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举起手来!

2005年冯小宁执导的战争电影
展开2个同名词条
同义词举起手来(2005年冯小宁执导电影)一般指举起手来!(2005年冯小宁执导的战争电影)
《举起手来!》是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冯小宁自编自导,郭达、潘长江、刘小微主演的战争电影,该片于2005年1月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讲述了“我姥姥”为了将爱国学生搜集的一份证据送出去阴差阳错进了石桥村,并和村里的农夫配合同打回村里的游击队员全歼了鬼子小分队的故事。截至2010年,《举起手来》在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点击近30万场,连续6年获得全国放映场次第一。>>>
精彩图集查看更多
  • 《举起手来!》海报

  • 《举起手来!》电影图册

  • 词条图片

基本信息

《举起手来!》是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冯小宁自编自导,郭达潘长江刘小微主演的战争电影[1],该片于2005年1月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2][18]
该片讲述了“我姥姥”为了将爱国学生搜集的一份证据送出去阴差阳错进了石桥村,并和村里的农夫配合同打回村里的游击队员全歼了鬼子小分队的故事[3]
截至2010年,《举起手来》在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点击近30万场,连续6年获得全国放映场次第一[24]
中文名
举起手来!
外文名
Hands Up![18]
其他译名
十面攻敌[18]举起手来之鬼子逃亡
类    型
喜剧、战争[19]
出品公司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18]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拍摄地点
芮城、太行山
发行公司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18]
导    演
冯小宁[19]
编    剧
冯小宁[19]
制片人
韩三平[21]
主    演
郭达[19]潘长江[19]刘小薇[19]
片    长
87 分钟[19]
上映时间
2005年1月2日[20]
票    房
366 万元[22](截至2024年5月16日)
对白语言
普通话[19]
色    彩
彩色
imdb编码
tt11070812[19]
在线播放平台
腾讯视频[6]1905电影网[23]
制片成本
约 300 至 400 万元[2]

剧情简介

播报
编辑
提起这个故事,还得从我姥姥说起。我姥姥刘小微希茅饰)上学的那个年代正是闹鬼子的时候,学校里经常有鬼子来抓爱国学生,而被抓走的学生又大多没有回来过。
一天,姥热组姥为了将爱国学生搜集的一份日本鬼子拿中国人进行细菌实验的证据送出去,而被鬼子盯上。姥姥的同学把姥姥推上墙头后,自己却牺牲在鬼子的子弹下。慌乱之中,姥姥跑进一个站台,钻进一个木箱子,被日本鬼子抬上了列车。列车出站驶入山区时,列车上负责押送任务的鬼子遭到隐藏在列车车厢煤堆底下的游击队员的袭击。
一场激烈的近距离枪战后,鬼子不仅损失一架飞机,押送的大木箱子还被游击队员成功截走。为了将大木箱子在鬼子出动之前送达太行山深处的游击队根据地,游击队长将大木箱子交给一个赶着驴车回村的中年农夫郭大叔归谅洒(郭达拒户院饰),不想农夫赶着驴车还承棵删盼没到村口就遇到从城里追出来的一队鬼子兵。在途中,让农夫吓得目瞪口呆的是,驴车上的大木箱子里坐着一个漂亮的女学生,旁边还躺放着一尊金光灿灿的佛头像。
原来,抗战已经进入尾声,如秋后蚂蚱一般的日本鬼子想乘机捞一笔,把这尊佛像运回日本。而这个女学生就是浆篮壳我那危急乱藏身的姥姥。农夫的机智虽然巧妙地骗过汉奸翻译和路边小队长对驴车的搜查,却被强令带路,进入石桥村。进入石桥村,村里上到没齿古稀的老奶奶,下到稚气未脱的儿童团员都用自己的方式,加入到保护国家文物、解救我姥姥的队伍中来。不仅如此,村里埋设的地雷、老奶奶喂养的大公鸡、农夫拉车的驴也都让鬼子出尽了洋相、吃尽了苦头。
经过一天的巧妙周旋,我姥姥和农夫配合打回村里的游击队员全歼了鬼子的小分队,成功地保护了国家文物。我姥姥和农夫在游击队员的护送下,拉着佛像国宝朝游击队根据地走去的第二天早晨,唯一侥幸逃出村子、经过几次折腾已经神经失常的再桨鬼子兵“罗圈腿”潘长江饰)在爬上山顶的那一刻,听到“举起手来”的一声大吼,向着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乖乖地举起了双手,在鬼子兵“罗圈腿”的身后是巍巍的太行和逶迤雄壮的万里长城[4]习谅邀。
《举起手来!》海报

演职员表

播报
编辑

演员表

郭达 饰 郭大叔
配音  -
备注  聪慧的中国农民,地下交通员
潘长江 饰 中村下等兵
配音  -
备注  日本陆军士兵,罗圈腿
刘小微 饰 姥姥
配音  -
刘小微 饰 妈妈
配音  -
刘小微 饰 我(片头记者)
配音  -
备注  电影的解说员
胡晓光 饰 渡边太君
配音  -
备注  日军军官
李明 饰 翻译官
配音  -
备注  说话磕巴,叛国贼
宝德 饰 队长
配音  -
备注  八路军队长
刘大毛、刘二毛; 饰 孩子
配音  -
备注  往水壶里撒尿,塞了一个蛤蟆,之后给鬼子们喝
张晓宁 饰 肿眼鬼子
配音  -
备注  一只眼睛是肿的
李保国 饰 喷火鬼子
配音  -
备注  最后吞食酒精而口中喷火
郑杰 饰 四眼鬼子
配音  -
备注  戴眼镜
冈强 饰 雷劈鬼子
配音  -
备注  被雷劈死

