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立宪派

资产阶级上层组成的政治派别
收藏
0
0
中文名
立宪派
外文名
The constitutionalists
形成时期
20世纪初
性    质
资产阶级上层组成的政治派别
主    张
君主立宪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立宪派由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或称改良派)演变而来,是民族资产阶谅婆级上层和具有删担嫌资本主义倾向的地方官绅的政治代表。1906年连炼多(光绪三十二拒龙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使维新派感奔霸懂屑到欢欣鼓舞,为促使梦寐以求的宪政早日实现,积极展开活动,从此被称之为立宪派。
立宪派的成员大体可分为国外和国内两个部分。在国外,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一些维新派逃亡海外后,继续坚持改良主义路线,大肆宣传保皇,并在华侨中建立保皇会组织。他们对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充满希望,立即组成帝国宪政会、政闻社等团体准备回国参与宪政。但清廷未能忘怀戊欠戏戌旧事,不承认其合法地验束嘱位,严禁他们回国活动。国内的立宪派则是一些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人物和赞成君宪的地方官绅,其主要成员在戊戌时期也属于维新派。他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实力,同清政府既有密切联系又存在矛盾。他们在国内各地具有相当影响,是清政府所要笼络的主要对象。他们为促使清廷早日实行宪政,也纷纷组成团体积极展开活动,如江浙有张謇、汤寿潜等组织的预备立宪公会,湖北有汤化龙等组织的宪政筹备会,湖南有谭延闿等组织的宪政公会等。这两部分立宪派暗通消息,互相策应。1910年(宣统二年)国内的立宪派曾连希境辩续发动了三次国会请愿运动。[2]

后世评价

播报
编辑
李文海与赵晓华在《中国这样走进20世纪——义和团运动后的中国政局》一文中指出,在二十世纪的头十年,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关心祖国命运并努力促使社会前进的政治力量,除资产阶级革命派之外,还有立宪派。立宪派从戊戌时期的维新派演化而来,他们依然高扬着爱国主义的旗帜,同革命派一样认为“中国存亡诚一大问题”,救亡图存是压倒一切的当务之急;他们在传播资产阶级政治观念和社会观念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他们也认为要挽救中国的危亡局面,首先必须改变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他们中的有些人曾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过猛烈的抨击,如梁启超就说过:“专制政体之在今日,有百害于我而无一利”。立宪派与革命派的不同在于,他们认为专制政体是可以而且应当通过和平手段来废除的,所以他们反对暴力革命
因为立宪派反对革命,就把他们视为反动政治力量,自然是不对的,因为这忽略了事物的本质方面,但说革命派与立宪派只是“殊途同归”,无分轩轾;甚至认为立宪派的和平变革较之革命派的暴力革命更少引起社会的震荡和破坏,因而更加高明,则也并不是一种合乎历史实际的判断。
革命派与立宪派的政治纲领,确有高下之分,是非之分,优劣之分。而孰是孰非,主要看何者更加适应当时社会发展潮流的需要。革命派优于立宪派的地方,就在于他们对旧的统治秩序和统治力量进行了更多一些的打击和扫荡,而这正是当时社会前进所必要的前提。立宪派企图通过同旧势力的妥协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这只能是幻想,他们发动的三次大规模的国会请愿运动的失败,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