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季札

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同义词延陵季子(春秋时代的贤人、吴王寿梦的第四子)一般指季札
季札(前576年—前485年[64]),春秋时期吴国贵族,政治家、外交家、文艺评论家,吴太伯二十世孙(一说:吴太伯十九世孙[55][63],吴王寿梦第四子,吴王诸樊余祭夷昧之弟。因在四兄弟中排行第四,故称季,世称公子札、吴季子、季子。[65]周灵王二十五年(前547年)被封于延陵,人称“延陵季子”。[64]
季札淡泊权位,有远见卓识。吴王寿梦二十五年(前561年),寿梦临终前想传位于季札,季札力辞。诸樊去世前授命传位于其弟余祭,欲兄弟相传以至季札。吴王余祭四年(前544年),季札出使各国。出访鲁国,请观周乐,对诗乐有精深的分析;访问齐国,劝晏婴交出封邑官职以免祸,晏婴从之;出使郑国,告诫子产以礼治国;到了卫国,称赞卫国君子很多,国家没有忧患;来到晋国,预言晋国政权将落入韩、赵、魏三家之手。余祭去世,余昧继承王位。余昧去世,欲传位于季札,季札不接受。吴人立余昧之子僚为吴王。吴王僚十三年(前514年),季札出使晋国,吴公子光刺杀吴王僚,自立为君。季札归国,予以承认。[2]吴王夫差十一年(前485年),季札成功劝说楚军从陈国退兵。[26]
季札富于才学、修养,[3]其美学观点对儒家美学思想有重要影响。[4]后世并以其名借指善于鉴赏音乐之人。[5]
概述图来源《吴郡名贤图传赞[60]
别    名
季札季子公子札延陵季子州来季子[28]
所处时代
春秋时期
民族族群
华夏族
出生地
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出生日期
公元前 576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 485年
主要成就
三次让国
鉴赏周乐
劝楚退兵
本    名
姬札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两度让国

季札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泰伯本是周朝王位继承人,但父亲周太王有意传位给幼子季历以及孙子昌。于是泰伯就主动把王位让了出来,自己则以采药为名,逃到荒芜的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6]
季札
数代后,寿梦继承了吴国王位。吴王寿梦二十五年(前561年),寿梦去世。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即夷昧),四子季札。季札贤能,寿梦生前也曾想让他继位,但季札避让不答应,于是让长子诸樊继位,总理诸种事务,代理执掌国政。[7]
吴王诸樊元年(前560年),诸樊服丧期满后除去丧服,要把君位让于季札。季札推辞说:“曹宣公去世的时候,各国诸侯和曹国人都认为新立的曹君不义,想要立子臧为曹君,子臧离开曹国,以成全曹君继续在位。君子评论子臧说他‘能遵守节义’。您作为长子本是合理的继位人,谁敢干犯您呢!当国君不是我应有之节。我虽没有什么才能,也愿效仿子臧那样的义举。”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他反而抛弃了家室财产去当农民,吴人只好放弃拥立他的打算。[8]
吴王诸樊十三年(前548年),诸樊在伐楚战争中中箭身亡。[62]他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其弟余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一定要把国位最后传至季札为止,来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而且因为兄弟们都赞赏季札让国的高风亮节,大家都想把国君之位让给别人,这样就能依次渐渐传到季札身上了。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号为延陵季子。[9]

