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情史

冯梦龙创作短篇小说集
展开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情史》一名《情史类略》,又名《情天宝鉴》,为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编纂成的短篇小说集,编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以前。[1]
《情史》二十四卷,分为二十四类,即情贞、情缘、情私、情侠、情豪、情爱、情痴、情感、情幻、情灵、情化、情媒、情憾、情仇、情芽、情报、情秽、情累。情疑、情鬼、情妖、情外、情通、情迹。从这些类别就可看出,该书几乎囊括了所有有关“情”的内容,[1]收录上古至明季爱情婚姻故事870余篇。卷首有冯氏两篇自序,每卷之后和某些故事的末尾有冯氏评语。这些序言和评语,在人情、爱情、婚姻等方面,提出不少精辟的见解,闪烁着反封建礼教、程朱理学的民主思想光辉。[2]
作品名称
情史
作    者
冯梦龙
创作年代
明代
文学体裁
短篇小说集
字    数
138000[3]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该小说集有的描述了封建统治者荒淫无耻的生活;有的展示了封建道德束缚下不幸者的遭遇;有的表现了正式婚姻以外的男女关系,它是旬悼封建婚姻制度下恋情畸形发展的实录;有的歌颂了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还有的记录了神鬼妖怪和人的关系。总之,该书透露了封建社会各朝代间林林总总的男女情态,从中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现实。
卷一名情贞类,收故事四十八则,其共性在于讴歌忠贞的感情,《绿珠》是这部分的代表作。绿珠是晋石崇的宠妾,石崇被杀,绿珠堕楼殉情。除《绿珠》外,《杨娼》《关盼》亦别具特色。
卷二名情缘类,收故事三十四则,其共性在于展示男女之间有缘千里相会。《玉堂春》较为突出。玉堂春爱上了显宦之子王舜卿,历经种种磨难,终于成为夫妻。《单飞英》《刘奇》也为上乘之作。
卷三名情私类,收故事二十三条,其共性在于描述男女私情配为夫妻,以《贾午》为典型。贾午与韩寿有私情,后结为夫妻。
卷四名情侠类,收故事四十则,其共性在于赞扬女子自由择配的精神。《红拂女》讲述红拂爱慕李靖,毅然夜奔李靖,英雄美人得以终身厮守。
卷五名情豪类,收故事五十则,其共性在于描摹以情爱为赏玩对象的人的行为。
卷六名情爱类,收故事二十四则。
卷七名情痴类,收故事二十则。卷八名情感类,收故事二十六则,多写男女之间以情相动事。《孟姜》讲述孟姜之夫死于长城之役,孟姜哭倒长城始见其骨。卷九名情幻类,收故事三十二则,其共性在于介绍梦中情爱。例如《张倩女》的女主角魂随恋人,以成其事。
卷十名情灵类,收故事四十一则,其共性在于刻画了相爱男女至死不渝的形象。《祝英台》讲述祝英台爱上梁山伯,不遂,投坟殉情。
卷十一名情化类,收故事十八则,其共性在于叙述恋人爱而不得,化为异物以续其情。以《望夫石》为例,一女思夫,化为石头。
卷十二名情媒类,收故事二十七则,其共性在于记录男女爱情的传播媒介。《于祐》符嘱是其代表。于祐偶拾红叶,遂得佳配。
卷十三名情憾类,收故事三十九则,其共性在于感叹男女相爱不得,遂为终身之恨。《谈生》讲述谈生和一鬼女相爱,被迫分离,抱恨一生。
卷十四名情仇类,收故事四十四则,其共性在于介绍男女爱情化为怨恨。《杜十娘》讲述李甲负心,杜十娘万念俱灰,投江而死。
卷十五名情芽类,收故事二十七则。
卷十六名情报类,收故事十九则,其共性在于描写男女感情纠结报应。《满少卿》为后世流漏多格传.满少卿负心害妻遭报。
卷十七名情秽类狱阿,收故事三十九则,其共性在于叙说男企芝犁女淫秽之事棕厚巴蜜。
卷十八名情累类,收故事二十六则,其共性在于记录为情所累,名利乃至性命均受到危害。《柳耆卿》即是--例,柳耆卿求一女不断重凝得,反污声名。
卷十九名情疑类,收故事五十五则。
卷二十名情鬼类收故事三十九则,其共性在于以人鬼之恋为主题,《崔少府女》讲述卢充爱上了鬼女崔氏,成一世佳话。
卷二十一名情妖类,收故事六十九则,其共性在于大量描绘人妖之恋,各种动植物均可化为人类与人恋爱。
卷二十二名情外类,收故事四十一则。
卷二十三名情通类,收故事四十八则,其共性在于肯定无论动物还是植物均可有感情产生。
卷二十四名情迹类,收故事六十三则,主要讲相思男女以诗文的形式抒发情挨鸦霉怀之事。[4]

