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问医生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tag.120ask.com提供.
当前位置>有问必答>疾病频道>黏多糖贮积症Ⅰ型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

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es,MPS)是一组由溶酶体异常引起的遗传性黏多糖代谢障碍,系酶的活性缺陷使不完全分解的氨基葡萄糖贮积而引起的先天性风湿病。其共同临床特征为有程度不等的骨骺改变,智力落后,内脏受累和角膜浑浊;生化特点是酸 ...... [全文阅读]

去医院必看

  • 挂什么科:内分泌科
  • 哪些症状:运动障碍、智力不足、鼻梁宽而平、眼距宽、唇厚、舌大、耳低位、牙齿小而稀疏
  • 好发人群:1-2岁儿童
  • 需做检查:微量酶活性测定、尿液化验、X线
  • 引发疾病:脑积水、脐疝、股疝、肺炎、支气管炎
  • 治疗方法:西医药物治疗

就医小贴士

  • 常用药物:糖皮质激素、维生素A、甲状腺素
  •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8000-14000元)
  • 是否传染:
  • 患病比例:0.0003%
  • 治愈率:20%
  • 治疗周期:6个月

饮食宜忌

1.宜吃低糖的食物; 2.宜吃果糖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高纤维素的食物。…[点击查看详情]

1.忌吃燥性的食物; 2.忌吃含糖高的食物; 3.忌吃热量高的食物。…[点击查看详情]

疾病概况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是怎么引起的?

其基本缺陷是溶酶体a-L-艾杜糖醛酸酶缺乏,基因定位在22~22q11,从而使黏多糖分解发生障碍,体内各种组织细胞内有分解不全的黏多糖沉积,并随尿排出体外。...[详情]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症状有哪些?

本症在内脏病变、骨骼畸形和智力障碍方面的症状都很严重。患儿初生时外表尚正常,但以后可很快表现出运动和智力发育落后,至1~2岁时可明显显露出本病的特征。患儿容貌逐渐变得粗笨,鼻梁宽而平,眼距宽,唇厚,舌大,耳低位,牙齿小而稀疏,齿龈肥厚。...[详情]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尿中出现过多的硫酸皮肤素和硫酸乙酰肝素。血中白细胞及骨髓细胞内出现异染性黏多糖颗粒(Reilly体)。1.X线检查(1)四肢骨:由于骨骼内黏多糖过多沉积,成骨和成软骨活动异常。在管状骨主要为引起骨干成型收缩障碍和变短。早期骨干增...[详情]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如何鉴别诊断?

但必要与其他几型黏多糖贮积症仔细鉴别,Ⅱ型经典型的患者症状较Ⅰ型偏轻,该型是以男性发病为主,患者的角膜也不浑浊;Ⅲ型患者以智力落后为主要的临床表现;Ⅳ型患者腕关节是松弛的,胸廓向前突出,类似鸡胸;Ⅵ型患者智力是正常的,角膜混浊明显;Ⅶ型...[详情]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会引发什么疾病?

1.神经系统可并发痉挛性瘫痪。2.循环系统 可并发心脏肥大、肺动脉高压,冠状动脉广泛梗死,可引起猝死。3.呼吸系统可并发通气障碍,肺炎与支气管炎。4.消化系统可并发肝脾肿大、有时可有脐疝或股疝。5五官可并发眼球突出或视网...[详情]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如何预防?

糖原累积病是一组儿童遗传性糖原代谢紊乱的疾病,主要以机体组织糖原累积过多而分解困难为特点,极少为糖原合成代谢障碍,致使机体组织糖原储存少。糖原累积病并非为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目前确定的已有12种。临床均以低血糖为特征,所涉及到的器官...[详情]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曾进行过各种试验治疗,但效果不肯定。糖皮质激素在鼠的实验中有抑制黏多糖合成作用,但病人每天服用泼尼松2mg/kg并未出现临床效果。大量维生素A加入MPSI-H和Ⅱ型病人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可以使其异染性消失。给病人口服...[详情]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饮食

患者主要是由于缺乏分解糖原的某些酶,如葡萄糖-6-磷酸酶、α-1,4葡萄糖甙酶、磷酸果糖激酶、肝磷酸化激酶等。许多患者的父母为近亲结婚,避免近亲结婚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现糖原累积症,以防治低血糖为主,膳食少量多餐,限制脂肪和总热...[详情]

医患问答
  • Q: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病因

    “你好,本病发病机制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基本缺陷是溶酶体a-L-艾杜糖醛酸酶缺乏,基因定位在22~22q11,从而使黏多糖分解发生障碍,体内各种组织细胞内有分解不全的黏多糖沉积,并随尿排出体外,从尿中排出的2种黏多糖是硫”[详细内容]

    廖燕玲
  • Q:黏多糖贮积症Ⅶ型的病因

    “你好,本病的发病机制是β-葡萄糖苷酸酶缺乏,基因定位在7q21.23~q22,除硫酸角质素外,所有酸性黏多糖都含有葡萄糖苷酸末端部分,并且这一末端部分以β-构形,与乙酰或硫酸氨基己糖末端结合,在这些酸性黏多糖水解时,因受”[详细内容]

