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鹦鹉

[yīng wǔ]
鹦形目动物
展开39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鹦鹉,是鹦形目攀禽,有2科82属358种,是鸟纲的最大的科之一[11]鹦鹉形目众多,羽色艳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鸟喙强劲有力。不同品种间体型差异较大,体型最大的紫蓝金刚鹦鹉身长可达100厘米,最小的蓝冠短尾鹦鹉身长仅有12厘米[12]
鹦鹉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均有分布,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种类最多。鹦鹉一般以配偶和家族形成小群,栖息在林中树枝上,自筑巢或以树洞为巢。食浆果、坚果、种子、花蜜,也有一些特例,如深山鹦鹉还喜食昆虫、螃蟹、腐肉[13]求偶方式通常由一些简单的动作组成,例如弯身、将翅膀下垂或是摇尾巴等。在交配前鹦鹉会互相轻啄、梳理羽毛和喂食[14]繁殖方式为卵生[15]鹦鹉的寿命长短不一,小型鹦鹉的寿命为7-20岁,中大型鹦鹉寿命为30-60岁,一些中型鹦鹉甚至可以活到80岁左右[16]
随着人类足迹的延伸,工业的发展,鹦鹉面临着生存环境的恶化、种群锐减等情况,一些种类已经或接近灭绝[17]新西兰的猫面鹦鹉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收录,列为极危(CR);塔布吸蜜鹦鹉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收录,列为易危(VU);非洲灰鹦鹉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收录,列为濒危(EN)[18]鹦鹉被深受喜爱,人们为它们发行邮票、建立网站、组织保育协会、设定保护区等。鹦鹉在多米尼加共和国还被奉为国鸟,国徽上是一只名叫“西色罗”的金刚鹦鹉,是中美洲岛国独立自强的象征[17]
中文名
鹦鹉
拉丁学名
Psittaciformes
别    名
鹦哥
外文名
Parrot
动物界
2科
82属
358种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亚    纲
今鸟亚纲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鸮鹦鹉
鹦试罪垫付淋桨灶鹉是典型糠良备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估断企趾向后,适合抓局渗握,鹦鹉的迁项鸟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鹦鹉主要是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羽色鲜艳的食果鸟类。鹦鹉全射中体形最大的当属紫蓝金刚鹦鹉,身长可达100厘米,最小的是蓝冠短尾鹦鹉 ,身长仅有12厘米,这些鹦鹉携带巢材的方式很特别,不是用那弯而有力的喙,而是将巢材塞进很短的尾羽中,同类的其他的牡丹鹦鹉属,也是用这种方式携材筑巢的。侏鹦鹉属有6种,旋记达全长都在10厘米以内。6种仅见于新几内亚和附近岛屿。[1]
鹦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羽色艳丽。有华贵高雅的紫蓝金刚鹦鹉、全身洁白头戴黄冠的葵花凤头鹦鹉、能言善语的亚马逊鹦鹉、五彩缤纷的彩虹吸蜜鹦鹦鹉、小型葵花似的鸡尾鹦鹉、小巧玲珑的虎皮鹦鹉牡丹鹦鹉、大红大绿的折衷鹦鹉、形状如鸽的非洲灰鹦鹉。泰国2001年发行了一套鹦鹉邮票,分别是绯胸鹦鹉、亚历山大鹦鹉、短尾鹦鹉、花头鹦鹉;其中绯胸鹦鹉、花头鹦鹉在中国境内都有野生种群。绯胸鹦鹉分为大绯胸和小绯胸两种,尤以大绯胸鹦鹉为最,是驰名中外的笼鸟,主要产于中国四川省及西藏东部云南北部,也称大紫胸鹦鹉、四川鹦鹉[1]

栖息环境

播报
编辑
鸡尾鹦鹉
鹦鹉种类主要生活于低地热带森林,也常飞至果园、农田和空旷草场地中。分布于山地的鹦鹉种类较少,如巴布亚吸蜜鹦鹉约翰氏吸蜜鹦鹉、中国的大绯胸鹦鹉等。它们一般以配偶和家族形成小群活动,栖息在林中树枝上,主以树洞为巢。[1]

