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新宾满族自治县清代...

      [][公元1592年-1643年,清朝皇帝]

      新宾满族自治县景点新宾满族自治县特产新宾满族自治县地名网[手机版]

      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为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第8子,母为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公元1636年,皇太极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又称天聪汗,同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在位17年(1626-1643年),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晚十时入关前夕突然病故,年52岁。葬于沈阳昭陵。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皇太极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592年11月28日)申时,努尔哈赤第八子,母为叶赫纳拉氏,名孟古哲哲,是叶赫贝勒布斋和纳林布禄的妹妹。

      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秋季,孟古哲哲生病,想要见她娘家母亲一面,努尔哈赤派人去通知这事情,纳林布禄没有同意,同年九月孟古哲哲因病去世,皇太极时年12岁。孟古生前的时候,做大福晋时间较短,皇太极当了大汗后,尊奉孟古哲哲为孝慈高皇后。

      征战四方

      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万历四十年(1612年),从父出征海西女真乌拉部,克六城。

      后金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称大汗,任命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简称四大贝勒。

      天命三年(1618年),随父攻明,献计袭取抚顺(今属辽宁)。次年(1619年),在萨尔浒之战中,与诸贝勒率兵大破明军西路杜松部、北路马林部,与代善破东路刘綎部。不久随父攻取明开原、铁岭,灭叶赫部。

      天命十年(1625年),与兄阿巴泰率精骑5000驰援科尔沁,迫使察哈尔蒙古首领林丹汗远遁。

      继位为汗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因病去逝。大妃乌拉那拉氏和两个庶妃殉葬。代善与其子岳托及萨哈廉,拥皇太极嗣汗位。代善的长子贝勒岳托和三子贝勒萨哈廉,对诸贝勒大臣说出了拥戴皇太极的原因:“才德冠世,当速继大位”。由于身为长兄的代善的鼎力支持,所以众贝勒乃合词请上嗣位”,皇太极“辞再三,久之乃许”,被拥举为大汗。九月一日,皇太极在大政殿即汗位,焚香告天,宣布次年为天聪元年。

      故鼎革新

      继位后,皇太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后金政权的封建化进程。他派人丈量土地,将“各处余地”归公,发给民户耕种,不许旗主、贵族再立庄田。又把原来每13名壮丁编为一庄改为每8名壮丁编为一庄,“其余汉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并下令编审壮丁,解放部分奴婢为编民。这些措施,使满族贵族的特权受到一定制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他极力学习汉族文化,命儒臣翻译汉字书籍。

      天聪六年(1632年)正月,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旧制,改为自己“南面独坐”,突出汗位独尊地位。继而寻机削除异已,铲除了威胁汗位的三大贝勒势力,使汗权得到巩固。仿明制,设内三院,六部,“停王贝勒领部院事”,独主政务。又设都察院和理藩院,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国家机构。集中了汗权,加强了-统治。

      为了扩大兵源,创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命人在老满文的基础上增加圈点,将老满文改造成新满文。为了联络蒙古和西藏,大力扶植和宣扬-教。

      登基称帝

      皇太极决意承袭父志,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统治。在即位后“邦家未固”时,一方面对明廷采取议和策略,同时又屡次入关,掳掠汉地大批人畜、财物。

      为解除后顾之忧,两次出兵朝鲜,统一蒙古和龙江流域。在巩固了内部统治,并基本上消除了来自朝鲜和内蒙的威胁后,于天聪十年(1636年)五月,称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其后将主要兵力用于对明战争。

      崇德五年(1640年)七月,带病急援松锦之战,指挥清军取得松锦大捷,生擒洪承畴,歼灭明军五万余人。在降服松山、锦州后,清军占领了除宁远外的明朝关外全部城镇。

      崇德七年(1642年),再次遣军入关,连破远至山东的八十余城。同年十月,西藏0五世罗卜藏嘉木错派遣伊拉古克三胡土克图和厄鲁特蒙古戴青绰尔济等向清朝通好。皇太极一再盛赞佛教,向藏使表白他对佛教笃信不疑。

