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张奇虹

中国内地女导演
张奇虹,国家一级导演,就职于国家话剧院。1959年毕业于苏联国立卢那察尔斯基戏剧学院导演系,回国后在中央戏剧学院任教20年,1979年调至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导演。先后执导话剧《罗米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十二个月》《风雪夜归人》《原野》《火神与秋女》《灵魂出窍》,歌剧《将军情》,戏曲《白燕迎春》等近80部戏剧。所导演的《威尼斯商人》《归帆》《风雪夜归人》《原野》《火神与秋女》《灵魂出窍》《十二个月》《西游记》等中外题材的剧作包括儿童剧等,堪称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1]
2021年12月25日,张奇虹获得中国国家话剧院“终身荣耀艺术家”称号。[2]
中文名
张奇虹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性    别
学    历
大学
政治面貌
群众

主要作品

播报
编辑
张奇虹[1]
回国后妹煮辨遥腊拜察在中央戏剧学院任教20年,1979年调至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任导演。来先后执导话剧《罗米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十二个月》《风雪夜归人》《原野》《火神与秋女》《灵魂出窍》;歌剧《将军情》;戏曲《白燕迎春》等近80部戏剧。1987年赴苏联执导音乐话剧《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曾赴香港、德国演出,多请浆束次获得文华导演奖,并归茅她曾获文化部评比导演一等奖、第一届中国话剧金狮奖估肯定钻企。著有导演理微微论专著《导演艺术构思》,并有20集中俄友好题材电视连续剧《永恒的夜纸朝辉》即将出版。

人物简介

播报
编辑
张奇虹,国家一级导演,1959年毕业于苏联国立卢那察尔斯基戏剧学院导演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会员,欧美同学会会员,中俄友好协会理事。[1]

获得荣誉

播报
编辑
1999年,俄罗斯国家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及俄罗斯联邦文化部部长B·K叶戈诺夫为庆祝普希金诞辰200周年,奖励张奇虹普希金浮雕一座。2002—2003年,应台北文化大学艺术学院邀请,张奇虹在该院授课,排演现代歌剧《鹊桥》,受该校纯金纪念金匾一帧。
2007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和文化部授予张奇虹同志“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称号,并受到胡锦涛主席的接见。
2021年12月25日,张奇虹获得中国国家话剧院“终身荣耀艺术家”称号。[2]

