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兴和县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辖县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同义词兴和(内蒙古自治区辖县)一般指兴和县
兴和县,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辖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乌兰察布市东南部,地处阴山北麓,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毗邻8个旗、县(市),总面积3518平方千米。[18]截至2022年10月,兴和县辖5个镇、4个乡。[4]截至2023年3月,兴和县常住人口为167881人。[15]
县名“兴和”两字,是从元朝“兴和路”沿用而来。民国元年(1912年),兴和改厅设县,因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兴和,而得名。民国十八年(1929年),兴和县划归绥远省;1958年,划归乌兰察布盟;2003年12月,乌兰察布撤盟设市,兴和县属乌兰察布市;2020年2月24日,兴和县已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将按程序退出贫困县序列。[17]兴和县主要景点有察尔湖苏木山森林公园黄花梁生态公园等。[20-22]2021年12月2日,兴和县入选“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3]2023年1月3日,兴和县入选“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旗)拟命名名单”。[7]
2022年,兴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5.67亿元,同比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23.78亿元,同比增长4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4905元和14392元,同比增长6.5%和9%。[19]
中文名
兴和县
外文名
Xinghe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
150924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
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乌兰察布市东南部
面    积
3518 km²[18]
下辖地区
5个镇、4个乡[4]
电话区号
0474
邮政编码
013650
气候条件
中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18]
人口数量
167881 人[15](截至2023年3月常住人口)
车牌代码
蒙J
地区生产总值
65.67 亿元[19](2022年)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从战国以来,历代分别在兴和境内设置路、府、州、县。
西欢屑汉时期,置延陵县、沮洳县,隶属代郡。
东汉后期到魏晋时期,被鲜卑族所据。
宋朝时期,置威安县。
元朝时期,隶中书省兴和路。
明朝时期,置榆林县。
清朝时期,置丰川卫。
清光绪霉杠葛二十九年判姜厚(1903年),置兴和厅,隶山西省归绥道。
民国元年(1912年)浆担洪,改厅为县,隶绥远省。
民国三年(1914年),划归察哈尔特别行政区管辖。
民国十驼淋她拳八年(19旋凳章29年),划归绥远省。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兴和第二次解放,隶属绥东专署。
1949年,兴和县隶脚体纹属绥远省集宁专员公署。
1954年,兴和县为内蒙古自治区平地泉行笑腿政区属县。
1958年,兴和县划归乌兰察布盟。
2003年12月,乌兰察布撤盟设市,兴和县属乌兰察布市。
2020年2月24日,兴和县已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将按程序退出贫困县序列。[17]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区划沿革

兴和县卫星地图
2004年,兴和县辖14个乡镇(8个乡、6个镇),即赛乌素镇、城关镇、壕堑镇、二台子镇张皋镇、店子镇、大库联乡、五股泉乡、台基庙乡、五一乡、团结乡、鄂尔栋乡、曹四天乡、大同天乡,156个村民委员会(嘎查),98个自然村,6个居民委员会。
2006年3月,兴和县撤乡并镇改革,将14个乡镇合并为7个(5个镇、2个乡),1个委会,撤销五ー乡并人赛乌素镇;撤销曹四天乡、五股泉乡,整建制并入大库联乡;撤销台基庙乡,并入团结乡;撤销壕堑镇、二台子镇,将壕堑镇整建制和二台子镇十二个村委会并入城关镇;将二台子镇三十八号、四十八号、九十二号、南库联村委会并入鄂尔栋乡,设鄂尔栋镇;撤销大同天乡,将该乡整建制并入张皋镇;店子镇整体区划不变。
2012年4月,兴和县再次进行乡镇机构改革,增设大同夭乡和五股泉乡,将原有7个乡镇调为9个(5个镇、4个乡)。大联乡的五股泉部分、团结乡的原石湾子部分组合成立五股泉乡;将并入张皋镇的大同夭部分,并入城关镇的原高庙子部分组合成立大同天乡。
2021年,兴和县共辖有城关镇、赛乌素镇、鄂尔栋镇、张皋镇、店子镇、大库联乡、五股泉乡,团结乡、大同天乡9个乡镇,161个村民委员会,952个自然村,13个居民委员会。[14]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兴和县辖5个镇、4个乡。[4]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兴和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乌兰察布市东南部,介于北纬40°26′—41°26′、东经113°21′09″—114°07′47″之间,毗邻8个旗、县(市),北靠商都县,东依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怀安县,南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天镇县接壤,西与丰镇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察哈尔右翼前旗相连。[18]南北长约109千米,东西宽约67千米,总面积3518平方千米。[16]
兴和县

