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线

百度百科

      播报上传视频

      天气学术语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大气下层水平露点梯度显著较大但非锋的狭长带,又称露点锋。

中文名
干线
外文名
dryline
相关术语
干舌
学科分支
天气学

目录

  1.       1描述
  2.       2一般特征
  3.       3形成

描述

播报

      编辑

      干线,原指美国来自墨西哥海湾的暖湿空气西进和来自西南沙漠地区的干热空气之间的地面边界,故而以露点温度梯度显著为标志。后来把不同地区形成露点锋的不同性质的气团的地面界限都认为是干线。 [1]在中国夏季暴雨过程中,由于南方的暖湿空气与北方的干冷空气相遇形成明显的湿度不连续带,在中尺度场上表现为露点锋,中国的露点锋与美国的干线相比有所不同,前者常引起降水天气,后者引起降水的同时,还常伴随较大的风暴龙卷天气。 [2]

一般特征

播报

      编辑

      干线是水平方向上的湿度有较大的不连续线。穿过干线,地面水平露点每千米可达5℃以上,午后,穿过干线2千米内露点温度可有15℃的变化。

      干线对于对流活动的发生起到扰源作用,干线地区经常有积云带出现,积云带可以发展成强的雷暴,雷暴离开干线传播,然后在干线周围又可发展出新积云带。

      干线对于对流活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干线两侧分别是暖且干的空气和冷且湿的空气,冷湿空气上方通常有逆温覆盖(常称“盖帽”逆温或干暖盖),这种逆温存储和积累了位势不稳定能量,可触发对流发展。

形成

播报

      编辑

      干线的形成和发展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天气尺度形式、下垫面特性、湍流混合、天空状况等。 [1]在天气尺度低压槽后,通常盛行下沉气流,可形成下沉逆温,构成干暖盖,最终与地面相交,构成地面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