      无疾而终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年52岁。谥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后累加谥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庙号太宗。葬沈阳昭陵(北陵)。

      皇太极最爱的女人

      皇太极是清朝第二个皇帝,此人文武双全,颇有谋略。也有几个妻妾,比如大玉儿和她的姑姑,还有别的妃子。不过皇太极最钟爱的女人却是海兰珠,此人是大玉儿的亲姐姐。

      那海兰珠本是蒙古部落查海尔林丹汗的女人,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26岁了。比这时的大玉儿大了5岁,当时要皇太极收留海兰珠,大玉儿也是有私心的,毕竟姊妹们当年的关系就很好,此时围绕在皇帝周围,关系岂不是更进一层?哪知道海兰珠一进皇宫,立刻倾国倾城,居然风头把大玉儿给盖住了。

      《清入关前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记载:“天聪八年十月十六日。科尔沁部吴克善洪台吉率诸臣送妹至。汗偕诸福晋迎至,设大宴纳之为福晋。”这就是海兰珠最早出现的相关记录了,民国时期修撰的《清史稿》里也有记载。天聪八年(,其兄吴克善亲送海兰珠到盛京,与皇太极成婚。崇德元年,皇太极以古代名妃常用的封号,封海兰珠为“宸妃”。以《诗经》中象征爱情的诗句:“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将宸妃居住的寝宫命名为“关睢宫”。宸妃的地位在五宫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其姑母孝端文皇后。崇德二年,宸妃生下皇八子,皇太极欣喜若狂,很快就决定立这个婴儿为皇位继承人,大宴群臣,还颁发了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但皇八子只活了两岁,尚未来得及命名就夭亡了。爱子的死,给皇太极和宸妃以沉重的精神打击。宸妃所遭到的打击尤重,整日郁郁寡欢,终于忧闷成病。

      1641年宸妃弥留之际,皇太极正在松山战场上指挥作战。他得知宸妃病危的消息后,置紧张战事于不顾,立即兼程赶回盛京。当他进入关睢宫时,宸妃已驾返瑶池了,终年33岁,正是风华之年。皇太极悲恸欲绝,寝食俱废,乃至昏死过去,经紧急抢救,才渐渐苏醒过来。为表示对爱妃的悼念,皇太极为宸妃举行了隆重的丧礼,赐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这是清代妃子谥号中字数最多的。自从失去宸妃,他朝夕悲痛,饮食顿减,身体每况愈下,还昏迷过去,“言语无绪”。后来,诸王大臣请他去到蒲河射猎,借以消愁解闷。不想,路过宸妃墓,触景伤情,又引得他大哭一场。宸妃死后不到两年,皇太极也命归九泉了。皇太极对宸妃这种真情笃意,在历朝皇帝中都是少见的。

      那么皇太极为何对海兰珠情有独钟,三千宠爱集一身呢?

      其一,海兰珠貌美如花。历史记载宸妃肌肤如玉,又有一种少女不具备的成熟美,且温婉贤淑,更受皇太极青睐。和庄妃相比,在皇太极心中,庄妃过于有心计,从心里不敢深爱。而且庄妃出嫁时,才13岁,年龄太小。

      其二,海兰珠没有心计,和皇太极在一起生活,就是平常夫妻很和睦。不像她的姑姑和大玉儿她们,一直在为国家大计忙碌,这样的女人很可怕。皇太极一生戎马倥偬,娶了知冷知热的女人,为了享受一下生活,他不想去面对充满算计的女人,那样什么时候才到的了头。

      其三,海兰珠有女人味,也知道如何讨男人欢心,仅此而已。就是一个娇小的女孩。尽管年龄有些大,不过很有女人的风韵,这让皇太极很受用。因此仅仅是惊鸿一瞥,就把皇太极的心勾走了。从此,皇太极的女人就只有海兰珠一人而已。另外海兰珠的满文含义就是我所珍惜珍爱的人,可见她在皇太极心中的位置。

