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吉星文

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收藏
0
0
吉星文(1908年4月14日—1958年8月23日),字绍武,汉族,河南省扶沟县人。中国国民革命军中将,中国抗日战争名将,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少年时期立志效族叔吉鸿昌之为人,当兵报效祖国。1922年随族叔吉鸿昌参加西北军,累升至营长。1933年长城抗战中因功升第29军37师219团团长。1936年调守北平西南的宛平县。1937年6月,第29军37师219团奉命调往卢沟桥。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吉星文指挥第29军37师219团在卢沟桥抗击日军二十余日。1937年任第37师110旅旅长。1938年任第179师师长。1939年任第37师师长。1946年改任第77师37旅长。1949年任第37师师长,随部队撤退至台湾。[1]
1955年任澎湖防卫副司令。1958年晋升中将,任金门防卫副司令。
1958年8月23日傍晚六时三十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厦门、深江、围头、莲河、大小磴等地云集火炮340门无预警强力炮击金门,吉星文与赵家骧章杰等三位副司令正在明德湖中的凉亭用餐,被炮火击中,失血过多而亡。[1]
绍武
出生地
河南省扶沟县
出生日期
1908年4月14日
逝世日期
1958年8月23日
本    名
吉星文
国    籍
中国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吉星文,字绍武,追赠陆军二级上将。1908年4月14日生于河南省扶沟县。1923年,吉星文随堂叔吉鸿昌(时任冯玉祥部第22旅第43团营长)在西北军充当学兵。1925年2月,升任工兵营排长。1928年11月,又升任少校营长。自1929年至1933年,吉星文先后在陆军第9师、第37师当营长,驻防华北。[2]
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随之攻陷热河,并欲侵占长城要塞喜峰口等重要阵地。第29军军长宋哲元急令第37师冯治安部迅速增援。1932年3月11日深夜,吉星文营奉命袭击驻扎在喜峰口东西两侧高地的日军炮兵部队,击毙日军三百多人,获敌军坦克一辆、大炮二十余门,因其笨重无法运回,只好就地烧毁。3月12日,日军卷土重来,图谋反攻。吉星文多次带领全营冲入敌阵,与日军展开肉搏战。由于第29军广大官兵浴血奋战,先后取得了喜峰口、罗文峪两次胜利。[2]
吉星文因作战勇敢,全营战士奋勇杀敌,受到了宋哲元军长和冯治安师长的通令嘉奖,并升任第37师第219团团长。1936年6月,吉星文进入国民党军校高级教育班第五期学习。[2]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当时,正值深夜,正在卢沟桥头巡视的吉星文严词拒绝了日军要进宛平县城查找“失踪士兵”的无理要求。日军见吉星文态度坚决,寸步不让,便对宛平县城采取包围态势,丰台日军也由一木清直率领以急行军速度来援。[2]
吉星文将宛平城被日军包围的情况先后报告给了第29军代军长秦德纯和第37师师长冯治安、第110旅旅长何基沣。秦德纯当即命令:“确保卢沟桥及宛平县城,日军一兵一卒也不许进入,一寸国土也不能放弃。”何基沣也命令吉星文团:“守土有责,要与县城共存亡。如果他们开枪,我们将迎头痛击。”接到副军长和旅长的命令,吉星文更加坚定了信心。吉星文抱定与国土共存亡的决心,下令全团:“严加防范,如日军来犯,坚决予以回击”。[2]
7月8日5时30分,日军突然朝守卫卢沟桥的申排长开枪射击,申排长不幸中弹牺牲。吉星文下令反击。守在桥头的第219团两个排面对几百名装备精良的日军毫不畏惧,六、七十支步枪一齐射击。当敌人蜂拥冲上桥头时,战士们抡起大刀,冲入敌群,与之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双方激战约一小时,终因敌众我寡,陷入重围,两个排的战士全部战死在桥头上,日军占领了龙王庙和铁路桥东头,但也留下了几十具尸体。[2]
7月8日下午日军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宛平县城,炸毁了专员公署,金振中营指挥部被炸毁,金振中也负了重伤。吉星文指挥全团沉着应战,待日军接近最有效射程内后,以“快放”、“齐放”向日军猛射,日军伤亡惨重,一次又一次败下去。 [2]
