见周室日渐衰落,自己又无书可管,只好来到城北邙山上,结庐最高处翠云峰,静心炼丹养生,不再过问政治。

隋代始建

根据《洛阳史志》第17卷记载:上清宫始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但现有的文史资料表明,在唐代之前的隋炀帝时期,这里已经有了简易的老子祠(一说为老君庙),有了简易的青牛观。老子祠祭奠老子,青牛观纪念青牛。
如此算来,两座宫观的年龄还要再增加。不过,隋代建的两座宫观实在太寒碜了,建筑物非常少,而且属于民间集资性质,地位自然不高。

唐朝扩建

到了唐高宗统治的时期,他来了一个大动作,下令“敕建”,动用国帑,把上清宫搞成了“国家级”宫观。据唐朝杜光庭《历代崇道记》上讲,经唐高宗这么一搞,中国道教史上首座被命名的上清宫就诞生了。
有学者认为,老子祠晋升为上清宫后,为配合这个“上”字,青牛观就更名为下清宫了。但历史上的上清宫曾多次改名,皇帝动不动就要挥动御笔改改名字,以示对上清宫的重视。譬如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改上清宫为太微宫,把“太上玄元皇帝”正式扶上神位。
唐玄宗接班后,迷恋道教至甚,三次“敕建”上清宫。第一次在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五月,第二次在次年(公元741年)正月,第三次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正月,这都是《旧唐书》上明确记载的,说明唐玄宗非常重视上清宫。
唐玄宗三次扩建上清宫,一次也没有忘记青牛观。因为两宫观是姊妹宫观,距离又这么近,所谓“一荣俱荣”,不可能这边搞得金碧辉煌,那边弄得破破烂烂,因此,每次都连带着维修青牛观。
但唐玄宗曾把太微宫改成了玄元皇帝庙,简称玄元庙。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又恢复了太微宫旧称。按照上清宫改名、下清宫呼应这样的惯例来看,在上清宫称太微宫期间,下清宫会不会叫少微宫呢?这一直是个悬念。

后唐改制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公元923年),朝廷移都洛阳,曾一度改太微宫为太清宫,不久,又改太清宫为太微宫。总之,自打青牛观问世,就不讨皇帝们喜欢,并非名字不好,而是皇帝们觉得,一头青牛配享香火吗?所以老是给改名字。

宋代定名

后来到赵匡胤上台,建立宋朝,又改太微宫为上清宫,从此一叫到底,没有再改变过。这样,下清宫才正式上了户口,就叫下清宫了。

金元荒废

金元以后,下清宫逐渐荒废。[1]

现代重修

新中国成立初期,下清宫仍有香火地400亩。现在的下清宫占地40余亩,尚存有老子炼丹洞、孔子入周问礼台、经娘洞、高道砖塔和明刻石匾等。
2009年3月,下清宫修复重建工程正式启动。历经3年,下清宫斥资近千万元,先后修复、重建了东西配殿、三清殿、钟鼓楼、放生池、聚仙桥及道教文化碑廊等,一个全新的下清宫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1]

主要建筑

播报
编辑

山门

从山门开始参观,该门是歇山式建筑,上下两层,红墙黛瓦。山门上有一匾额,上写“下清宫”三字;山门楹柱上是一副对联,上联:紫气氤氲混元洞洞天福地地泽万物,下联:祥云缥缈下清宫宫观传道道济来生。进入山门,是一个长长的甬道,甬道尽头,便是新修的放生池和聚仙桥。

混元洞

绕过新架起的炼丹炉和一块八卦阴阳壁,我们便来到下清宫的核心建筑——混元洞前。之所以叫混元洞,是因为宋真宗曾封太上老君为“混元上德皇帝”。而混元洞中供奉的正是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
混元洞两侧,便是东、西配殿。东配殿包括文昌殿、财神殿和药王殿,文昌殿居中,殿内供奉着文昌帝君,亦称文曲星。帝君身旁,还有两尊神像,他们手中各拿一个木牌,分别写着“魁星阅卷”和“魁武点状元”。文昌殿两侧,是财神殿和药王殿,殿内分别供奉着财神和药王孙思邈。西配殿也为三殿,分别是圣母殿、送子殿和慈航殿,以迎合世人“多子多福”、“普度众生”的美好心愿。

三清殿

沿混元洞前的台阶拾级而上,我们便到了下清宫刚刚落成的大殿——三清殿。该殿为仿明清式建筑,飞檐翘角,金黄琉璃瓦覆顶,饰九脊六兽,赤柱接地,供奉着道教中的最高者——上清元始天尊、玉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1]
  • 三清殿景观
三清殿

建筑规模

播报
编辑
下清宫规模不大,占地近40亩,由中院、西道院、东道院三部分组成,庙院东西宽50米,南北长90米。但老香客讲,过去的下清宫可比现在大多了,整个建华玻璃厂都在院内。刚解放时,他们还去那里烧香,那里有石香炉。再往前说,下清宫仅香火地(庙田)就有400多亩,宋朝时有300多名道士,加上上清宫和玉清宫的道士,翠云峰上共有800多名道士。

青牛文化

播报
编辑
下清宫山门上有匾额,写“下清宫”三字。道长说,别看写的是下清宫,其实旧名唤作青牛观。
宋代时,这里正式被朝廷定名为下清宫,但是老百姓敬重的青牛,是不会一下子就消失的。如今,青牛观的名字,还执著地保留在山门门洞的墙上,墙上面镶嵌一方石碑,写“古青牛观”四字,落款漫漶不清,不知哪个朝代所留。无数的岁月,加上皇家的干预,竟不能抹掉这里原是青牛观的痕迹,而且,山门前还卧了两尊青牛雕像,似乎也在固执地表明这是青牛的地盘。
青牛是有功劳的。那时交通工具不先进,有了这头健壮的青牛,老子西行的信心就要增加几分。所以,洛阳人才在青牛吃草处建了青牛观,又把那道峪称作青牛峪,一直沿用。据说会看地貌的人,能看出哪里是牛头,哪里是牛尾,能看出牛移动的方向是正西,正是老子出走的方向。
中国道教建筑,凡祀神的祠庙,统称为宫观。宫观是“道宫”、“道观”的合称。本来,帝王居处叫宫,城堞可眺叫观。道教建筑中,规模大为“宫”,姓“公”,属国家正式的严肃宗教场所,譬如这个上清宫;规模较小的为“观”,姓“民”,基本是民间自发而建,随意敬些个神,譬如这个青牛观。

轶事典故

播报
编辑
据说,老子在这里悟道,决定西出函谷关传道化胡。他来到翠云谷,牵起正在吃草的青牛就走。那牛眼见要离开此地,对着西方吼了三声,这就是“青牛吼峪”典故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