      皇太极的儿子

      皇太极一共有11个儿子这些儿子分别是:

      皇长子爱新觉罗·豪格(1609-1647)。生母为继妃乌拉那拉氏。万历三十七年三月十三日子时生。顺治五年三月卒。肃武亲王。

      皇次子爱新觉罗·洛格(1611-1621),幼殇。 生母为继妃乌拉那拉氏。万历三十九年生;四十九年殇。

      皇三子爱新觉罗·洛博会(1611-1617),幼殇。生母为元妃钮祜禄氏。万历三十九年生;四十五年殇。

      皇四子爱新觉罗·叶布舒(1627-1690)。生母为庶妃颜扎氏。天聪元年十月十八日子时生。康熙二十九年卒。辅国公。

      皇五子爱新觉罗·硕塞(1629-1654)。生母为侧妃叶赫那拉氏。天聪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亥时(1629.01.29)生。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卒。承泽裕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高塞(1637-1670)。生母为庶妃那拉氏。崇德二年二月十六日子时生。康熙九年卒。镇国悫厚公。

      皇七子爱新觉罗·常舒(1637-1699)。生母为庶妃伊尔根觉罗氏。崇德二年四月十九日寅时生。康熙三十八年卒。辅国公。

      皇八子(1637-1638),未命名,幼殇。生母为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亥时生。崇德三年正月殇。

      皇九子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戌时(1638.03.15)生于盛京盛京皇宫的永福宫。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崩。顺治帝。

      皇十子爱新觉罗·韬塞(1639-1695)。生母为庶妃克伊克勒氏。崇德四年二月初八日戌时生。康熙三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卯刻卒。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1642-1656年)。生母懿靖大贵妃,生于崇德六年十二月二十日。顺治十二年(1655年)封襄亲王。顺治十三年薨逝,谥号昭。

      皇太极的皇后

      孝端文皇后(1599—1649)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后,为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后金逐渐重视与蒙古的联盟,哲哲也因蒙古受到重视,地位逐渐上升,清太宗时为国君福晋、中宫皇后。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与孝庄文皇后两宫并尊,称母后皇太后,无徽号。

      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顺治七年(1650年)二月,葬于昭陵。雍正、乾隆累加谥,谥号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生三女。

      海兰珠和皇太极

      说起皇太极和海兰珠的爱情故事从古至今,都有一个表达,那就是皇太极对海兰珠的深爱,超越了生死,甚至可以说超越了极限,海兰珠虽然嫁过人(史上无载),但皇太极对她的宠爱甚过了任何一个娘娘,任何一个贵妃,包括漂亮,华贵,又善解人意的皇后,海兰珠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宸妃,他给海兰珠的爱使他倾尽了他所有的真情,这是一段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皇太极共有后妃8人(不含庶妃),其中5人系蒙古人,占了多一半,这就是皇太极“抚绥蒙古,进攻明朝”国策的政治需要。但皇太极最宠爱的三位后妃(皇后、庄妃和宸妃)又都是蒙古人中的一家人,这已带有一定的感 彩,而他对宸妃海兰珠的宠爱更可以说是达到了痴心痴情的地步。

      海兰珠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妹,姓博尔济吉特氏。她是皇太极清宁宫皇后哲哲(史称孝端文皇后)的侄女,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史称孝庄文皇后)的姐姐,于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在其兄吴克善陪送下出嫁皇太极为妃。

      这次婚姻是在天聪七年(1633年)四月皇太极中宫皇后之母科尔沁大妃偕次妃前来盛京访问时商量决定的。

      当时皇太极最小的弟弟多铎,先已想要娶科尔沁大妃的小女儿,就是哲哲的亲妹妹。皇太极最初不同意,因为他听说此女才貌都不太出众,而多铎自幼娇生惯养,心高自傲,放荡不羁,十分任性。恐怕两人合不来,引起不愉快。这次科尔沁大妃亲自前来,既是带女儿走亲戚,也有意让多铎相看小女的意思。多铎相看之后,更加钟情。皇太极不忍违背汗父留下的幼0的意愿,更不愿为徇庇戚属而与幼弟发生矛盾。皇太极经过反复考虑,准备同意这桩婚事。

