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cpanet.org.cn提供.

专访 | 凌飞:一张照片有话要说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作者:凌飞责编:张双双2024-06-12

63-1.jpg
似一只鸟,又如一朵待放的花蕊,时尚摄影的视觉美学,悄无声息地构建了一个生活的面貌,这就是时尚,就是流行的社会风尚,是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人类的另一个名分,它使人们对人性多了一层别开生面的了解与透视,也使人们的审美经验被蒙上一层假象。这张照片是在巴黎一个类似工厂的时装秀场拍摄,照片摄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今年3 月末 ,“巴黎时尚”凌飞摄影艺术展在北京金宝汇共享艺术空间举办,展览展出了艺术家凌飞在巴黎 7年间拍摄的时装作品。20世纪80年代初,凌飞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攻读摄影专业,毕业后,在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教。90年代,凌飞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造型艺术,此后举办了多次摄影展览。在法国里尔艺术中心创作期间,他还应法国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之邀,成为驻会艺术家。在举办“中国——正在变化的社会面孔”展览并出版专辑后,凌飞进入法国世界报,成为摄影记者,在不同国家做了大量的专题报道,并由此担当世界报时尚专栏摄影师。在与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编辑张双双的对话中,凌飞从个人经验出发,分享了对时尚摄影的理解。

42-9=.jpg
飘...浮动的云,法国巴黎以超凡脱俗而闻名,国际时装秀在传统和前卫两端风起云涌,即沿袭着古往,又昭示着今朝,它如梦的温床,又似轻漫的纱,想象在这里的诞生。每年春夏和夏秋之际,汇集在这里的服装让世界疯狂,人们寻觅着自己的标志,张扬着自己个性,在巴黎不需要批评,而只有评价。照片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张双双:不久前,您的个人摄影艺术展“巴黎时尚”在北京展出。这个展览呈现了您的哪些摄影作品?

凌飞:这些照片的拍摄时间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0年初,是我为法国世界报和其他法国主流媒体拍摄的。当时,我的拍摄对象包括了几乎所有那个年代世界级知名服装品牌和设计师。我希望通过彩色和黑白这两种色彩模式,在描绘巴黎时尚的同时,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传统与前卫、过往与今朝的博弈和交融中,展示摄影的魅力,用相机将时尚的内涵统合在自己对生活的感知和视觉造型的铠甲下,让时尚大戏成为生活戏剧的一部分。此次摄影展的50张照片是那个时期拍摄的大量作品中的一小部分,诚然也是对我自己这一摄影理念的实践。

56-2.jpg
阿德林娜 昂德 (Adeline Andre)的服装设计其实很前卫,而她所使用的材料却相当平凡 - 纱布,它常常被人们忽视。在服装设计界,样式和材料是一个不容易跨越的门槛,每次巴黎时展,来自世界的设计品牌有一百多家,这个战场绝无硝烟,但也四季无隙,一个针头落地都能惊起四座。照片拍摄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张双双:从展出作品中可以看出,您擅长对现场环境、灯光的运用,并能在有限的拍摄环境中,不断寻求新视角,打破常规。您的许多作品都充满“戏剧性”,请谈谈这种表现手法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是否受到了什么影响?

凌飞:我觉得摄影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种是不干涉被摄对象,另一种就是尽可能多地帮助被摄对象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拍摄效果。这两种方法各行其是,而我更在意的是前者,我觉得在自然状态下拍摄效果往往会更自然。我在拍摄时,从不用三脚架,也不在一个拍摄点滞留过久,我不喜欢站到绝大多数摄影师都喜欢“霸占”的拍摄点。通常,我挎着一个长变焦镜头和一个短变焦镜头在化妆室和T台自由行动,将各种单一性统合在自己的视觉造型影像中,让被摄者和时装秀结合起来,使模特们看上去是一出戏剧的一部分。其实摄影是一种随意性非常强的“劳动”,按下快门的瞬间并不是真正摄影的时间。真正的摄影是一个思索、寻找、等待、咀嚼的过程,它需要客观现实和内心思考的迅即融合。就如我们说戏剧,戏剧需要人物、情节、环境,没有这三者,戏剧是不成立的,摄影亦如此,它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的总和。具体来说,摄影是将机械性的瞬间有机地连接起来,将这一刻作为一个释放点,构成“一张照片有话要说”。有了这一思维概念,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品牌、式样、风格和展场,摄影师都能轻松做到掌控大局。

光盘3 (C6-1-6)-15A=.jpg
你坐在这里...不不...侧身,对,往这边看,对,请你仰起头来,一点,可以了,你们俩的头靠在一起,你,你的头...对,低一点,好,往后看...美丽的小天使们在我的摆布中,就成了现在这个姿势和样子。不错!这是三宅一生先生在巴黎时装季的展览。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张双双:在拍摄过程中,您是否会选择摆拍?拍摄前,您是否要做功课以确保顺利完成拍摄?