地形地貌

兴和县地形图
兴和县地处阴山北麓,整个地形呈南北狭长状,总地势是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境内海拔在1087米—2334.7米之间,境内山川相间,河滩穿插,丘陵、平原、中低山地镶嵌分布,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36.5%、38.2%和25.3%;境内山脉主要有南部大南山、东部大青山、西部岱青山和北部武大喇嘛山,境内最高峰为大南山的黄石崖,海拔2334.7米。[18]

气候

兴和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冬季、夏季分别受蒙古高原和大陆低压控制,气候呈明显的大陆性,具有寒暑剧变的特点;年降水量为397毫米左右,极端最高降水量630毫米,极端最低降水量237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2036.8毫米,是年降雨量的5倍;年均日照2872小时,积温2300—2400℃,无霜期95—135天左右;地区风速较大,大风日数较多,年平均风速3.7米/秒,大风日数年平均45天,多发生在冬春季;年平均气温4.2℃,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零下13.8℃,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3.8℃;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19.9℃,极端最高气温36℃;通常11月上旬或中旬开始封冻,次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解冻。[18]

水文

兴和县境内共有7条河流,多属季节性间歇河,外流河有二道河、银子河、苏木山河,均属永定河水系。其中二道河是境内最长的河流,全长87.5千米;境内有中小湖泊23个,总面积4.28平方千米,多属季节性时令湖;较大的湖泊有涝利海等。[18]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兴和县总面积351256.92公顷,其中湿地总面积2359.8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67%,耕地总面积128748.9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6.66%,种植园用地总面积103.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3%,林地总面积67173.4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9.12%,草地总面积117561.2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3.47%,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总面积17458.4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97%,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3453.9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9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1711.3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49%,水工建筑用地总面积43.2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1%,其他土地总面积12643.2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6%。[23]

矿产资源

兴和县资源分布图
兴和县境内已探明的矿藏有石墨、膨润土、墨玉石、硅线石、石灰石、蓝宝石、大理石、玄武岩、水晶石、磷矿石、白云母、钨砂、铁矿石等30多种。其中石墨矿藏为中国三大石墨基地之一,为天然磷片状石墨,地质储量735万吨,品位2.5—5%,先后建矿11处,年生产中碳石墨1万吨左右。膨润土矿是华北地区首次发现的大型矿,也是国家一级大型膨润土矿,总储藏量达1.82亿吨,其中钙基土0.5亿吨,钠基土1.2亿吨。[16]

生物资源

兴和县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野兔、狍子、石鸡、环颈雉(山鸡、野鸡)等;野生植物主要有沙棘、文冠果、山樱桃、小竹叶李、黄芦木、山杏等。[16]

人口

播报
编辑

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兴和县常住人口为167881人。[10]
截至2023年3月,兴和县常住人口为167881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04201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3680人。[15]

民族

兴和县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苗族、高山族等10个民族。[15]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2022年,兴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5.67亿元,同比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23.78亿元,同比增长4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4905元和14392元,同比增长6.5%和9%。[19]

第一产业

2022年,兴和县粮食产量2亿斤,牲畜累计出栏95.85万头(只),肉类总产量2.8万吨;建设高标准农田8.23万亩,建成马铃薯地理标志规范种植基地3个,累计认证有机、绿色、地理标志产品23个,认证面积2万亩;兴和豆腐、兴和藜麦、兴和亚麻籽油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察尔湖入选国家级生态农场名单,大北农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生猪核心育种场;投资1.7亿元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项目开工建设,兴牧60万只肉羊养殖屠宰项目、北大荒马铃薯加工及良种繁育项目落地兴和。[19]