      皇太极带领后妃造访科尔沁次妃的幕帐,次妃热情款待,由于有后妃的光临,全部女眷出场承担招待,海兰珠也跟随前来拜见姑母哲哲,和妹妹布木布泰(大玉儿)见面。对于既是姑夫,又是妹夫的皇太极,海兰珠当然也会问候一番。

      海兰珠是一位知书识礼、贤惠端庄而又十分秀美的姑娘。然而在诸多蒙古族姑娘中更加显得苗条清秀,白皙娇嫩,抚媚动人。而且,当时姑娘多在十几岁就出嫁,海兰珠时年25岁,据说海兰珠曾经嫁过一次人的,但是在任何历史资料中都没有关于海兰珠嫁给皇太极之前的资料,究竟嫁没嫁过不详。不过海兰珠更具一种成熟的美。自古英雄爱美人,皇太极对海兰珠一见钟情。

      这次大妃及次妃的来访,也确定了皇太极与海兰珠的婚姻关系。

      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海兰珠在其兄吴克善陪送下出嫁皇太极为妃。被皇太极封为关雎宫宸妃,成了关雎宫的主人,地位仅次于中宫皇后。关雎宫,来源于《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佳句,是皇太极爱恋宸妃,并为之最动真情的象征。

      崇德二年(1637),宸妃入宫两年多就为皇太极生了个男孩,即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非常高兴,召集文武群臣,颁发了大赦令。宠妃生子,大赦天下,这是不合礼制的事情。只有皇后才有此荣誉。但皇太极对宸妃一往情深,只愿与她厮守终老。她生的儿子将来是要继承皇位的。所以才这样的兴师动众的。

      皇太极还封宸妃的母亲为和硕贤妃,赏赐仪仗。对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一门大加封赏。除爱新觉罗家庭之外的封赏之隆仅此一家。谁都知道这是因为宸妃的原因。谁知这个孩子出生才半年,还没有来得及命名就夭折了。皇太极为之伤心不已。宸妃本人当然更伤痛,日日夜夜哀思亡儿,竞大大伤了身子。当然,皇太极对她的钟爱并未因此而稍减,反而更加倍地怜惜她,抚爱她,希望能为她分担忧伤,恢复健康。

      祟德六年(1641)九月,皇太极亲率大军攻打明朝的松山、杏山,在松山城西北十里处安营扎寨。一天,朝中大臣满笃里、穆成格等从盛京(沈阳)来到军营,报告了宸妃患病的消息。皇太极立即召集军事会议,对围困杏山等地做了具体的部署,然后,他就启程返回盛京。

      可是,他没有回到盛京,海兰珠已命归西天,皇太极听说之后悲痛不已。“一日忽迷惘,自午至酉始瘥”。大臣们都劝他节哀,但效果不大,仍然茶食不进。祖可法、张存仁马国柱雷兴等大臣见此情景,纷纷劝他说:“伏念皇上以万乘之尊,中外仰赖,臣庶归依。今者皇上过于悲痛,大小臣工,不能自安。以臣等愚见,皇上蒙天眷佑,底定天下,抚育兆民;皇上一身,关系重大,况今天威所临,大功屡捷。松山锦州,克取在指顾问。此正我国兴隆,明国败坏之时也。皇上宜仰体天意,自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

      皇后、宫妃及大臣们都为他祈祷。

      一天中午,皇太极突然昏迷了过去,嘴里胡话不止,而所有的胡话几乎都是在呼唤着海兰珠。嫔妃和大臣们非常害怕,赶忙在神像前摆设祭物,进行祈祷。过了好大一会儿,皇太极才苏醒过来。大臣们把他昏迷说胡话的情况讲了一遍。皇太极开始受到震动。他懊悔地对大臣们说:“自知过于悲悼,乃大悔日:‘天之生朕,原为抚世安民,今乃过于悲悼,不能自持。天地0,知朕太过,以此示警。朕从今当善自派遣也。”