    舒二伟
  • Q:黏多糖贮积症Ⅲ型怎么回事

    “特异性酶替代治疗可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直接给体内输入经过微包裹的酶,此为直接法。另一种则为间接法,即利用反转录病毒进行转基因处理,使患者自体的周围血淋巴细胞或骨髓造血祖细胞逆向转化为含有正常酶基因的细胞或通过骨髓移植”[详细内容]

    刘乐乐
  • Q:黏多糖贮积症Ⅶ型的临床症状是什
    陈乐天

    “这种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在临床上是非常少见的,属于一种罕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眼距宽,鼻梁低平以及上颌骨突出,骨骼畸形,比如出现扁平胸,还会出现脊柱侧弯以及椎体扁平等,另外,会陆续出现的肝脾肿大,目前没有特别好”[详细内容]

  • Q:黏多糖贮积症Ⅳ型有什么具体的症
    段婷

    “对于这种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临床最典型的表现为生长发育异常,步态的异常以及骨骼的异常,表现为鸡胸,椎骨的扁平,飘带肋骨,颜面不会出现下颌骨的突出,鼻梁低矮以及口大,另外还会出现,牙齿的疏松等表现,一定要去医院进”[详细内容]

  • Q:黏多糖贮积症Ⅵ型的特征
    杨铁生

    “可能有主动脉瓣病变同时也会出现神经压迫和感觉障碍,严重的患者就会出现耳聋以及关节强直这种疾病,多数是由于家族遗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及时到当地的正规三甲医院进行全方面的检查,根据诊断结果来进行治疗,恢复期间可以吃沃尔,玉米”[详细内容]

  • Q:黏多糖贮积症Ⅲ型需要做哪些检查
    季英红

    “你好,尿中排泄的大量黏多糖是硫酸乙酰肝素,MPSⅢ-B病人血清中酶的活性为正常者的2%~16%,而杂合子的酶活性在正常者的35%以下,血液中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骨髓细胞可发现有异染性包涵体。”[详细内容]

  • Q: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并发症
    陈慧慧

    “你好,神经系统可并发痉挛性瘫痪。循环系统可并发心脏肥大,肺动脉高压,冠状动脉广泛梗死,可引起猝死。呼吸系统可并发通气障碍,肺炎与支气管炎。”[详细内容]

  • Q:黏多糖贮积症Ⅰ型有效的预防方法
    刘晓瑜

    “你好,糖原累积病是一组儿童遗传性糖原代谢紊乱的疾病,主要以机体组织糖原累积过多而分解困难为特点,极少为糖原合成代谢障碍,致使机体组织糖原储存少,糖原累积病并非为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详细内容]

  • Q:黏多糖贮积症Ⅴ型的预防?
    李永健

    “你好,糖原累积病是一组儿童遗传性糖原代谢紊乱的疾病,主要以机体组织糖原累积过多而分解困难为特点,极少为糖原合成代谢障碍,致使机体组织糖原储存少,糖原累积病并非为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详细内容]

  • Q:黏多糖贮积症Ⅴ型预防?
    张文婷

    “你好,糖原累积病是一组儿童遗传性糖原代谢紊乱的疾病,主要以机体组织糖原累积过多而分解困难为特点,极少为糖原合成代谢障碍,致使机体组织糖原储存少,糖原累积病并非为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详细内容]

  • Q:黏多糖贮积症4型怎么治疗
    周齐

    “黏多糖贮积症4型的治疗一般为对症治疗为主,比如角膜移植手术,交行没替代治疗或者基因治疗。一般表现为生长龋坏面容及智力异常行走时不挑盘山肝体肿大,颈椎半脱位等累积多系统的症状。”[详细内容]

  • Q:黏多糖贮积症IV型能治疗吗
    刘云涛

    “黏多糖贮积症IV的,及时治疗能够缓解症状,但是不好完全治愈。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酶代替治疗,相对比较安全,也可以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治疗,这种的主要适用于严重患者。一定要注意,健康生活饮食,避免劳累。”[详细内容]

  • Q:亨特氏综合征(黏多糖贮积症2型
    张晨

    “您所说的这种症状要想治疗的话,那需要去专业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一些相关的方案调理改善控制下病情的症状,如果病情较严重的话也是很难完全彻底治愈的,平时还是应该从饮食方面增加一些营养,增强整个的身体状态。”[详细内容]

  • Q: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者饮食要注意
    潘永源

    “你好,一旦发现糖原累积症,以防治低血糖为主,膳食少量多餐,限制脂肪和总热量,限制体力活动。血清乳酸高者,宜服碳酸氢钠防治酸中毒。皮质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可帮助控制低血糖。”[详细内容]

  • Q:黏多糖贮积症Ⅷ型患者怎么饮食?
    陈思慕

    “黏多糖贮积症Ⅷ型吃什么好?一旦发现糖原累积症,以防治低血糖为主,膳食少量多餐,限制脂肪和总热量,限制体力活动。血清乳酸高者,宜服碳酸氢钠防治酸中毒。皮质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可帮助控制低血糖。”[详细内容]

查看更多相关问题

推荐医院更多>>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医院电话:0416-4197026 (总服务台)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三级甲等 医院电话:0791-86363359 (门诊部),0791-86361058 (院办),0791-86362581 (医务科)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三级甲等 医院电话:0416-3999016 (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