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bó]
汉语汉字
展开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伯(拼音:bó,bǎi,bà),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1]。最早见于甲骨文[2]。本义即人首。引申指第一的,如兄弟排行,伯仲叔季,兄曰伯;又如父之兄称伯父或伯。
(基本信息栏来源:[3]
中文名
拼    音
bó,bǎi,bà
部    首
五    笔
wrg
仓    颉
oha
郑    码
nnk
字    级
一级字[1]
注    音
ㄅㄛˊ,ㄅㄞˇ,ㄅㄚˋ
平水韵部
入声十一陌[4]
总笔画
7
四角号码
26202
统一码
4F2F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字[5]
结    构
左右结构

字源演变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文中出现序号参照此图所示文字)
会意兼形声字,初文是象形字。取象于人首,貌字作A可证。甲骨文和金文用白表示。篆文另加义符人,成了从人从白会意,白也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伯。是“霸”的本字。本义即人首。引申指首领,甲骨文云“羌方白”即谓羌方之首领。《说文》小篆增加了意符“人”,成为从人、白声的形声字。隶、楷因之。《说文》:“伯,长也。”引申指第一的,如兄弟排行,伯仲叔季,兄曰伯;又如父之兄称伯父或伯。由首即“头儿”引申指领导一方的长官。《周礼·春官·大宗伯》:“九命作伯。”引申称某一方面魁首,或对道德学问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毘陵集附录·独孤公行状》:“其茂学博闻,不读非圣之书,非法之言不出诸口,非设教垂训之事不行于文字,而达言发辞若山岳之峻,极江海之波澜,故天下谓之文伯。”[2][5]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名词
长兄,兄弟中年最长者。
eldest of brothers
唐韩愈《过始兴江口感怀》诗:“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
专称嫡长子,对庶长子称“孟”而言。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媒氏民判解》:“《小戴·檀弓》言文王舍伯邑考是嫡妃长子,所谓嫡长曰伯,庶长曰孟是也。”
泛指排行最大的。
汉班固《白虎通·姓名》:“以时长幼,号曰伯仲叔季也。伯者,子最长,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幼也。”
伯仲叔季、伯兄、伯姊
父亲的哥哥。
father’s elder brother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古人皆呼伯父、叔父,而今世多单呼伯、叔。”
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husband
《诗·卫风·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古代对男性长者的尊称。
uncle
《诗·小雅·正月》:“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用为对父辈亲友的通称。
老伯、世伯
古代管领一方的长官。
local official
周礼·春官·大宗伯》:“九命作伯。”
指古代各官署长官所委派的分司之长。
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四章:“凡各曹皆有主、伯、亚、旅、府、史、胥、徒。主者长也,伯者分司之长也。”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
count
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旧时对以文章或道义而闻名于世,并足以做他人表率者的尊称。
三国志·吴志·张纮传》“纮着诗赋铭诔十余篇」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纮见陈琳作《武库赋》、《应机论》,与琳书深叹美之。琳答曰:‘自仆在河北,与天下隔,此闲率少于文章,易为雄伯,故使仆受此过差之谭,非其实也。’”
古代祭名。祭祀马神。
《诗·小雅·吉日》:“吉日维戊,既伯既祷。”
姓。
伯州犁
形容词
通“白”。显著,显赫。
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二》:“伯读为白。白,显著也。言一朝而名显于天下也。”
名词
春秋时诸侯的盟主。
《荀子·成相》:“子胥见杀百里徙。穆公任之,强配五伯、六卿施。”
动词
称霸,做诸侯的盟主。
国语·晋语四》:“﹝晋文公﹞遂伐曹卫,出谷戍,释宋围,败楚师于城濮,于是乎遂伯。”
名词
通“陌”。田间东西向的小路。
颜师古注:“南北曰仟,东西曰伯,皆谓开田之疆亩也。伯音莫白反。”
动词
通“迫”。迫近。
《淮南子·人间训》:“阳虎为乱於鲁,鲁君令人闭城门而捕之,得者有重赏,失者有重罪。圉三匝,而阳虎将举剑而伯颐。”
băi
名词
妇人对夫兄的称呼。
宋陶岳《五代史补·周世宗问相于张昭远》:“﹝李涛弟﹞澣娶礼部尚书窦宁固之女,年甲稍高,成婚之夕,窦氏出参,涛辄望尘下拜。澣惊曰:‘大哥风狂耶?新妇参阿伯,岂有答礼仪?’”
通“百”。百倍。
《孟子·滕文公上》:“或相什伯,或相千万。”
通“百”。数目。十的十倍。
清毛祥麟《墨余录·燕客》:“明熹宗朝,逆珰毒流天下,缙绅死奄祸者,以什伯计。”
(参考资料:[6]

古籍解释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长也。从人白声。博陌切。[7]

说文解字注

长也。
释诂、正月传同。载芟传云。伯、长子也。伯兮传云。伯、州伯也。一义之引伸也。凡为长者皆曰伯。古多假柏为之。
从人。白声。
博陌切。古音在五部。[8]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正韵》𠀤博陌切。音百。《说文》:长也。《释名》:父之兄曰伯父。伯,把也,把持家政也。
又兄曰伯。《诗·小雅》:伯氏吹埙。
又第三等爵曰伯。
又《周礼·春官》:大宗伯之职,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九命作伯。注:上公有功德者,加命为二伯。得征五侯九伯者。疏:《公羊传》:自陕以东,周公主之。陕以西,召公主之。是东西二伯也。言九伯者,九州有十八伯,各得九伯,故云九伯也。
又妇人目其夫曰伯。《诗·衞风》:伯也执殳。
又马祖天驷,房星之神,曰伯。《诗·小雅》:旣伯旣祷。注:以吉日祭马祖而祷之。
又鸟名。《左传·昭十七年》:伯赵氏,司至者也。注:伯赵,伯劳也。
又姓。益之後。春秋时有伯宗、伯州犂。
又同陌。《史记·酷吏传》:置伯格长。注:言阡陌村落,皆置长也。
又《正韵》必驾切。同霸。五伯:齐桓、晋文、秦缪、宋襄、楚庄也。伯,叔伯长之义。後人恐与侯伯字溷,故借霸字别之。
又叶蒲各切。音博。《诗·大雅》:王锡申伯。叶下蹻、濯。
又叶壁益切。音必。《史记·叙传》:维弃作稷,德盛西伯。
又叶博故切。音布。扬雄《解嘲》:子胥死而吴亡,种蠡存而越伯。五羖入而秦喜,乐毅出而燕惧。[3]
《说文解字(孙刻本)》书影[9]
《说文解字注》书影[10]
《康熙字典(内府)》书影[11]

书法字形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字形对比图[3]

书写演示

“伯”字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书法来源:[12]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字头
小韵
反切
声母
韵母
韵目
韵部
声调
四呼
韵摄
上古音系
广韵
博陌
陌二开
二等
入声
开口
中原音韵
皆来开
皆来
入声作上声
开口呼
洪武正韵
莫驾
十五禡
去声
必驾
十五禡
去声
博陌
七陌
入声
分韵撮要
第二十六家贾嫁
阴去
第三十二彭棒硬额
阴入
(音韵资料来源:[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