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深挖财经报道的主流价值

融媒体时代深挖财经... 2021年12月01日

      融媒体时代,改进和强化财经报道要深挖经济领域典型案例,将财经新闻做得真实专业又接地气贴民生,应坚持主流媒体的专业精神,通过调查式、记录式手法,从关键人物入手、用冲突悬念推进,真实细节呈现,以全媒体方式传播,展示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融媒体时代,受众越来越习惯于快餐式的信息消费,而为了适应这种数字化、网络化、即时化、互动化的受众需求。近年来,主流媒体不断调整自身舆论生成模式,其结果一方面导致了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海量化、传播节点碎片化,另一方面使深度调查类报道越来越成为新闻中的少数,财经类深度调查报道更是成了“稀缺物”。

      山东广播电视台《百亿大和解》获得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新闻专题类一等奖,对创作团队而言,无疑是极大的肯定和鼓舞,也说明财经类报道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仍应占有重要的席位,让创作团队坚信: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经济发展始终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时代在变迁,传播方式在变化,主流媒体的传家宝不能丢,深度调查类报道仍然大有可为。

      电视新闻专题《百亿大和解》在制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主流媒体的专业精神,通过调查式、记录式手法,从关键人物入手,用冲突悬念推进,真实细节呈现,讲述了曾“引爆”全国的西王集团百亿债务危机得以破解的跌宕起伏的故事始末,并以全媒体方式传播,展示出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选题层面:围绕中心,深入本源,发现有价值的“故事”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三大攻坚战之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今年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重点研究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发展和安全,要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山东存量金融风险前几年一直高位运行。为了实现发展壮大,各地的民营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金融互保的方式,形成了所谓的金融“担保圈”,这其中的好处是企业可以抱团取暖确保资金不断流,但潜在的风险是,一旦某个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就很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出现连锁性的金融风险。2017年3月,邹平的上市企业——齐星集团爆发债务危机。作为齐星集团最大的担保方,西王集团受牵连,不仅要替齐星还债,银行的贷款也纷纷被抽走,企业一下少了150亿的流动资金。2019年10月,西王集团发行的100.4亿元企业债券到期,触发违约或交叉违约。一时间,拥有3家上市公司、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的大型企业面临生死考验,引发全国关注。

      债务危机是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金融风险更是压在地方政府头上的一座大山。对于地方媒体而言,化解金融风险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选题。经过前期的调查分析和概率判断,凭借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判和对邹平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长期关注,《百亿大和解》主创团队研究认为:如果涉上百亿的债务危机一不通过政府填窟窿强行“救活”,二不走清算资产破产重组的老路就能够化解,这在全国具有标志性和示范性意义。除了认识到这是一条极具价值的新闻线索,团队也相信,假如能够捕捉西王集团凤凰涅槃、起死回生的线索,抓住它历经金融风波后“如何处置”这一热点,深入挖掘就一定能传播正面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加上专业的制作,一定能够推出精品力作。

      为时代而颂、为现实而歌,是主流媒体的职责所在。事实上,西王债务危机发生后,也有不少同行蜂拥而上,报道的速度不可谓不快,报道的数量不可谓不多,但他们当中有人并没有将自己准确定位为瞭望者、观察者、思考者,而是以唯恐天下不乱的“好事者”的角色出现。不按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去做,也就无法从高度上抓住这个意义重大的选题,更无法做到在社会发展宏图之下找到小切口,“捅”到时代的“腰眼”,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在化解危机困难中发挥“团结人民、鼓舞士气”的作用。

      内容层面:采集鲜活,记录真实,通过影像打动人心

      记者,是记录的人,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人。对于电视新闻作品来说,大量珍贵的现场镜头是内容上乘的保证,唯有这样才能保证作品的原生态、新鲜度以及十足的张力。从2019年10月目标确立后,主创团队就开始持续关注这一事件,调动各种资源,前后历经一年的时间,见证了西王集团从濒临破产到涅槃重生迎来新希望的全部过程,用鲜活的采访和丰富的镜头生动记录了这段惊心动魄处置风险的全过程。正是因为西王集团和债权人每一次沟通都有记者的身影,这才有了报道所呈现的金融机构磋商时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正是因为记者破除万难见证了法院的庭审现场,才让这部专题片有了拨云见日的极端高潮;也正是因为记者在现场的敏锐观察,才拍下了庭审宣判结果出来的一瞬间,临危受命的邹平市长的仰天长叹。而这一切,只有记录才能展现,也最打动人。

