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深圳频道

文博会:昔日“一滴水” 今天“一片海”

2024年05月20日09:36 | 来源:深圳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昔日“一滴水” 今天“一片海”

  2004年,首届文博会在深圳隆重开幕。

  第九届文博会上,这四位来自土耳其的参展商已是第二次参加文博会。

  第十届文博会,交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元。

  第十一届文博会主展馆丝绸之路馆,观众欣赏来自伊朗的手工艺品。

  第十五届文博会现场,龙华展馆举办时装秀。

  5月23日至27日,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自2004年创办至今,文博会已发展成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盛会,不仅成为国内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更见证了中国文化产业逐步走向繁盛的辉煌历程。深晚记者通过整理系列数据及20年大事记,与您一起回顾文博会的发展足迹,每一组与文博会相关的数据背后,都是深圳乃至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和国际化进程加速的生动注脚。

  展示规模 从4.5万平方米到16万平方米

  二十年发展历程,文博会成就非凡:展示规模从首届4.5万平方米增至16万平方米;线下展商数量从首届700多家增至3076家;参会国家和地区从首届10个增至108个;每年吸引海内外超10万种文化创意产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展示与交易,范围辐射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文博会已连续十五年实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

  分会场 从1个到52个

  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文博会独具特色的分会场模式也为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主会场的重要延伸和补充,文博会分会场已经从首届的1个增长为第二十届的52个,遍布深圳全市各区(新区、合作区),全年展示文博会平台的产品和项目,为文博会交易额、出口额的增长贡献良多,几乎占文博会交易总额的“半壁江山”。

  在文博会的助推下,一系列业态丰富的分会场成长起来,并带动了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发展,形成了深圳纷繁多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业态,推动了深圳文化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参展国家 从14个增加至60个

  二十年来,文博会始终坚持国际化战略,自2015年开始,文博会设立“一带一路·国际馆”,经过十年的培育与发展,该馆的参展国家从2015年的14个增加至2024年的60个。此外,文博会还先后在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埃及、以色列等国家开展文化推广活动。目前,文博会的合作代理机构遍布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展商和采购商来自108个国家和地区。文博会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促进着不同文化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记者 陈仪衡)

  相关链接

  文博会大事记(部分)

  2004年:首届文博会在深圳隆重举办,参观各项展览和活动的总人数超过47.7万人次。

  2005年: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2006年:文博会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支持的文化会展之一。

  2007年:商务部正式加盟主办文博会,正式启用统一的文博会形象识别系统——文博会会徽和吉祥物小水滴“文鹏”,打造文博会品牌形象。

  2010年:第六届文博会汇聚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总成交额1088.56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2013年:第九届文博会海外展区比例首次突破了10%,达到了13.7%,境外客商数量创历史新高。

  2014年:“网上文博会”升级上线,向用户提供全面的实体服务和网络信息服务。交易额第一次突破2000亿元。

  201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电影局)正式作为文博会主办单位。

  2020年:第十六届文博会首次以“云上文博会”形式在线上举办,开启了文博会数字化元年。

  2021年:文博会正式迁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并在线上线下同步举办。

  2022年:文博会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

  2023年:云上文博会平台入驻展商总量首次突破6000家,首次推出数字文创产品。

  2024年:打造全新主视觉设计和20周年专属标识,新增设立国际文化贸易展,首设“文创中国”主题展区。

(责编:陈育柱、李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