凌飞:在巴黎时尚季中,我很少摆拍。绝大多数摄影师、摄像师都是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待到一场服装秀结束。即使在化妆室,摆拍也很难,因为大家都在忙各自的事情,谁都不方便打扰对方。但是,偶尔的简单沟通,或者模特看到摄影师要拍照,都会略微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这些是常有的。在拍摄时装季时,我每次出发前,都会浏览一下当时的时尚杂志,以做到心中有数。20世纪90年代,我用胶片拍摄时,选用的黑白底片都是ISO400高感光度的,彩色则用幻灯片,因为化妆室光线不强,人员又都在移动中,因此,采用感光度高的胶片比较合适。到了 2000 年后,我转用数码相机。拍摄基本就在两个位置,后台化妆室和开场后的秀台或秀道。在化妆室拍摄,最重要的是不能错过模特化妆的有趣场面和本场服装设计师的行动。各个品牌实力不同,走秀台也不一样。我在判断选择拍摄角度时,通常是一边观察一边拍摄,而这个时候是最需要下功夫的。要想别出心裁、汇聚灵感,个人的文化积累和造型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当然,具体拍摄还要根据每次服装的情况来判定取景,光线是无法控制的,只能随机应变。

光盘1-R36-1-6迪欣套间配军装-5.jpg
这是巴黎市中心临塞纳河的一幢古老建筑,约翰·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的秀场就选在这里。走进里面,各个房屋相连,虽然很有情调,只是地方狭小。随着模特们接连走出,室内面积狭挤,人物前后叠置,拍摄位置不大。然而,利用这种环境,通过透视的角度也是一种选择。照片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张双双:您的作品巧妙地将东方元素和西方元素结合,构成有趣的关联。在这方面,您有哪些思考和心得?

凌飞:任何美学经验都是基于生活过程和生活环境的塑造与培养,是基于“碰壁”的程度和选择。即当一条路走不通时,只有两种选择,绕开它继续行进,或者停下来分析困难,解决问题,然后再前行。东方的美术经验中的浓情、写意、简雅、悠远、蓄隐、禅意,与西方对内容、目的、含义的分析和点、线、面、概念元素、视觉元素,直至位置、方向、重心、空间的考究,两者区别很大,但又有显而易见的融合。我在巴黎从事时尚摄影,并服务于当地媒体时,完全处在一个纯西方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环境中,置身于从日用品到街道建筑均与自己以往极为不同甚至完全不一样的场景里。因此,这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东西方元素的融合是潜移默化的,但我也不得不承认,从本质上说,东西方元素并不存在实质性的障碍。

DSC_7427.jpg
约翰·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的服装总是充满神秘莫测的感觉,在光影的衬托下,浓墨重彩味道十足,即古典又现代的服装令人目不暇接。在巴黎时装秀后台,身着华丽服装的模特与你擦身而过,就如你正在经历着一个世纪的传奇,不知身处以往还是飞跃未来。 照片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张双双:服装不仅代表着穿着,也是自信的体现、文化的象征,甚至是时代的见证。在多年关注巴黎时尚主题拍摄的过程中,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凌飞:针对艺术创作或者带有服务性的艺术创作,首先,我们要明确在巴黎这个时尚舞台上,要拍好照片,“闷头造车”是绝对不行的。摄影师需要了解更多有关时尚的面貌和样式,在遇到千奇百怪的创意设计和不同的展出方式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这个观点应该是我这些年来在巴黎拍摄时装的最大收获。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风貌和风骨。比如,米兰展带有浓郁的意大利情调,裹挟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浓厚气息,展示着精湛的服装制作工艺;伦敦展是坚定的自由主义,服装不拘一格,为不同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敞开的活动舞台;纽约展凸显美国特有的商业脊骨,热辣、刺激而丰富,牛仔、T恤等,触动着人们的感官;巴黎时装展超凡脱俗,在传统和前卫两端风起云涌,既沿袭着过往,又昭示着当今,不遗余力地呵护着想象的诞生。了解了这些,作为东方摄影师,就能更好地在巴黎时装季蜂拥而至的国际媒体中,保持自己更独特的目光,而摄影的价值就蕴藏其中。

62.jpg
让-保尔·戈蒂埃(Jean-Paul Gaultier )被评为“不切实际及可穿性甚低”的服装设计师,然而2000年奥运会选择他作为设计大师,玛多娜的圆锥形型胸罩出自他之手,他已经是当今法国首屈一指的服装设计楷模。他的疯狂、荒诞、违反传统规范是他的座右铭。而我快门按下的瞬间,正是选择了他中西合璧,将西方人的简练奇思和中国的三环髻连接到一起,栩栩数笔东方韵味跃然而出。照片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张双双:讲一讲您与摄影的渊源吧。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您觉得举办摄影展对于推动中法时尚文化和时尚影像美学的探讨与交流有何意义?

凌飞:小时候,我记得父亲从家里“小黑屋”进进出出,拿出一张张湿漉漉的相片,很有意思,一种魔术般的幻觉充满了我的大脑。加之,当时我家里有3台135相机,两台苏联产的和一台日本产的相机,男孩子对于机械的热情瞬间全部倾注到“咔嚓”声里了。那时,我还向摄影家吴印咸、丛涌泉取经,学习摄影。在名家指教和单位宿舍与图书馆之间往来奔波的我,对摄影认知不断提升,这也是我直至今天依旧保持热情的重要动因。然而,在摄影这条路上走得越远,照相机之于我的分量越重。春暖花开耕田播种或秋高气爽收获丰盈之季,我有时会躺在野外草地或靠在农家村头的大影壁边,抱着手里的相机,仰望着蓝天白云,思考“摄影到底是什么?”这时,我常会记起最初家里的那间小屋,父亲将洗印出来的照片放在外屋的桌子上,父母温馨愉快地看着、议论着照片里的人物和场景,“记忆”和“审视”成了我对摄影最初的印象。法国是摄影术的发源地,在中法建交 60 周年这样重要的年份,举办一场摄影展是我的荣幸。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认识世界,摄影的意义非比寻常。我希望更多有志于中外交流的摄影人可以参与进来,用镜头讲好中外文化的故事。

相关阅读:繁花-巴黎时尚 | 凌飞摄影艺术展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