      新闻不是在事后,而是在过程中,是事件的一部分。从关注西王债务危机的第一天开始,虽然无法预判西王的未来命运,更无法人为地给化解债务危机预设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但团队始终坚信,有了党委政府依法行政、法院司法解决、企业革新自救,西王债务危机一定能够化解,作为主流媒体,要做到及时跟进、全程记录,和事态进展同频共振。当然,记录是一个比较“笨”的方式,也是一个考验主创团队定力的过程。如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奠定叙事的基调,这需要记者“不畏浮云遮望眼”,心中始终有方向,同时“咬定青山不放松”。

      技术层面:回归专业,专注创新,制作高质量电视专题

      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记者的专业技能也面临被消解的困扰。专业性不仅包括媒体本行业的专业能力,还包括对社会各行业的专业认知,以及将两者之间适度合理融合的能力。

      记录考验定力,创作磨炼功力。长达一年的持续跟进、海量素材,究竟该如何转化成优秀的作品向观众呈现?反复论证后,创作团队尝试用新闻专题的形式,努力实现报道最大的传播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传播渠道和技术巨变的当下,创作团队在变中坚持不“变”,坚守专业能力,靠专业水平说话。到这一环节,考验的是浓缩新闻的能力、写作能力、编辑包装能力。为了让这一财经类新闻专题在不失专业的基础上被受众接受,创作团队定下了5个原则:

      关键的采访对象

      在西王发生债券违约这一事件中,如何破解危机是事关全局的,没有它就没有新闻性。但如果通篇都是围绕事件叙述,就会显得过于苍白单调,无法引发观众的共鸣。西王破解百亿债务危机,与时间赛跑的同时毫无经验可循,整个过程跌宕起伏。如何将这一惊心动魄的过程讲述得淋漓尽致呢?业内人士常说,找到一个好的采访对象,报道就成功了一半。团队分析认为,新闻的核心是人,事件的核心也是人,破解西王债务危机靠得也是人,所以,从一开始,这篇报道就把西王的命运和人的命运紧密结合。《百亿大和解》这个电视专题找到了不止一个“好”的采访对象,被列为不同阶段的中心人物有一手缔造西王集团的王勇、危难之际子承父业的王棣、临危受命来邹平任职的市长胡云江以及金杜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帮助西王集团化解危机,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足够吸引人的开头

      万事开头难,长达15分钟的专题报道怎么才能一开始就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他有兴趣将这个故事看下去?创作团队对此费了一番心思。“12月18日,山东省高院公布了2020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其中西王集团有限公司司法和解案榜上有名。西王,这个总资产高达500亿元、位列中国500强企业的民营企业巨头,为什么深陷危机?又是怎么走出危机的呢?”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就连抛两个问题,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十大典型案例”“资产高达500亿”“深陷危机”“怎么走出危机”,几个敏感字眼强化了这篇报道的可视性,将观众的情绪和企业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虽然已经卸任董事长,每天早上6点半,70岁的王勇还是习惯到公司转一转,和员工一起吃早饭。经过30多年奋斗,他在当初只有500人的小村庄上,建立起西王集团,一个总资产高达500亿的现代化大企业。”该专题开头借助500亿的西王集团为何深陷危机又如何走出危机这一悬念热度未退的时机,又抛出对西王集团的缔造者王勇的采访,激发了观众对知名企业家、陷入破产疑云、如何走出困境等敏感字眼的猎奇。这犹如一根导火索,一下点燃了受众对这篇报道的热情。虽然王勇的采访在整个专题中只占不到两分钟,但是把他放到节目的开头,把他心痛、不甘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将破釜沉舟坚信西王能迎来新希望的决心展现得果敢坚决。引人入胜的设计,强化了观众想要知道西王究竟经历了什么,更加关注西王集团的命运走势。

