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魏氏三祖

三国魏太祖曹操、高祖曹丕和烈祖曹叡合称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魏氏三祖,三国魏太祖曹操、高祖曹丕和烈祖曹叡魏明帝景初元年(公元237年)立三祖庙,故称。[1]
《宋书·乐志》引王僧虔《论三调歌表》:“魏氏三祖,风流可怀。”南朝·梁钟嵘《诗品》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叡不如丕,亦称三祖。”“三祖”中,曹操文学成就最高;曹丕诗歌,形式多样,细腻多致,其散文与文学批评影响很大。曹叡仅存诗十三首。
别    名
曹操曹丕曹叡
所处时代
三国(曹魏)
本    名
魏氏三祖
外文名
weishisanzu
民    族
汉族

目录

曹操

播报
编辑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2]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辩请汗战、军事家、战略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判狱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魏太祖
,天下大乱,曹操劝体喇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棵巩、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抹拘犁连记连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懂档府,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想糊循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3]

曹丕

播报
编辑
魏高祖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卞夫人的长子。
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曹丕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魏国。
曹丕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西域的建置。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

曹叡

播报
编辑
魏烈祖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公元226年-239年在位。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文学成就不及曹操、曹丕。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即位,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然而统治后期,大兴土木,耽于享乐。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时年三十六岁,庙号烈祖,谥号明皇帝,葬于高平陵。因其临终前托孤不当,导致后来朝政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