出使各国

吴王余祭四年(前544年),吴王派季札出访鲁国季札见到叔孙穆子(即叔孙豹),很喜欢他。对穆子说:“您恐怕不得善终吧!喜欢善良而不能够选择贤人,我听说君子应当致力选择贤人。您做鲁国的宗卿而主持国政,不慎重举拔善人,怎么能受得了呢?祸患必然到您身上。”[13]随后,季札观赏了鲁国保留的周室礼乐,并予以点评。[10]
季札的出国访问,是为了给新立的国君通好各国,因此离开鲁国后,就出使到齐国[14]他劝说晏平仲说:“你快些交出你的封邑和官职。没有这二样东西,你才能免于祸患。齐国的政权快要易手了,在不能确定归入谁手之前,国家祸乱是不会平息的。”因此晏子通过陈桓子(即田桓子)交出了自己的封邑与官职,所以在栾、高二氏相攻杀的祸难中幸免于难。[11]
季札离开齐国,出使到郑国。他见了子产,好像见到故人一般。季札给子产赠送白绢大带,子产给季札献上麻布衣服。季札对子产说:“郑国掌握政权的人荒淫奢侈,大难将临,政权定落于你身上。你执政时,一定要谨慎地以礼治国,否则郑国将要衰败!”[12]
离开郑国后,季札到了卫国。非常欣赏蘧瑗、史狗、史鳅、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说:“卫国君子很多,因此国家无患。”[15]果然卫国在一个不短的时期内,一直平安无事。[1]
季札从卫国去晋国,准备在戚地住宿。听到钟声,说:“奇怪啊!我听说了,发动变乱而没有德行,必然遭到诛戮。这一位就在这地方得罪国君,害怕还来不及,又有什么可以寻欢作乐的?这一位在这地方,就像燕子在帐幕上做窝。国君又正停棺还没有安葬,难道可以寻欢作乐吗?”于是就不住在戚地。孙文子听到了这番话,一辈子不再听音乐。[16]
季札到了晋国,喜爱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说:“晋国的政权大约要归于这三家了!”他喜爱叔向,离别时,对叔向说:“您努力吧!国君奢侈而优秀的臣子很多,大夫都富有,政权将要归于大夫家。您喜好直话直说,一定要考虑使自己免于祸难。”[17]

再次让国

吴王余祭四年(前544年)(《史记》作吴王余祭十七年,从《左传》订正),余祭被越人刺杀,传位余昧。[29][61]
吴王余昧二年(前542年),吴王派屈狐庸到晋国访问。赵文子询问他:“季札最终能立为国君吗?“屈狐庸回答说:“不会的。季札是保持节操的人,即使他应享有国家,也是不愿做国君的。”[28]
吴王余昧十七年(前527年),余昧去世,想传位于其弟季札。季札为避让而离去。于是吴人说:“先王有令,兄死弟继位,一定传国给季子。季子现在逃脱君位,那王余昧成为兄弟中最后一个当国君的人。现在他死了,其子应代其为王。”于是立余昧的儿子僚为吴王。[18]
吴王僚十二年(前515年),季札出使齐国。返程的时候,他的长子去世,葬在赢、博之间。孔子前往观看了葬礼。[27]
吴王僚十三年(前514年),楚平王去世。吴王僚想趁机攻打楚国,就派季札去晋国观望形势。季札出使期间,公子光使专诸刺杀吴王僚。据《史记》记载,公子光随即自立,即阖闾[19]季札回到吴国,说:“只要对先君的祭祀不废止,人民不至于没有国君,社稷之神得到奉祀,那就是我的国君。我敢怨责谁呢? 我只有哀悼死者,事奉生者,来对待天命安排。祸乱不是自己制造,就应听从新立之君,这是先人的原则啊。”于是季札到王僚的墓上,回报了自己完成外交任务的经过,痛哭吴王僚一番,之后回到朝廷中自己的位置等待新君之命。[20]春秋公羊传》则记载,公子光刺杀吴王僚后请季札继承王位,但季札坚辞不受。他认为若自己接受王位,等于二人同谋;若自己杀了阖闾,就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没有尽头。由于不肯同流合污和骨肉相残,季札遂前往封地延陵,终生不入吴国国都。[31]
吴王夫差十一年(前485年)冬季,楚国的子期(公子结)进攻陈国。年逾九十的季札救援陈国,对子期说:“两国的国君不致力于德行,而用武力争夺诸侯,百姓有什么罪过呢?我请求撤军,以此使您得到好名声,请您致力于德行而安定百姓。”于是楚军就撤兵回国。[26]
此后史书不再有关于季札的记述。

主要影响

播报
编辑

政治

季札
季札三次让国,前两次都保证了政权的平稳交接,第三次让国后十三年却发生了公子光刺杀吴王僚的政变。[41]历代学者对此褒贬不一。《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等都对季札的让国行为予以赞扬,认为这反映了季札的高尚品格;但桓谭独孤及程颐朱熹等人则提出季札的让国行为为吴国后来的政局动荡埋下了祸根。[42]对此,程端学阮芝生黎汉基等学者为季札辩护,认为季札没有能力预见或阻止公子光的政变,其让国与政变之间没有因果关系。[41][43]