      皇太极还说:“太祖(指努尔哈赤)病逝时,我也没有这样悲痛过。我怎么能就为一个妇人而活着呢”。

      后来,皇太极出猎路过宸妃墓地时,还是不能自制,放声大哭,可见皇太极对宸妃的感情之深。

      为表示对爱妃的悼念,皇太极为宸妃举行了隆重的丧礼,赐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这是清代妃子谥号中字数最多的。但宸妃埋葬后,由于怀念宸妃,皇太极仍然不时地悲伤。大臣们看他那个样子,就劝他说:“皇上每天居住深宫,忧伤的心情没有全部消除,不如出外打猎,换一换心境。”皇太极听从了大家的劝告,遂和众大臣外出狩猎。当走到蒲河岸边,看到宸妃的坟墓时,他又开始痛哭起来。此后皇太极再也没有重返战场,结束了他四十几年戎马征程。他每次出猎,必经过宸妃墓地,总是下马伫立,长时间地凭吊默哀,以茶酒奠祭,痛哭不止。

      皇太极的雄才大略可谓当世英主,一个以武功见著、驰骋疆场的皇帝,竟有如此真挚的儿女之情,实在令人耳目一新,这也说明了皇帝是人,不是神。他亲临战场作战,流血牺牲都不离开战场。却为了宸妃在最不能离开战场的时侯离开了。从此永远离开了战场。当初在战场上的指挥若定,运筹帷幄,此时随着海兰珠的去世而消失殆尽。

      但,这世上最令人感动的就是这种铁汉的柔情。

      宸妃后来居上,在宫中的地位远远超过比她年轻五岁、早嫁九年的亲妹妹庄妃,仅次于姑母皇后哲哲。

      对宸妃的魂牵梦索,使皇太极难以自拔。自宸妃死后,皇太极频繁地举行各种祭典活动,并请僧道人等为宸妃布道诵经,超度亡魂。皇太极亲撰的祭文,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松锦大战捷报频奏,关外四座重镇全部归属清朝,关外障碍既除,那么挥师人关,逐鹿中原亦指日可待。然而,战争胜利的喜悦,似不能冲刷掉皇太极的悲伤。对宸妃的思念与难解的忧伤,严重损害了皇太极的健康,以致他的身体日渐衰弱,甚至连日常朝政也“难以躬亲办理”。在宸妃去世两年之后,皇太极也病入膏盲,死在清宁宫,灵魂追寻宸妃而去了,享年52岁。

      历史记载皇太极是“无疾而崩”,年仅52岁怎么算是无疾而终呢?史学界对他的死至今尚无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宸妃海兰珠的早逝,是一个重要原因。

      历史评价

      《清史稿》:“上仪表奇伟,聪睿绝伦,颜如渥丹,严寒不栗。长益神勇,善骑射,性耽典籍,谘览弗倦,仁孝宽惠,廓然有大度。”“太宗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虽大勋未集,而世祖即位期年,中外即归于统一,盖帝之诒谋远矣。明政不纲,盗贼凭陵,帝固知明之可取,然不欲亟战以剿民命,七致书于明之将帅,屈意请和。明人不量强弱,自亡其国,无足论者。然帝交邻之道,实与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无以异。呜呼,圣矣哉!”

