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点“绿”成“金” 杭州余杭描绘绿色低碳新画卷

2024年05月15日13:20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杭州余杭作为浙江省首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设单位,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发展底色,不断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打造生态文明之都的新中心,余杭蹚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数字赋能“招牌动作”

在余杭,创新与发展密不可分。余杭积极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并拿出了“招牌动作”——数字赋能,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在全国率先建设上线“余杭碳眼”——“云碳”平台。

针对排放家底不清晰、减污降碳管理协同性不足、企业减污降碳路径不明确等问题,“余杭碳眼”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特色场景应用建设“碳普查、碳分析、碳管理、碳服务”四个子场景,实现污染物及碳排放情况动态监测、科学评估、协同管理,助力环境污染防治从注重末端治理向注重源头预防的有效转变。

工作人员用“云碳”平台远程监控光伏电站,开展线上巡视。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工作人员用“云碳”平台远程监控光伏电站,开展线上巡视。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比如,该平台可以用来远程监控光伏电站,开展线上巡视,有效提高光伏电站运维效率。平台工程师蒋宁介绍,平台通过“大数据”计算出区域碳排放量,形成企业能耗双控和减污降碳“碳眼”,构成政企互动、科学用能的良性循环,从而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用能成本,推动从能耗监测、能耗评价到辅助决策的政企协同能耗管控闭环机制,为减碳降碳提供实践路径。

余杭还在全国率先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企业指数研究,对977家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测算,综合考虑企业污染物排放、碳排放、能源结构协同、行业管理增效四大维度,为土地出让审批、差异化管理帮扶等提供依据。

园区企业“节”尽所能

在落实“双碳”战略过程中,余杭如何平衡绿色效益和经济收益?

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有一座智荟动力公园,其前身是废弃的獐山石矿坑,曾让周边居民苦不堪言。随着土地整治提升、水塘治理等工作的开展,如今开发区迎来了大变样。

智荟动力公园。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智荟动力公园。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围绕“一智三新”产业体系,开发区大力招引和培育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项目,通过“源头削减+绿色能源+减污降碳+数字驱动”四大举措,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持续改善的良性循环。

余杭企业也在转变。其中,浙江某环境有限公司建立了一条涵盖“收集—运输—分拣—利用”各环节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7%以上;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与拆解处理工作的浙江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运用大数据赋能“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以信息化和数字化促进废旧电器拆解管理全面可溯化。

小乡村“碳”索发展

余杭百丈镇森林覆盖率近87%,素来有“竹海”之美称。蕴含着强大储碳固碳功能的茫茫竹海,是不可多得的生态财富。

作为浙江省首批低(零)碳乡镇建设试点,百丈镇创新提出“科学方法算碳、科技赋能管碳、生产生活降碳、森林经营增汇”四大低碳试点举措,提高“含绿量”、减少“碳含量”、增加“循环量”。

百丈镇“竹海”。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百丈镇“竹海”。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百丈镇对竹林进行抚育整治,完成全镇域竹林流转,辖区村集体每年增收265万元、村民增收775万元;对公共建筑、照明路灯等设备进行节能改造,降低政府电费支出10%,这套“全域能源托管模式”于2022年入选“杭州十大低碳应用场景”。同时,该镇还发布了全国首个村级碳中和发展白皮书《半山村碳中和发展白皮书》,推出全国首个竹桌签碳标签、竹笋碳标签,实现增汇增收协同并进。

截至目前,余杭已累计建设省级低(零)碳乡镇试点3个、村社试点13个。(宋晗语、谭琴)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