生活习性

播报
编辑
绯胸鹦鹉
大多数鹦鹉主食树上或者地面上的植物果实、种子、坚果、浆果、嫩芽嫩枝等,兼食少量昆虫。吸蜜鹦鹉类则主食花粉、花蜜及柔软多汁的果实。
鹦鹉在取食过程中,常以强大的钩状喙嘴与灵活的对趾形足配合完成。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在树冠中攀援寻食时,首先用嘴咬住树枝,然后双脚跟上;当行走于坚固的树干上时,则把嘴的尖部插入树中平衡身体,以加快运动速度;吃食时,常用其中一足充当”手”握着食物,将食物塞入口中。[1]
曾有人观察过饲养下的10多种鹦鹉在取食中使用左、右脚的频率,发现超过72%的个体多向于用左脚抓食。对后肢肌肉的比较解剖发现,常以左脚抓食的,其左脚明显长于右脚,善用右脚抓食的,右脚仅微长于左脚。[1]
也有特例:如深山鹦鹉,这种生活在澳洲新西兰地方山区灌木丛中的鹦鹉体形大,羽毛丰厚,独具一付又长又尖的嘴。除了具有其它鹦鹉的食性外还喜食昆虫、螃蟹、腐肉。甚至跳到绵羊背上用坚硬的长喙啄食羊肉,弄得活羊鲜血淋淋,所以当地的新西兰牧民也称其为啄羊鹦鹉[1]
鹦鹉的品种不同寿命也不同,一般小型鹦鹉类7-20年,中大型鹦鹉平均寿命为30-60年,一些中型鹦鹉可以活到80岁左右,如葵花凤头鹦鹉亚马逊鹦鹉灰鹦鹉等。世界上最长寿的鸟就是一只鹦鹉,它是一只亚马逊鹦鹉,名叫詹米,生于英国利物浦1870年12月3日,死于1975年11月5日,享年105岁,是鸟类中的老寿星。[2]

分布范围

播报
编辑
啄羊鹦鹉
鹦鹉类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都有分布。在南半球有些种类扩展到温带地区,也有一些种类分布到遥远的海岛上。鹦鹉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种类最多,在非洲和亚洲种类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却有一些很有名的种类,如灰鹦鹉、牡丹鹦鹉属、牡丹鹦鹉。拉丁美洲的鹦鹉中最著名的是各种大型的金刚鹦鹉。大洋洲的鹦鹉比拉丁美洲更加多样化,足趾为对趾型,第二三趾向前,包括一些人们最熟悉的、最美丽和最独特的鹦鹉。其中澳洲的虎皮鹦鹉和葵花凤头鹦鹉等是人们最熟悉的鹦鹉。新西兰鸮鹦鹉是已经失去了飞翔能力大型鹦鹉,而新西兰的啄羊鹦鹉则进化出了一定的肉食倾向,啄羊鹦鹉也是分布最高的鹦鹉之一。大洋洲种类繁多的吸蜜鹦鹉则属于最美丽的鸟类,比如斐济的蓝冠吸蜜鹦鹉。鹦鹉是人们喜欢饲养的宠物,其野生种群也因此而受到威胁,很多种类都成为了濒危物种[1]

品种分类

播报
编辑
鹦鹉(82属,358种)
物种分类
1
6
21
2
13
38
3
1
9
4
7
42
5
10
54
6
1
6
7
旧大陆鹦鹉族
12
66
8
3
23
9
30
148
10
1
14
11
1
34
12
4
22
13
1
13
14
1
21
15
1
2
16
1
8
17
1
8
18
1
14
19
1
8
20
宽尾鹦鹉族
14
37
[3]

保护现状

播报
编辑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5]
新西兰的猫面鹦鹉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收录,列为极危(CR);[8]塔布吸蜜鹦鹉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收录,列为易危(VU);[9]非洲灰鹦鹉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收录,列为濒危(EN)。[10]