外交

季札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吴王余祭四年(公元前544年),季札奉命出使鲁、齐、郑、卫、晋五国。在这次外交活动当中,他同齐国的晏婴,郑国的子产及鲁、卫、晋等国的重要政治家会晤,评论时势,既展现了自己的远见卓识,也使中原国家了解并通好吴国。夫差在位期间,楚、吴争夺陈国。吴王夫差十一年(公元前485年)冬,楚师伐陈。季札救陈,以“务德而安民”为由劝楚将子期撤兵,既展现了自己的为民之心,又维护了本国利益。[42]

文化

音乐
季札
季札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文艺评论家。吴王余祭四年(公元前544年),季札在鲁国欣赏了周代的经典音乐、诗歌、舞蹈,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一一品评。这次活动影响深远。首先,他能结合各地民风民俗,评述《诗经》风、雅、颂各篇的风格特色,欣赏其美学价值。[43]第二,季札在观乐中继承和发展了周代的雅乐审美观,提倡“中和之美”,如“忧而不困”、“乐而不淫”、“直而不倨,曲而不屈”等,应和了儒家中庸思想。第三,季札观乐时注重诗乐的社会功能。一方面,音乐可以反映政治风俗;另一方面,音乐也对社会具有教化作用。[44]故《文心雕龙》有云:“匹夫庶妇,讴吟土风,诗官采言,乐胥被律,志感丝篁,气变金石:是以师旷觇风于盛衰,季札鉴微于兴废,精之至也。”[45]“好乐无荒,晋风所以称远;伊其相谑,郑国所以云亡。故知季札观乐,不直听声而已。”[46]季札观乐而知政俗兴衰,正是以乐观政、以诗观政的功利文艺观的体现,对儒家文艺观的形成有启发意义。[47]
礼教
季札为人高风亮节,“季札让国”、“延陵挂剑”等事迹,反映了他谦让、守礼、仁义、诚信等美德。这些举动既为孔子的礼乐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事实,也为后世提供了表率。[43]
季札对礼乐文明的推崇与践行也对吴人起到了教化作用,从而促进了吴地的开化。[49]《昭明文选注》引《战国策》云:“昔周太伯三以天下让,延陆季子辞国而不处,遂化荆蛮之方,与华夏同风,二人所兴。”[48]
哲学
季札曾提出“骨肉归于土,魂气无不之”,认为人死后灵魂仍然存在,与庄子身死魂灭的观念相对。[50]他们的观点启发了北齐杜弼邢邵的哲学辩论。[51]

历史评价

播报
编辑
孔子:①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27]延陵季子,其天民也乎!棚乎其雁,延陵季子侨而弗受。延陵季子,其天民也![34]
司马迁: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时其闳览博物君子也![30]
桓谭:吴之篡弑灭亡,衅由季札。札不书上放周公之摄位,而下慕曹臧之谦让,名已细矣。《春秋》之趣,岂谓尔乎?[32]
袁宏言偃以文学遗风,季札以让国称仁,高节显於华夏,端委行乎海滨。[33]
独孤及:①彼诸樊无季历之贤,王僚无武王之圣,而季子为泰伯之让,是徇名也,岂曰至德?且使争端兴于上替,祸机作于内室。②独守纯白不义于嗣,是洁己而遗国也。国之覆亡,君实阶祸。[37]
司马光:以微子而代纣,则成汤配天矣;以季札而君吴,则太伯血食矣。然二子宁亡国而不为者,诚以礼之大节不可乱也。[36]
苏轼:季子德信于吴人,而言行于其国。[40]
朱熹:①季札辞国,不为尽是。[38](延陵挂剑,)此季札之高义,千古知之矣。[39]
吴楚材:季札贤公子,其神智器识乃是春秋第一流人物。[35]