      跌宕的情节,极致的细节

      有了关键人物,好的故事开端,更需要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情节来架构。《百亿大和解》内容精炼,叙事节奏与信息密度高度匹配,主创团队以表现真实为基础,通过故事性挖掘,现代化的包装手段表达,使得作品深度与可看性兼具,仪式感和戏剧化交织,内容的叙述性和表达方式的人文化穿插而行,不时还会跳出一些顺其自然的心头感触,让这篇报道的内容充实,故事情节的发展顺畅自然,最终达到了精彩纷呈的可视效果,使每一部分都具有吸引力。

      能表现人物性格、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呈现新闻事件和人物真实的往往是细节。因此,细节是电视专题片的血肉、灵魂,是构成片子的重要因素。这需要记者时刻有双慧眼去捕捉细腻鲜活的、能突出人物思想和情绪的细节。当西王遭遇金融危机时,西王原董事长王勇在纸上写下了“32”“800”“16000”这3个数字,分别代表西王集团成立了32年,背后有800名村民和16000名职工。通过这一细节,就把王勇心中那份不甘、肩上那份责任充分刻画了出来。此外,创作团队在采访胡云江市长时,他说自己原来是滨州财金集团董事长,都是别人求着他借钱,而来到邹平后,为了给西王集团化解危机,他要向别人去借钱,角色转变之初,让他压力倍增,常常深夜无眠。在邹平人民法院宣判和解协议表决通过后,记者敏锐地发现市长胡云江长长舒了一口气。于是连续用了三个特写镜头重点展示他的神态,用这一人物细节展示了胡云江的内心世界。将他从11月4日上任到3月31日和解协议通过,高度紧张了147天的心路历程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画面、一个人物细节的刻画,就让胡云江这一故事中的关键人物饱满起来,让本来枯燥的财经报道更具人情味。

      语言精练通俗,少用专业术语

      经济类新闻报道的内容往往题材严肃,报道形式单一,如果语言再过于晦涩、专业术语繁多,就会大大限制受众群体范围,难以引起普通观众的阅读兴趣。记者在深入学习相关金融知识的前提下,又从财经专业中跳出来,《百亿大和解》这篇专题报道,尽可能少用术语,用平实的语言来讲述故事,即便是受众闭眼倾听,也能完全理解。在语言风格上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受众感觉到这就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增强了报道的可视性。

      渠道层面:移动优先,矩阵推广,争取传播效果最大化

      针对大屏和小屏两个传播渠道,创作团队分类对待、细分领域,努力做到传播效果最大化。《百亿大和解》这篇视频类财经报道,不仅以专题的形式在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公共频道播出,还在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以头条形式播发长消息,赢得多方肯定。

      此外,团队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的优势,将电视媒体专业的内容以文字和视频两种方式在新媒体平台——闪电新闻播发,既有长视频的输出,短视频也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新的内容,团队使用全省统一的县级融媒体工作平台对外推荐,协同共生成为这次视频内容生产的全新尝试。

      《百亿大和解》是创作团队的自选动作,体现了媒体人的职业敏感,充分彰显了“时度效”要求,做到了专业性制作、大众化表达、全媒体传播。

      当前,改进和强化财经报道工作仍然是主流媒体的重要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商业网站平台、“自媒体”账号屡屡发生歪曲解读经济政策、浅层次“标题党”博人眼球、唱衰唱空金融市场等行为,严重扰乱了网络传播秩序,给群众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认知造成了混乱。团队认为,广播电视台要始终坚守专业性,这是核心竞争力,否则就沦为新媒体“盲流”,主流媒体和自媒体比的是专业、权威、速度、深度、严谨,主流媒体要坚持自采率和原创性,坚信内容为王和视频突围,去新闻现场“抓兔子”而不是“变兔子”;应继续强化深度调查类报道能力,尤其要提升对财经类深度调查报道的驾驭能力,达到明辨是非、以正视听的传播效果。

      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借由这次报道的经验,创作团队将再接再厉,继续深挖经济领域典型案例,将枯燥、专业、复杂、不易引起大众兴趣的财经新闻,做得真实专业又接地气、贴民生,抢占主阵地中的中心阵地,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作者原宝国系山东广播电视台舆论监督部副主任,韩信系该台融媒体资讯中心编委,王兴涛系该台舆论监督部《今日聚焦》制片人)

      责任编辑:喻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