种群现状

随着人类文明的足迹的延伸,工业化程度的发展,这些美丽的鸟也同样面临生存环境的恶化,种群锐减,一些种类已经或接近灭绝。新西兰的鸮鹦鹉,是唯一一种夜行性的在地面上爬行的鹦鹉科鸟类。它们原来分布于新西兰南部司图尔特和其它岛屿,由于栖息地的老鼠和鼬而濒临灭绝。以塔布堤岛命名的塔布吸蜜鹦鹉,已在它的祖籍南太平洋的这个小岛上绝迹,人们顾及它的名实相符,只有新从库克群岛引进,但仍岌岌可危。这两种鹦鹉的天敌是鼠和,而它们在原籍生活了千百年,世代繁延,少有天敌。是人类活动的踪迹打破了这里的和平与宁静,船把开拓者、旅行者送到这些岛屿上的同时也将鼠和猫送上了岛。这些杀手吞吃鸟蛋和幼雏,让它们陷入灭顶之灾。无奈,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将幸存者迁往没有天敌的岛屿,不再公知于众。我们今后也只能在图片和邮票上看到这些美丽的鹦鹉了。[4]

人工养殖

播报
编辑

养殖方法

  1. 1.
    喂食幼鸟时的错误:担心幼鸟饥饿而过量喂食。在自然界中,亲鸟必须轮流外出觅食来哺育雏鸟,所以雏鸟不可能被喂到素囊满胀,因此雏鸟的喂食应该采取少量多餐的模式,而且喂食之前,应先确定上一次喂食的食物均已消化完毕,避免旧食物的积留、发酵而造成嗉囊炎。[7]
  2. 2.
    只喂食葵瓜子:一般而言,鹦鹉类都喜爱享用葵瓜子,然多数鸟友却以此为它的唯一食物,殊不知此行为会减少鹦鹉采食的乐趣与能力,而且只喂食葵瓜子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另外、葵瓜子富含脂质,容易导致肥胖方面的疾病。[7]
  3. 3.
    饲料保存的问题:饲料保存不当而导致食物变质,甚至产生毒素,鸟友不察觉而继续喂食,爱鸟当然会出问题。所以建议依照自己所饲养的数量来选择饲料,大包装当然会较便宜,然饲料的保存期限不长,只以此点做考量反而会因小失大。除了饲料应储存于干燥、甚至冷藏的环境之外,邀请几个同好一起共享会是个好方法,不但成本较低,风险也较低,还可以尝试多种类的产品。[7]

疾病防治

  1. 1.
    呼吸器官病:呼吸器官常见的是感冒,其症状是流鼻涕。鸟儿感冒后,立即移到室内饲养,并给以保温,很快就会自愈。若病情不能自愈,可将硼砂溶于温水中,配成2~4%的硼酸溶液,用来冲洗鼻孔周围,并喂给金丝雀草种子饲料,以增强抵抗力。也可在饮水中滴几滴葡萄酒或喂给维生素制剂,帮助它恢复健康。[7]
  2. 2.
    消化器官病:由于吃了不清洁的精饲料或饮水不卫生,引起拉痢,病鸟一般排白色浆状稀粪,下腹部羽毛沾污。鸟儿患此病后,主食饲料只喂稗子,并转放暖和的地方饲养,要一鸟一笼隔离,防止传染。在饮水中滴入红酒数滴。重者可使用药物,在饮水中加痢特灵0.01%(每片研碎后加水1000毫升)。连饮3天即愈。[7]
  3. 3.
    寄生虫病:虎皮鹦鹉身上的羽虱很多,必须注意消灭。除虱的办法可用兽用消灭清粉或用神奇药笔涂抹。此外,虎皮鹦鹉还受吸血虫的危害。巢箱往往是产生吸血虫的大本营。每次孵窝完毕,要马上用开水烫一遍巢箱,再在箱内涂上对鸟无害的杀虫药BGP水溶液,保持清洁干燥,预防寄生虫。[7]