作品目录

播报
编辑
卷一 情贞类
卷二 情缘类
卷三 情私类
卷四 情侠类
卷五 情豪类
卷六 情爱类
卷七 情痴类
卷八 情感类
卷九 情幻类
卷十 情灵类
卷十一 情化类
卷十二 情媒类
卷十三 情憾类
卷十四 情仇类
卷十五 情芽类
卷十六 情报类
卷十七 情秽类
卷十八 情累类
卷十九 情疑类
卷二十 情鬼类
卷二十一 情妖类
卷二十二 情外类
卷二十三 情通类
卷二十四 情迹类[5]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该书选录《列女传》《搜神记》《世说新语》《太平广记》《夷坚志》《唐宋传奇集》《玉堂闲话》《青楼集》等,以至明人笔记戏曲、小说中有关男女的情爱故事纂辑而成,也有若干篇出于作者自撰。[4]
《情史》的问世时间在冯梦龙另一部著作《古今谭概》之后,因为书中评语多次提到了“《谭概》评云”。《谭概》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改名《古今笑》。《情史》既不称其为《古今笑》,而称其旧名,知编于万历四十八年以前。[1]
《情史》一书,一般认为是冯梦龙所编,原刊本所署之“詹詹外史”是冯梦龙的别号,但“詹詹外史”究竟是否为冯梦龙别号,尚无充分证据。[6]

人物介绍

播报
编辑
宋徽宗
宋徽宗经常微服出宫,某次出宫便看上了名妓李师师,因为李师师还有其他入幕之宾如周邦彦、贾奕等,为徽宗撞见,于是于是大笔一挥,将这二位股胧之臣赶出京城,贬至荒远地方作官,眼不见为净。[7]
李隆基
唐代皇帝。他抢儿媳当老婆,还连带着国破家亡,七老八十了尚对杨玉环念念不忘。然而作为一个男人,在危难之时以牺牲女人性命求自保,事后再来追悔,却是令人不齿的。[7]
沧州李氏女
沧州李氏女嫁给邓廉不足一年,邓廉便死了,李氏年仅十八,至此每天吃素,为其夫婿守孝六七年,忽然有段时间日日做梦梦见一俊男对其示好,李氏于是惶惶不可终日,为免再作此梦,竟从此不修边幅,自毁容貌,以示节烈。[7]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主题思想

冯氏将情提升至至高无上的地位。冯梦龙认为情生万物:“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并认为“万物如散钱,一情为线索”。情的广泛性,冯氏的情不仅仅局限于男女爱情,而是囊括了世间一切情感。包括父子亲情,君臣之情,兄弟之情,朋友之谊等等。“子有情与父,臣有情于君,推之种种相,俱作如是观。”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冯梦龙又将情作为世俗伦理道德的评判标准:“无情之夫,必不能为义夫;无情之妇,必不能为节妇。[9]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熟知情为理之维乎。”认为只要有情,“妾而报妇之志,妇之可也。女昌而行妾之事焉,妾之可也。彼以情许人,吾因以情许之。彼以真情殉人,吾不得复以杂情疑之。
最后得出结论,冯梦龙提出情乃凌驾于生命之上的存在,认为人可以为情生为情死,情却不会因人的生死而消亡,对情的存在表达了无限向往和高度礼赞。[7]

艺术特点

该书的编撰方式采用的是类书的编撰方法,但又有所改进。其所采用的是“双层分类”的方法,这是在早期的单层分类方式上的改进。比如《世说新语》一书就是采用的单层分类方法,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部,这是早期的分类方法。发展到《情史》,冯梦龙一方面借鉴了像《世说新语》之类的类书编撰方法,另一方面,又将之细化,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且美观大方,一目了然,便于读者阅读。[7]

后世影响

播报
编辑
《情史》为后世小说戏曲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就小说而言,凌蒙初的《初、二刻拍案惊奇》见于《情史》的就有十三篇;天然痴叟的《石头点头》十四篇中,入话或正话见于《情史》的有九篇;其他如《西湖二集》《欢喜冤家》都有见于《情史》的作品。[1]若干散佚的作品赖此书而保存。《情史》是研究古代小说史、戏曲史及晚明社会文学思潮的重要资料。[2]

版本信息

播报
编辑
现存主要版本有明末东溪堂藏版本,藏上海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清初芥子园刊本;清嘉庆十四年(1809)刊本;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三让堂刊本;清经国堂刊本;清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石印本;清平妖堂刊本;民国上海会文堂书局排印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清初刊本,1986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排印本,1991年岳麓书社排印芥子园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冯梦龙全集”影印东溪堂藏版本,1993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冯梦龙全集”排印本。[4]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冯梦龙雕像
冯梦龙(1574年—1646年),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一字耳犹,号姑苏词奴、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墨憨子、茂苑野史民、龙子犹等,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少有才气,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在科举上,冯梦龙一生不得意,遂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搜集、整理通俗文学上。他的代表作品是《喻世明言》(旧题《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小说,世称三言,代表了明代拟话本小说的成就。此外,他还编辑了《古今谭概》《情史》等笔记故事,并鉴定了《有商志传》《有夏志传》《盘古至唐虞传》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