第二产业

2022年,兴和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天杰50万千瓦风电项目首批机组并网发电,贝瑞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两条生产线建设完成,清蒙2000吨手机散热膜石墨烯氧化物浆料生产项目、瑞盛年产2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建成投产;山河特钢矿热炉技改项目和21兆瓦尾气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成投产,玉城高岭土高端陶瓷、龙兴陶瓷文旅艺术创意中心建设项目顺利推进。[19]

第三产业

2022年,兴和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亿元,同比增长0.9%;苏木山、察尔湖基础设施和服务品质进一步优化,察尔湖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大美苏木山·浓情卢家营”系列活动火热出圈,成功举办红色研学实践活动37场。[19]

交通运输

播报
编辑
兴和县地处蒙晋冀三省区交界处,是京津冀、呼包鄂乌两大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东距北京240千米,西距呼和浩特200千米,南往山西省大同市150千米,东南离张家口100千米。境内集张铁路、京呼高铁2条铁路,110国道、335国道、省道223线3条国省干道,G6、G7、呼兴、准兴4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特别是京呼高铁通车后,从北京清河站到兴和县仅有1.5小时车程。[13]

政治

播报
编辑
主要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县长
截至2023年8月[11-12]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教育事业

2022年,兴和县7所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设施进一步完善,71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教学一线。[19]

文化事业

2022年,兴和县建成集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体中心,《苏木山》《军民鱼水情》等一批优秀剧目获得自治区表彰,殡仪馆投入使用,建成县乡村三级公益性公墓14处。[19]

医疗卫生

2022年,兴和县医院内科大楼投入使用,9所乡镇卫生院完成中医馆建设。[19]

社会保障

2022年,兴和县新增就业257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发放创业贷款、奖补资金774万元,积极推动DIP支付方式改革,职工基本医疗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全面完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纳入全国统筹,52496人享受低保,发放低保金1.4亿元,4860户居民实现冬季集中供暖。[19]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地名由来

县名“兴和”两字,是从元朝“兴和路”沿用而来。民国元年(1912年),兴和改厅设县,因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兴和,而得名。

方言

兴和县方言,属汉藏语系—汉语语族—晋语—张呼片,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在方言的词汇上既有与普通话相一致的,也有不一样的。[9]

风景名胜

播报
编辑
察尔湖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城关镇衙门号,距北京230千米,距集宁区80千米,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察尔湖(友谊水库)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洋河支流东洋河上游,水库最大流域面积2250平方千米,最大集水面积7.7平方千米,占东洋河流域面积的67.6%,总库容1.16亿立方米,平均水深6—9米。旅游度假区总面积4400公顷(66000亩),总用地面积约506公顷(7590亩),新增建设用地33.3公顷(500亩),水域面积666公顷(10000亩),林地面积440公顷(6600亩)。[20]
苏木山森林公园
,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城南45千米处,南与山西省阳高、天镇县接壤,西与丰镇市相邻,是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林区平均海拔高2000米以上,是乌兰察布市境内的最高点,海拔为2334.7米。[21]
黄花梁生态公园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新城区西侧,总面积10.6万亩,建设有主题广场、“兴旺和谐树”雕塑、长廊、跌水、圆形花池、大门等景区。园区内常绿树种有油松、樟子松、云杉、落叶松等;阔叶树种有杨树、柳树、山杏、果树、五角枫等;灌木及花灌木树种有丁香、刺玫、沙棘、柠条等18个品种。[22]

荣誉称号

播报
编辑
2017年2月,兴和县入选“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5]
2018年9月,兴和县入选“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6]
2019年12月,兴和县入选“第五届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城市名单”。[8]
2020年7月29日,兴和县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1]
2020年12月22日,兴和县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2]
2021年12月2日,兴和县入选“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3]
2023年1月3日,兴和县入选“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旗)拟命名名单”。[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