      《清太宗实录》:“太祖以上(皇太极)为大贝勒,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共理机务,多所赞画,统军征讨,辄侍太祖,偕行,运筹帷幄,奋武戎行,诛携服叛,所向奏功,诸贝勒皆不能及。又善抚亿众,体恤将卒,无论疏戚,一皆开诚布公以待之,自国中暨藩服,莫不钦仰。上凡遇劲敌,辄亲冒矢石,而太祖深加爱护,每谕勿前往。时帝业肇兴,大勋将集,圣心默注,人望攸归。 ”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相关

      努尔哈赤的八大贝勒

      清朝皇帝1626年~1643年


人物关系:

      太祖:

      爱新觉罗·孟特穆(13701433)

      烈祖:

      爱新觉罗·充善(?~1467)

      天祖:

      爱新觉罗·锡宝齐篇古

      高祖:

      爱新觉罗·福满

      曾祖:

      爱新觉罗·觉昌安

      爷爷:

      爱新觉罗·塔克世(15431583)

      父亲: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清朝皇帝,中国古代十大贤君

      儿子: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清朝皇帝

      儿媳:

      董鄂妃(16381660)

      博尔济吉特·孟古青清世祖废后

      顺治孝康章皇后佟佳氏(16401663)

      顺治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16411717)皇后

      孙子: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清圣祖,玄烨

      曾孙:

      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雍正,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皇帝第四子

      玄孙: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

      爱新觉罗·弘曕(17331765)甄嬛传

      爱新觉罗·弘昼(17121770)

      爱新觉罗·弘时(17041727)

      爱新觉罗·弘晖(16971704)

      爱新觉罗·弘昀(17001710)

      爱新觉罗·弘昐

      爱新觉罗·胤禩(16811726)康熙皇帝第八子

      爱新觉罗·胤礽(16741725)清圣祖玄烨第二子

      玄孙:

      爱新觉罗·弘晳(16941742)

      爱新觉罗·胤禟(16831726)康熙帝的第九子

      爱新觉罗·胤祉(16771732)康熙第三子

      爱新觉罗·胤禔(16721735)康熙帝长子

      爱新觉罗·胤礼(16971738)清康熙帝第十七子

      爱新觉罗·胤祥(16861730)康熙皇帝第十三子,怡亲王

      玄孙:

      爱新觉罗·弘晓(17221778),满族

      爱新觉罗·弘晈(17131764),满族

      爱新觉罗·弘暾(171117),满族

      爱新觉罗·弘昌(17061771),满族

      爱新觉罗·胤禧(17111758)康熙帝第二十一子

      爱新觉罗·胤祎(1706~?)清圣祖康熙第二十子

      爱新觉罗·胤禵(16881755)康熙帝的第十四子

      爱新觉罗·胤祐康熙帝第七子

      爱新觉罗·胤祜(17111744)康熙第二十二子

      爱新觉罗·胤禄(16951767)康熙皇帝第十六子

      玄孙:

      爱新觉罗·弘普(17131743),满族

      爱新觉罗·胤禑(16931726)清康熙帝皇十五子

      爱新觉罗·胤俄康熙第十子

      爱新觉罗·胤祁康熙第二十三子

      爱新觉罗·胤祕康熙第二十四子

      固伦温宪公主(16831702)

      固伦纯悫公主(16851710)

      固伦恪靖公主(16751735)

      固伦荣宪公主(16731728)

      爱新觉罗·胤祺(16791732)清康熙帝第五子

      玄孙:

      爱新觉罗·弘升(16961754)

      爱新觉罗·福全(16531703)

      曾孙:

      爱新觉罗·保泰

      爱新觉罗·保绶

      玄孙:

      爱新觉罗·广禄(17061785),满族

      爱新觉罗·常宁(16571703)

      曾孙:

      固伦纯禧公主(16711741)

      爱新觉罗·满都护(16741731)

      爱新觉罗·文殊

      爱新觉罗·卓泰(?~1705),满族

      爱新觉罗·对清额(17001962),满族

      爱新觉罗·永绶(?~1686),满族

      爱新觉罗·隆禧(16601679)

      爱新觉罗·永干(16601667)

      爱新觉罗·奇绶(16591665)

      爱新觉罗·硕塞(16281654)

      爱新觉罗·豪格(16091648)

      孙子:

      爱新觉罗·富绶

      曾孙:

      爱新觉罗·丹臻

      玄孙:

      爱新觉罗·成信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16421656)

      爱新觉罗·叶布舒(16271690)

      爱新觉罗·韬塞(16391695)

      爱新觉罗·常舒(16371699)

      爱新觉罗·高塞(16371670)

      爱新觉罗·洛博会

      爱新觉罗·洛格(1611~?),满族

      女儿:

      建宁公主(16411703)

      女婿:

      吴应熊(16341674)

      固伦淑哲公主

      固伦淑慧长公主

      固伦雍穆长公主(16291678)

      固伦永安长公主

      固伦端靖长公主

      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16251663)

      女婿:

      孛儿只斤·额尔孔果洛额哲(?~1641)

      固伦端顺长公主

      兄弟: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1650)睿亲王

      爱新觉罗·代善(15831648)礼亲王

      侄子:

      爱新觉罗·岳托(15991638)

      侄孙:

      爱新觉罗·罗洛浑

      爱新觉罗·杰书(16451697)康亲王

      爱新觉罗·祜塞(16281646)

      爱新觉罗·多铎(16141649),满族

      侄子:

      爱新觉罗·多尔博(16431673)

      侄孙:

      爱新觉罗·苏尔发(16641701)

      爱新觉罗·察尼(16411688)

      爱新觉罗·褚英(15801615)

      侄子:

      爱新觉罗·尼堪(16101652)

      爱新觉罗·阿济格(16051651)清代亲王。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

      爱新觉罗·汤古代(15851640)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15871632)

      爱新觉罗·阿拜(15851648)

      爱新觉罗·费扬果(16201640)

      爱新觉罗·塔拜(15891639)

      爱新觉罗·巴布泰(15921655)

      爱新觉罗·德格类(15921635)

      爱新觉罗·巴布海(15961643)

      爱新觉罗·赖慕布(16111646)

      爱新觉罗·阿巴泰(15891646)

      侄子:

      爱新觉罗·岳乐(16251689)清朝宗室、将领

      侄孙:

      爱新觉罗·塞楞额(16581699)清护国统领、辅国将军

      爱新觉罗·博洛(16131652)

      爱新觉罗·博和讬(?~1648)

      侄孙:

      爱新觉罗·彰泰(?~1690)

      姊妹:

      固伦端庄长公主

      母亲:

      叶赫那拉·孟古哲哲(15751603)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大福晋

      外公:

      叶赫那拉·杨吉砮(?~1584)

      舅舅:

      叶赫那位·纳林布禄(?~1609)

      叶赫那拉·金台吉(?~1619)

      皇后:

      孝庄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16131688)孝庄文皇后

      岳父:

      博尔济吉特·布和蒙古族

      哲哲(15991649)

      妃子:

      博尔济吉特·海兰珠(16091641)敏惠恭和元妃

      岳父:

      博尔济吉特·布和蒙古族

      叔伯:

      爱新觉罗·舒尔哈齐(15641611)

      堂兄弟: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1655)

      堂侄:

      爱新觉罗·济度

      爱新觉罗·穆尔哈齐(1561~?)

      堂兄弟:

      爱新觉罗·务达海(?~1655)

      爱新觉罗·巴雅喇(?~1624)

      爱新觉罗·雅尔哈齐(15651589)


经历历史事件:

      松锦大战 (公元1640年--公元1642年)


  同年(公元1592年)出生的名人:

      朱存枢(15921629)北京市

      王时敏(15921680)清代画坛四王,清初六大家江苏省苏州太仓

      王铎(15921652)明末清初书法家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

      隐元(15921673)福建省福州市福清

      林金干(15921636)福建省厦门市同安

      + 更多公元159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643年)去世的名人:

      程嘉燧(15651643)明朝画家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

      张丑(15771643)江苏省苏州昆山

      朱识鋐(16041643)北京市西城区

      朱华奎(15681643)安徽省滁州凤阳

      杨子风(?~1643)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

      黄钺(15651643)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

      + 更多公元164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