轶事典故

播报
编辑

季札观乐

吴王余祭四年(前544年),季札出访鲁国,请求观赏周乐。[10]于是乐工为他歌唱《周南》《召南》。季札说:“美啊!王业开始奠定基础了,还没有完善,然而百姓勤劳而不怨恨了。”为他歌唱《邶风》《卫风》之歌,他说:“美好又深沉啊!忧愁而不困惑。我听说卫康叔、武公的德行就像这样,这大概就是《卫风》吧!”为他歌唱《王风》之歌,他说:“美啊!思虑而不恐惧,大概是周室东迁以后的音乐吧!”为他歌唱《郑风》之歌,他说:“美啊!但是它琐碎得太过分了,百姓不堪忍受了。这大概是郑国要先灭亡的原因吧!”为他歌唱《齐风》之歌,他说:“美啊,多么宏大的声音呵!这是大国的音乐啊!作为东海的表率的,大概是太公的国家吧!国家前途是不可限量的。”为他歌唱《豳风》之歌,他说:“美啊,浩荡博大呵!欢乐而不过度,大概是周公东征的音乐吧!”为他歌唱《秦风》之歌,他说:“这就叫做西方的夏声。夏就是大,大到极点了,恐怕是周朝的旧乐吧!”为他歌唱《魏风》,他说:“美啊!抑扬顿挫呵!宏亮而又婉转,艰难而流畅,再用德行加以辅助,就是贤明的君主了。”为他歌唱《唐风》,他说:“思虑很深啊!大概有陶唐氏的遗民吧?否则,为什么那么忧深思远呢?不是美德者的后代,谁能像这样?”为他歌唱《陈风》,他说:“国家没有主人,难道能够长久吗?”从《郐风》以下的诗歌,季札听了就没有评论了。[21]
乐师为他歌唱《小雅》,他说:“美啊!忧愁而没有背叛的心,怨恨却不表现在语言中,恐怕是周朝德行衰微的乐章吧!还有先王的遗民啊。”为他歌唱《大雅》,他说:“广博啊,和美呵!抑扬顿挫而本体刚健劲直,大概是文王的德行吧!”为他歌唱《》,他说:“到达顶点了!正直而不倨傲,婉柔而不屈挠,亲近而不相逼,疏远而不离心,活泼而不邪乱,反复而不厌倦,哀伤而不忧愁,欢乐而不过度,常用而不匮乏,宽广而不显露,施舍而不浪费,收取而不贪婪,静止而不停滞,行进而不流荡。五声和谐,八风协调。节奏有一定的规律,乐器都按次序,这都是盛德之人所共同具有的。”[21]
季札看到跳《象箾》《南籥》舞,说:“美啊,但还有所遗憾。”看到跳《大武》舞,说:“美啊!周朝兴盛的时候,大概就像这种情况吧!”看到跳《韶濩》舞,说:“像圣人那样的弘大,尚且还有所惭愧,可见当圣人不容易啊!”看到跳《大夏》舞,说:“美啊!勤劳而不自以为有德,如果不是禹,还有谁能做到呢?”看到跳《韶箾》舞,说:“功德到达顶点了,伟大啊!像上天的没有不覆盖,像大地的没有不承载。盛德到达顶点,就不能再比这更有所增加了,聆听观看就到这里了。如果还有别的音乐,我不敢再请求欣赏了。”[22]

延陵挂剑

季札刚出使时,北行时造访徐国国君。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难于启齿相求,季札因自己还要遍访列国,当时未便相赠。待出使归来,再经过徐国时,徐君已经去世,季札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坟头的树木上才离开。侍从不解。季札说:“我内心早已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难道能因徐君死了就可以违背我的心愿吗?”[23]

人际关系

播报
编辑
先祖:吴太伯[7]
父亲:寿梦[7]
兄长:诸樊余祭夷昧[7]
长子:姓名不详,吴王僚十二年(前515年)去世,葬在赢、博之间[27]
侄子:阖闾[19]

后世纪念

播报
编辑
主词条:季子墓
延陵季子之墓
季札受封于延陵(今常州、江阴一带)、州来,史称延陵季子。[28]季札去世后,葬在江阴申浦河西畔[56]墓前有三人合抱的大树,结一种叫“鸡距子”的果子。[58]《史记·吴太伯世家》集解云:“延陵季子冢在毗陵县暨阳乡。”《越绝书》云:“季子冢古名延陵墟。”《寰宇记》载:“季子墓在晋陵县北七十里,申浦之西。”今其墓位于江苏省江阴市申港镇西南隅的申港中学内,墓墩高4米,面积2694平方米。[57]
后人在墓旁建季子祠,塑像祭祀。祠内有传说为孔子所书的十字篆文碑,碑文是:“呜呼有吴延陵季子之墓”,史称“十字碑”。[59]墓碑在抗战初毁于兵燹,拓本高2.26米,宽0.93米。[57]

史料索引

播报
编辑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24]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25]

艺术形象

播报
编辑
文学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七十二回中描述了季札让国的事迹。[52]
影视
2010年电视剧《孙子大传》:午马饰演季札。[53]
2011年电视剧《孔子春秋》:孙淳饰演季札。[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