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步骤详解?

有问必答网

      1.切口 下腹正中切口,腹膜外分离膀胱;如膀胱太小,不易辨认,可将一金属尿道探子由尿道放入膀胱以助识别。分离范围应超过膀胱上半部。

      2.分离输尿管 分离时注意保留其供应血管,以备以后切断并与乙状结肠肠袢吻合。

      3.选择与游离乙状结肠肠袢 于中线切开腹膜,提出乙状结肠,选择适当的乙状结肠肠袢,估计该肠袢游离后必须与膀胱吻合时没有张力,而且游离系膜中保存的乙状结肠动、静脉分支应能维持肠袢足够的血运。游离肠袢的长度约15cm,切断肠管,向游离肠腔内注入1%新霉素溶液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回流液清晰为止[图2 ⑴]。

      4.恢复肠道连续性 于游离肠袢的左侧,将乙状结肠的近端与远端吻合,以恢复其连续性[图2 ⑵]。吻合前,应将两断端附近的脂肪垂剥离,以免嵌入吻合口影响愈合,形成粪瘘。

      5.切除病变膀胱 将输尿管在近膀胱处切断,用8号输尿管导管自断端插入肾盂,引开尿流,术后还可作为输尿管结肠吻合处的支架引流。切除膀胱的后上部,尽可能切除病变组织,使剩余的膀胱呈一碟形,以减少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机会[图2 ⑶]。

      6.吻合游离乙状结肠袢和膀胱后壁 将游离乙状结肠肠袢远端与膀胱作对端吻合,先用细丝线间断缝合吻合口的后壁外层,然后用2-0铬制肠连续缝合后壁的粘膜层。前壁留待输尿管与游离乙状结肠肠袢吻合后缝合。

      7.吻合输尿管和游离乙状结肠 将输尿管与乙状结肠肠袢作粘膜下隧道法吻合。在结肠带上作长约3~4cm的粘膜外纵切口,形成隧道[图2 ⑷],将输尿管从隧道远端的粘膜小切口放入肠腔,由乙状结肠肠袢与膀胱吻合口未缝合的前壁拉出,然后作输尿管断端与肠粘膜切口的端侧吻合[图2 ⑸]。再缝合隧道壁以包埋输尿管于隧道内。在膀胱前壁或肠袢前壁另作一小切口,将输尿管导管经此切口拉出并引流到腹壁外,小切口周围用肠线缝合并固定导管[图2 ⑹]。另外,再从尿道插入留置导尿管,引流膀胱。

      8.吻合游离乙状结肠肠袢和膀胱前壁 将乙状结肠袢与膀胱吻合口的前壁缝合,粘膜层用2-0铬制肠线连续缝合,外层用细丝线间断缝合[图2 ⑹]。

      9.关闭游离乙状结肠肠袢近端 用2-0铬制肠线将游离乙状结肠肠袢近端作全层连续缝合。从留置导尿管注入生理盐水,检查各缝合口有无漏水。

      10.固定肠袢、引流、缝合 用细丝线缝合乙状结肠系膜上的缺口,将结肠袢固定于后腹壁,以防肠袢扭转。然后,缝合后腹膜,将乙状结肠肠袢膀胱的吻合口置于腹膜外。冲洗创面,耻骨后间隙放香烟引流,与输尿管导管同自切口下端引出。最后,逐层缝合腹壁切口[图2 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