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正史

[zhèng shǐ]
纪传体体例的史书
收藏
0
0
正史是指以纪传体为编撰体例的史书。清朝时乾隆帝诏定[9]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二十四史为正史。纪传体不一定是正史,而正史一定是纪传体。
早期中国史书如《春秋》等都为编年体史书,后司马迁在编写《史记》过程中增补了本纪、世家、列传、志、表,班固编写《汉书》沿用此体例,但删去世家。
此后纪传体被各朝奉为正规体例。而以纪传体为编写体例的书也就称作正史,意味用正规体例写作的史书。[1]
中文名
正史
外文名
history books written in biographical style
拼    音
zhèng shǐ
释    义
纪传体体例的史书[1]

引证释义

播报
编辑
一. 名词和葛祝。正翻嫌史之名,始见于南朝梁阮孝绪《正史削繁》。纪传体的历史,如《史记》《汉书》等,皆以帝王本纪为纲,故称正史。唐刘知几以正史与杂述并举,凡记一朝大典如《尚书》《春秋》等,也称正史。《明史·艺文志》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清朝乾隆四年,编定《史记》至《明史》等二十四种史书为正史,私家不得擅增。正史遂为官修史书的专称。[2]
主要指《史记》《少戏甩汉书》等以碑重说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正史通常由下一个朝代修订。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拜询合称二十五寒组姜叠史。
《隋书·经籍志二》:“今依其世代,聚而编之,以备正史。” 清冯桂芬《<明纪>序》:“史家分纪传、编年二体,而纪传为正史。”胡适符旬愉《论短篇小说》:“又如《水浒传》所记宋江等三十六人是正史所有的事实。”
二. 用市汗体作动词短语,考订历史。唐王绩游北山赋》:“察俗删诗,依经正史。”

门类名称

播报
编辑
正史门类,是古代图书分类法中的一个类目,以纪传体写就的官审史书以及人们在此基础上写的注解、校对、补充的文章。

发展流变

《四库提要》的史部下展开成15个一级类目,正史排在第一,其余同位类有编年、纪事本末、杂史别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3]
今版《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史部也延用了正史这种一级类目。[4]
中国古籍总目》取消了正史,而相关书籍归入纪传。

类目的序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正史之名,见於《隋志》。至宋而定著十有七。明刊监版,合宋、辽、金、元四《史》为二十有一。皇上钦定《明史》,又诏增《旧唐书》为二十有三。近罗四库,薛居正旧五代史》得裒集成编。钦禀睿裁,与欧阳修书并列,共为二十有四。今并从官本校录。凡未经宸断者,则悉不滥登。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令典,莫敢私增。所由与稗官野记异也。其他训释音义者,如《史记索隐》之类。掇拾遗阙者,如《补後汉书年表》之类。辨正异同者,如《新唐书纠谬》之类。校正字句者,如《两汉刊误补遗》之类。若别为编次,寻检为繁,即各附本书,用资参证。至宋、辽、金、元四《史》译语,旧皆舛谬,今悉改正,以存其真。其《子部》、《集部》亦均视此。以考校订自正史始,谨发其凡於此。[5]

著录书目

先列今版《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后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今版《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10)史记130卷史记志疑36卷、史记考证7卷、史记疏证60卷、史记探源8卷、汉书考正不分卷后汉书考正不分卷、汉书疏证27卷、汉书疏证36卷、汉书辨疑22卷、汉书注校补56卷、(11-20)汉书补注100卷首1卷、汉书西域传补注2卷、后汉书补注24卷、后汉书疏证30卷、后汉书辨疑11卷、续汉书辨疑9卷、后汉书注补正8卷、后汉书集解90卷首1卷续汉志集解30卷、三国志注补65卷补遗1卷、(21-30)三国志辨疑3卷、三国志考证8卷、三国志旁证30卷、晋书校勘记5卷、晋书斠注130卷、晋书地理志新补正5卷、南北史合注191卷、南北史表7卷、隋书地理志考证9卷补遗1卷、旧唐书校勘记66卷、旧唐书逸文12卷、唐书合钞260卷首1卷、唐书宰相世系表订讹12卷、唐书合钞补正6卷、旧五代史考异5卷、五代史记注74卷、五代史记纂误补4卷附录1卷、五代史记纂误补续1卷、五代史记纂误续补6卷、辽史拾遗补5卷、金史详校10卷首1卷末1卷、元史氏族表3卷、元史本证50卷、元史译文证补、元史地名考不分卷、明史考证攟逸42卷附录1卷、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20卷 皇朝舆地韵编2卷 、清史稿536卷[6-7]
说明:名称加黑者属于正史或能独立成一个完整的版本,未加黑者表示正史相关,只是补充。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二十四史
01.《史记》西汉·司马迁(130卷)
02.《汉书》东汉·班固(100卷)
0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120卷)
04.《三国志》西晋·陈寿(65卷)
05.《晋书》唐朝·房玄龄等(130卷)
06.《宋书南梁·沈约(100卷)
07.《南齐书》南梁·萧子显(59卷)
08.《梁书》唐朝·姚思廉(56卷)
09.《陈书》唐朝·姚思廉(36卷)
10.《魏书》北齐·魏收(114卷)
11.《北齐书》唐朝·李百药(50卷)
12.《周书》唐朝·令狐德棻等(50卷)
13.《隋书》唐朝·魏征等(85卷)
14.《南史》唐朝·李延寿(80卷)
15.《北史》唐朝·李延寿(100卷)
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200卷)
17.《新唐书》北宋·欧阳修宋祁(225卷)
18.《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150卷)
19.《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74卷)
20.《宋史》元朝·脱脱等(496卷)
21.《辽史》元朝·脱脱等(116卷)
22.《金史》元朝·脱脱等(135卷)
23.《元史》明朝·宋濂等(210卷)
24.《明史》清朝·张廷玉等(332卷)
  • 未归类的
新元史》民国·柯劭忞(257卷)
清史》新中国·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戴逸等(暂拟定92卷)[8]
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脱稿,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但很多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二十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