相关文化

播报
编辑

表演才能

泰国2001年发行鹦鹉邮票小全张
人们喜爱这些美丽的飞禽,为它们发行邮票,建立网站,组织保育协会,设定保护区。甚至把它们作为智慧的象征。在位于加勒比海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它被奉为国鸟,这个国家的国徽上是一只名叫”西色罗”的金刚鹦鹉,它是这个中美洲岛国独立自强的象征。鹦鹉聪明伶俐,善于学习,经训练后可表演许多新奇有趣的节目,是各种马戏团、公园和动物园中不可多得的鸟类”表演艺术家”,深受大众喜爱。它们可以学会各种技艺如:衔小旗、接食、骑自行车、拉车、翻跟斗等等。鹦鹉与人类的文明发展息息相关,它们也是人们最好的伙伴和朋友。在长期的驯养过程中,鹦鹉带给人们不少的欢乐,甚至能帮助人们治愈疾病。[1]

模仿技能

非洲灰鹦鹉
人们对鹦鹉最为钟爱的技能当属效仿人言。事实上,它们的”口技”在鸟类中的确是十分超群的。这是一种条件反射、机械模仿而已。这种仿效行为在科学上也叫效鸣。由于鸟类没有发达的大脑皮层,因而它们没有思想和意识,不可能懂得人类语言的含义。在英国曾经举行过一次别开生面的鹦鹉学话比赛,其中有一只不起眼的非 洲灰鹦鹉得了冠军,当时揭开装有这只鹦鹉的鸟笼罩时,灰鹦鹉瞧了瞧四周道:”哇噻!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鹦鹉!”,全场哄动。几天后,兴奋的主人请了许多贵宾到家中庆贺,笼罩一打开:”哇噻!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鹦鹉!”全场哗然。一心想自己聪明的鹦鹉会说:”哇噻!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贵客!”而博得大家喝彩的主人十分狼狈。由此可见,鹦鹉学话不过是一种条件反射,并且词汇量也有限。”鹦鹉学舌”在人们的生活中引起的小故事,为人们茶余饭后增添了许多谈资和笑料。[1]
人们喜欢这些美丽的鹦鹉,可以到鸟市和动物园去观看已被驯化和人工繁衍的鸟儿。大家都有责任保护它们,不要去购买鸟类贩子盗卖的野生鹦鹉。曾有报纸记载,从野生鸟类捕获,长途返运,进入市场,到被人工驯养,其成活率是17∶1。如果有一天这些美丽的鸟儿都沦为鸮鹦鹉和塔布吸蜜鹦鹉的结局,或者干脆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人类真正的悲哀。[1]

历代诗咏

历代文人骚客咏鹦鹉的诗词也很多:
唐 来鹄:色白还应及雪衣,嘴红毛绿语乃奇。年年锁在金笼里,何以陇山闻处飞。
唐 李义府:牵弋辞重海,触网去层峦。戢翼雕笼际,延思彩霞端。
唐 胡皓:鹦鹉殊姿致,鸾皇得比肩。 常寻金殿里,每话玉阶前。
五律·咏鹦鹉:笼中鹦鹉唱,唱且拟人声。 曲爪抓金紧,弯腰点首兢。 我心他不会,他语我难听。 替主言多事,相嬉亦可憎。
唐 冯延巳:玉箸双垂,只是金笼鹦鹉知。
唐 冯延巳:玉钩弯柱调鹦鹉,宛转留春语。
唐 韦庄:惆怅玉笼鹦鹉,单栖无伴侣。
唐 朱庆馀: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北宋 柳永:乌龙未睡定惊猜,鹦鹉能言防漏泄。
清 纳兰性德: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箫。
唐 薛涛:陇西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茵。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
唐 杜牧:华堂日渐高,雕槛系红绦。故国陇山树,美人金剪刀。避笼交翠尾,罅嘴静新毛。不念三缄事,世途皆尔曹。
唐 白居易:
一、安南远进红鹦鹉,色似桃花语似人。文章辩慧皆如此,笼槛何年出得身?
二、竟日语还默,中宵栖复惊。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暮起归巢思,春多忆侣声。谁能拆笼破,从放快飞鸣?
三、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嘴渐红。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