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阅读手册2021-03-05 投诉
阅读数:14万+

​​作者 | 一本书

来源 | 一星期一本书


最近,和朋友去看了部电影《会痛的十七岁》,里面的这个情节让我感触颇深:


故事的女主人公夏远远,年幼时父母离异,被寄住在奶奶家,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父母不仅对女儿不闻不问,偶尔见了面也是不停地吵架。


本该是被梦与幻想环绕的大好年龄里,却充斥着原生家庭带来的难以磨灭的阴影。


这给远远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心理伤害,只能躲在房间里无助地哭泣,在被贴上“学渣”标签的校园冷暴力中自暴自弃、逐渐沉沦。


原生家庭影响了孩子,孩子又把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反作用在自己的家庭中,这样的循环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01


在追前几期的《超级演说家》,看到美女导演黄莉站在演讲台上说:

“今年我38岁,我花了二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坦然面对爸爸家暴妈妈,妈妈家暴我。身体的伤痕会消失,可是心理的阴影很可能会伴随人的一生。”

她的语气坚定,却难掩哽咽。很难想象,如今温柔知性的黄莉也曾经深陷心理疾病,甚至严重影响社会交往。


她说:“在后来所有的亲密关系当中,我也只会一种相处的模式,就是隐忍和牺牲。可是一味的隐忍和牺牲,并没有换来爱和尊重,而是变本加厉的索取和伤害。”


经历了长达几年的心理治疗后,她才终于走了出来,将过去20年里视为最大耻辱的秘密坦然说出。

想想在我们年龄尚小的时候,如果遭遇了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或者说不公正的待遇会怎么办?


大多数成长于幸福的原生家庭中的孩子会选择回家向父母求助,或者是凭借自己的能力独立解决,因为他们知道,就算自己迎刃而上,也始终有爱着自己的父母作为自己坚实的后盾。


而那些在不幸福的原生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呢?


他们遇事,要么习惯隐忍逃避,要么反其道而行之,把坏脾气当成盔甲穿在身上,企图掩饰自己的自卑,和阻挡外界的风雨。


他们没有后盾,因此不论做什么事都像是大海中依靠一块浮木求生的落水者,稍有不慎就是万丈深渊。


原生家庭,影响孩子对自我的认知。


02


不由得想起孙俪和邓超,如今一提起他们,大多数人就会自动联想到恩爱夫妻四个字。


在出轨、离婚等新闻层出不穷、物欲满满的的娱乐圈中,他们就像是其中的清流,始终恩爱如新婚,偶尔逛一下微博都会被猝不及防喂一嘴狗粮。


但是,深入了解孙俪,却发现她能过上如今的生活实属不易。


12岁父母离异,只拿到2000元抚养费的妈妈,只能不分白天黑夜地打好几份工来贴补家用。


年幼的孙俪将母亲的苦楚全都看在眼里,一度十分痛恨自己的亲生父亲。


她经常在脑子里幻想一个画面:

“我有钱了,开着跑车行驶在上海的街头,红灯亮了,我停了下来,无意间一转脸,看见路边站着的爸爸,他也正在看着我,然后绿灯亮了,我开着车扬长而去,爸爸在后面默默地注视着我,神情伤感。”


即使后来因为公认的好演技而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她还是不敢爱,甚至在2002年的采访中直言:“我害怕爱情,不想结婚。”


在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对爱缺乏敏感的触觉,他们不敢去爱,也不敢承认自己被爱着,这种想法,当被周围人孤立的时候变得更加明显。


原生家庭,影响孩子对爱的触觉。

03

经常听到一句老话:龙生龙,凤生凤。

话虽然糙,道理却不糙。


不幸的原生家庭和不幸的教育方式,正是导致孩子一生格局不同的根源所在。


  • 有这样的父母:出身书香世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教育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
  • 有这样的父母:家境贫寒,见识却深刻,懂得以教育为桥梁来实现阶层跨越;
  • 但还有这样的父母:他们只管生,不管养,一旦生下孩子就放任自流,由其自生自灭;

……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家庭,面对风霜刀剑只能奋力迎风而上。


有的孩子足够幸运、也足够努力,他们凭借一颗顽强的心走出了自己的那条路。


但更多的孩子,被困在原生家庭所塑造的旋涡里,无法脱身,最终成为社会底层的芸芸众人。

04


之前看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在《无声告白》中写过这么一段话:

“家庭,有时候会是一个以爱的名义设置的牢笼,其恐怖在于,门上无锁,你却不敢推门而出,只能咆哮地接受一切爱的安排,直到最后溺亡其中,或是被时间所离散。”

或许是吧,不论是7岁、17岁、27岁还是47岁,从童年到青春期再到成人,终其一生我们都逃不开原生家庭的桎梏。


原生家庭是否幸福,甚至决定了你的未来。


可惜,太多父母,从来不懂得倾听自己孩子真实的心声;可惜,太多孩子,一直没有勇气告诉父母自己青春的痛苦和迷茫。


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尊重和陪伴;最大的幸福,是原生家庭的爱和关怀。


  • 请让自己内心的小孩慢慢长大吧,试着和原生家庭和解,理解并接纳不完美的父母,拿回自己的人生主动权,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 请让自己坚强起来吧,勇敢承认问题的存在,并永远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自怨自艾;
  • 请试着释怀一切吧,无论遭遇什么,千万不要再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走出去,你会找到真心的朋友,看到新的希望。
  • 希望等到10年、甚至是20年之后,你再回想过去,有青春、有友情、有梦想,却唯独不要有疼痛。就算有,也让它停留在17岁,成为生命中最短暂的注脚。
  • ​​​​
推荐阅读

快速开通微博你可以查看更多内容,还可以评论、转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