职员表

出品人
杨步亭阎晓明
制作人
韩三平史东明吴亚康张晓宁
监制
姜涛魏民宋振山
导演
冯小宁
副导演(助理)
李宝国
编剧
冯小宁
摄影
冈强郑杰
配乐
李戈
剪辑
冯小宁张晓宁
道具
郑春亭刘金明宝德
选角导演
冯小宁
配音导演
冯小宁
艺术指导
冯小宁
美术设计
动作指导
冯小宁
造型设计
服装设计
姚曼
灯光
聂清贵
录音
展开
参考资料[3][5-6]

角色介绍

播报
编辑
  • 郭大叔
    演员
    郭达
    配音
    -
    聪慧的中国农民,同时是地下交通员。他巧妙地骗过汉奸翻译和渡边小队长对驴车的搜查,机智的跟鬼子周旋,全歼了鬼子的小分队,成功地保护了国家文物,最终拉着佛像国宝朝游击队根据地走去。
  • 中村下等兵
    演员
    配音
    -
    日本陆军下等士兵,罗圈腿。他经常做出令人笑场的动作。作为侵华日军中的一员,他最终侥幸逃出村子但经过几次折腾已经神经失常。最后他举起了双手投降。临终前拜托他的孙子前来中国替他谢罪。
  • 姥姥
    演员
    配音
    -
    爱国学生,为了将爱国学生搜集的一份日本鬼子拿中国人进行细菌实验的证据送出去,而被鬼子盯上。慌乱之中,她钻进一个木箱子,被日本鬼子抬上了列车。她阴差阳错进了石桥村,并和村里的农夫配合同打回村里的游击队员全歼了鬼子小分队。
  • 渡边太君
    演员
    胡晓光
    配音
    -
    陆军军官,意图在抗日战争末期将一尊金灿灿的佛头像偷运回日本。当他带领一群日军走到石桥村时,却被村里埋设的地雷、老奶奶喂养的大公鸡、农夫拉车的驴等东西出尽了洋相、吃尽了苦头。
参考资料[4]

音乐原声

播报
编辑
类型
曲目
作词
作曲
演唱者
主题曲
《老少爷们》
冯小宁
李戈
冯小宁[2]

幕后花絮

播报
编辑
  • 该片拟定2003年6月初正式开机,但因为“非典”肆虐,北京郊区以及河北、山西农村壁垒森严,有关部门拒绝导演冯小宁进村选景,致使拍摄计划一度搁浅。
  • 潘长江在拍摄时吃了大苦头,拍摄场地40多摄氏度时还得穿着厚厚的军装[7]
  • 潘长江表示为了角色的需要,他必须是罗圈腿,为了拍戏他硬是别了一个半月的腿,留下了一刮风下雨腿就隐隐作痛的后遗症[8]
  • 每次的剧本差不多都要参与改动或是填加意见的郭达,在看了该片的剧本后他并没有做任何改动就参与了该片的拍摄[2]
  • 为协助拍好该片,芮城县委、县政府给予了协助[1]

幕后制作

播报
编辑
冯小宁看到一篇“中国导演就是拍不出像《虎口脱险》这种类型的战争片”的评论。这让他非常不服气,他要填补中国电影这个空白,并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构思了该片的剧本[7]。因为该片是冯小宁第一次拍喜剧片,为了积累经验,拍摄时也参考了电影《虎口脱险》中的一些元素[9]

制作发行

播报
编辑
  • 前期宣传
2003年7月,该片在芮城县农村与太行山区等地拍摄[1][10];2004年3月,冯小宁在中国政法大学剧场进行了该片的首次试映活动[2];2005年7月,冯小宁携主演潘长江、刘薇来到南京工人影城做该片的相关宣传[7]
  • 票房收益
《举起手来!》在没有宣传、城市主流院线不支持的情况下,连续9年(2004-2012年)成为全中国农村院线点映数第一名,农村院线共放映100万场[9]

播出信息

播报
编辑
播出时间
播出平台
2019年1月19日[13]
CCTV6电影频道
2019年1月22日[14]
2023年7月20日[15]
2023年7月25日[16]
2024年4月18日[17]

影片评价

播报
编辑
一贯以史诗般风格讲述悲壮故事的导演冯小宁出人意料地推出《举起手来!》这部战争喜剧片,影片手法独特,总会使观众在意料之外开心笑翻。该片悬念跌出、笑料频抖,再加上喜剧演员郭达和潘长江的联袂出演,更加平添了故事的喜剧色彩[7][11](《南京晨报》、央视网综合评)
《举起手来!》中充满了夸张的笑料。其人物塑造也极其的脸谱化,“日本鬼子”全像傻子,而正面人物每每都会逢凶化吉。剧情也是中西借鉴,国产片《地雷战》和美国片《小鬼当家》的影子在片中随处可见。影片乍一看的确很有些港产喜剧电影的感觉,甚至有部分地方流露出王晶电影的端倪[2](中国经济网评)
在《举起手来!》环环相扣的情节中,悬念却总被搞笑解开,开心之外,才回忆起战争的残酷,这是导演冯小宁的高明之处。值得一提的还有该片的主题歌,浓浓的东北味,朗朗上口的词,通俗易懂的意,让憨实的郭达一唱,还有那么些苍凉味儿,这是惟一让观众有点揪心的地方。另外该片出彩之处是让潘长江的傻和郭达的憨实相映成趣,把原本沉重的历史演绎出令人捧腹的效果,让笑声成为历史的回音[12](《绥化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