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定继承顺序

法律快车网 2024年07月15日 18:30:34

      导读: 法定继承顺序是遗产继承中法定继承人参与的先后顺序,由法律明确。我国《民法典》规定了两个顺序的继承人,并考虑了他们与被继承人的关系和依赖程度。


      

一、什么是法定继承顺序

      法定继承顺序,简而言之,即是指在遗产继承过程中,各法定继承人参与继承的先后顺序。这一顺序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用以确保遗产的分配公平合理。

      1.当被继承人去世后,并非所有法定继承人都可立即参与继承,而是必须按照法定继承顺序依次进行。

      2.只有当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不存在、放弃继承权或丧失继承权时,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才有权继承遗产。

二、法定继承人的分类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法定继承分为两个顺序:

      1.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这些人在继承中享有优先权,他们的继承权是基于与被继承人的紧密关系而设定的。

      2.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则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这些人在第一顺序继承人不存在、放弃继承权或丧失继承权的情况下,才能参与继承。

三、代位继承与其它规定

      代位继承是法定继承中的一种特殊情形,它指的是当第一顺序或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丧失继承权时,其晚辈直系血亲可以代替其继承遗产。

      1.《民法典》第1128条明确规定了代位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即代位继承人继承他父亲或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2.《民法典》还规定了其他与法定继承相关的情形。例如,第1129条规定了丧偶儿媳和丧偶女婿在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后,可以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参与继承。

      遗产分配过程中还有其他争议点,比如遗产债务清偿顺序如何确定?如需更多法律帮助,随时法律快车咨询,我们与你共筑法治生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