吉星文将军
这天夜里,吉星文亲自带领突击队,用绳梯爬出城,沿永定河两岸,向铁路桥靠近。出其不意两头夹击,冲上了敌人阵地。突击队战士用手中大刀,将日军一个中队几乎全歼在铁路桥上。但突击队战士伤亡也很大。之后,又组织了一百五十人的敢死队,每人手枪一支,大刀一把,手榴弹四枚,欲夺回桥头阵地。吉星文屹立在桥关上督军奋战,将桥头及附近日军阵地上的士兵几乎全部歼灭。自“七·七事变”爆发后至撤出防地,前后二十三日,吉星文以一团之兵力,毙敌河边旅团一木清直大队及其他联队三千余人,俘获日军士兵、武器甚多。第29军将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2]
1937年9月,吉星文因战功升任第37师第110旅少将旅长,国民党军政部授予他宝鼎勋章一枚。9月底,吉星文旅奉命开赴津浦线作战。[2]
1938年5月23日,吉星文率部抵达宿县。次日清晨,吉星文接到侦察兵报告:日军约二百人,已由双堆集方向沿浍河南岸开进。吉星文决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突击敌人。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吉星文一声令下,枪炮齐发,敌兵措手不及,留下上百具尸体仓皇逃窜。上午10时左右,吉星文获悉有三、四百名日军在张庄、赵庄一带烧饭、休息,果断下令成立敢死队。进入张庄后,冲入敌阵,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双方反复格斗一个多小时,敢死队员毙敌一百多名,炸毁敌军坦克两辆,但敢死队伤亡也十分惨重。[2]
这次突袭敌人后,由于第五战区主力已经向南撤退,吉星文旅成为孤军。他命令全旅突围。一个多月后,吉星文率全旅剩余官兵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到达河南的商城、潢川,与第77军军部会合。这次转战,吉星文因带兵有方,作战有功,被授予甲种一级勋章,旋升任第179师师长。此后,吉星文率部参加了武汉保卫战。这期间,吉星文曾调任第37师师长,蒋介石还亲自接见他,勉励他为国杀敌,并授予他勋章两枚。抗战八年中,他先后被授予“胜利”、“光华”、“云麾”、“忠勤”等勋章、奖章共五枚。[2]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改编,1946年5月,吉星文改任整编陆军第77师第37旅少将旅长。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吉星文于1947年10月进入国民党陆军大学特八期学习,1949年2月结业后,升任陆军第77军军长。不久,奉命率部到山东沂蒙山区“戡乱”。淮海战役中,吉星文所部负隅顽抗,被人民解放军击溃,吉星文头部也受了重伤,后被调入福建。1949年5月,吉星文调任第125军军长,7月调充独立第360师师长。吉星文在福建期间,曾派小股特务进入共产党游击区进行反共游击活动,但很快被打退,吉星文也于是年9月去了台湾。[3]
吉星文到台湾后,因所部(独立第360师)改编,调任国民党东南长官公署高参、“国防部”高参。1950年10月,改任第五十军战斗团团长。[3]
1952年2月,吉星文入陆军高级培训班受训,10月调任第七战斗团团长。1953年夏,再入参谋学校将官班深造。1955年1月,吉星文被调任澎湖防卫部副司令长官。1957年春,吉星文又入国防大学联战系深造。结业后,因“成绩优异”,被晋升为陆军中将,奉调赴金门,担任胡琏的副手,任金门防卫部副司令长官。[3]
1958年8月23日,国民党“国防部长”俞大维到金门视察。晚上,美国顾问团欲在太武水上餐厅举行宴会。吉星文等四人先去餐厅察看形势,晚6时30分,福建前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吉星文在逃往防空洞途中被炮弹击中,次日下午因流血过多而死。蒋介石明令褒扬,追晋其为陆军二级上将。[2]

后世纪念

播报
编辑
现凉亭里有一个墓碑,写着“吉星文将军遇难处”。 1958年9月,吉星文死后被台湾蒋家政府追封为“陆军二级上将”,并入祀台湾地区的“忠烈祠”,并允身后一切从优褒恤。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国家在卢沟桥畔修建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吉星文的抗日事迹,也陈列在其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