人物轶事

播报
编辑
导哭普京夫人
简述
能否创新是衡量一名导演水平的重要标准,一名优秀的导演绝不是简单地复制和照搬原著。慈祥和蔼、雍容雅气的张奇虹看上去貌不惊人,实际上是一个极不“安分”的人。目前,国家话剧院正在紧张排练美国天才剧作家奥尼尔的惊世之作《奇异的插曲》,担纲导演正是极富创意的张奇虹。
在中国看的《十二个月》更精彩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奇虹排戏就以“胆大”闻名。《原野》是曹禺的一部力作,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张奇虹排演这出戏时对原作进行了非常大的改动,像“金子训虎”那场戏。为了表现金子的泼辣与野性,张奇虹放弃了室内做戏,把冲突地点挪到了后院,金子坐在小台子上训仇虎,脱了鞋朝其屁股上打,动作折射出人物的性格,赢得了一片喝彩声,当然也包括曹禺先生的掌声。之前,张奇虹曾亲自登门征求曹老意见,曹老先生对改动的部分十分认同,并欣然写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加以勉励。
《威尼斯商人》是一出传统剧目,情节发展几乎成了一些人的思维定式。而张奇虹执导《威尼斯商人》时不落俗套。比如国王挑选“金银铅”三个盒子的那场戏。一般的处理只是把三个盒子摆在桌上,场面不够活跃。张奇虹则将金银铅三个盒子换成了三个舞姿翩翩的姑娘,捧着金盒子的姑娘扭动腰枝,跳起妖艳的阿拉伯舞出场,捧着银盒的姑娘跳着华美明快的西班牙舞出场,而捧着铅盒的姑娘则装扮得朴素大方,一场原本死气沉沉的戏演活了。还有夏洛克和安东尼奥的宗教冲突内容,张奇虹也进行了大幅度的删节和改动。尽管受到某些专家的质疑,但增强了善恶感,符合中国观众的口味。
张奇虹的大胆创新甚至得到了俄罗斯第一夫人普京娜的“赞许”。《十二个月》在俄罗斯是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任性的小女王,在十二月妄想得到四月才有的雪花莲,贪婪自私的老太婆和二妞,与之互相呼应起来。十二个月一方面帮助善良的大妞开出四月才有的雪花莲,另一方面通过四季的变化来惩罚小女王、老太婆以及二妞。
早在1980年,当时还在青艺任导演的张奇虹就给中国儿艺排演了该剧,连演450场,轰动一时。26年之后再排《十二个月》,自然少不了增加新的内容。张奇虹考虑到孩子们爱唱爱跳的天性,剧中融入了很多俄罗斯舞蹈的元素,蜜蜂舞、火舞、雨舞富有现代气息。特别是新增的一个情节非常典型,就是大妞跳到冰湖里寻找戒指。冰湖设在乐池,有个升降台。当冰湖升起,两只小野鸭在里面默默游动,大妞凄厉地喊出:还我戒指。并一下子跳到冰湖里时,她的勇敢和诚信表现得淋漓尽致,十分感人。
去年,普京娜就是看到这一幕时潸然泪下。普京娜动情地说:我童年时代多次看过《十二个月》,这次在中国儿艺看到了更加精彩的演出。你们将它重新演绎、处理富有独特的风味,我由衷地向你们表示祝贺……你们的《十二个月》要到莫斯科演出,一定要告诉我,我一定要去看,希望再见到你们。
恩师用心良苦“挽救”张奇虹
张奇虹是演员出身,用诗人贺敬之的话讲是文艺事业上走在前列的老战士。她14岁参加革命,很小就开始演戏,曾在歌剧《白毛女》中演一位六十岁的老太婆哭诉黄世仁的罪行,而她当时只有十六岁。扮演杨白劳的演员前民“羡慕”地说:我们演得这么卖力,舒强老师都没表扬,就表扬了你一个人。
张奇虹能走上导演专业,真要感谢“素昧平生”的恩师——玛·克涅别尔。为了培养表演人才,1953年,潜质不错的张奇虹被中央戏剧学院领导派往莫斯科卢那恰尔斯基戏剧学院留学。当瘦小的张奇虹站在众苏联考官面前时,一位考官夸张地抓起放大镜来审视面前的小姑娘,这让张奇虹很受伤。也难怪考官的不信任,不要说理论知识,仅俄语对话就会令一些考生张口结舌。张奇虹只受过一年的俄文培训,但凭借着不服输的劲头,闯过了道道难关。
张奇虹原打算攻读表演专业,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位素不相识的老教授给她泼了盆“冷水”,建议她改学导演专业。这位老教授就是著名戏剧教育家克涅别尔。年轻的张奇虹哪知道老教授的良苦用心,还以为和自己过不去,一脸的不高兴。老人耐心解释说:做导演能学两门功课,表演和导演,你也可以演戏,但导演的艺术生命是长久的。
开学在即,张奇虹来不及多想,稀里糊涂地搭上了导演专业的末班车。回首往事,真是天降恩师,克涅别尔给了张奇虹一个崭新的艺术人生。留学生活是非常辛苦的,“欠账”很多的张奇虹感到特别紧张,时间根本不够用。每周上六天课,一三五早八点上课一直到下午四点下课,没有午餐。二四六下午四点上课一直上到夜里11点,没有晚饭。从宿舍到学校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早晨来不及洗漱。晚上下课回来,在地铁里要构思小品。要学的东西太多,不仅要学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大量阅读文学、艺术、美术、音乐、戏剧等书籍,整天手不释卷。张奇虹也是博物馆的常客,一有空就去查资料,去死记硬背美术作品的名称、内容和风格。另外,还要挤出时间到剧场看戏、做排练作业。那几年中,张奇虹就像一架上满弦的机器不停地运转。第一学年下来,这架“机器”没给恩师丢脸。张奇虹每门功课都达到了优秀,自己编排的小品《夜歌》还被选送到俄罗斯戏剧协会上展演。
张奇虹的另一个恩师、全苏人民艺术家阿·波波夫也对她的艺术生涯产生深远影响。教学课上排练《罗密欧与朱丽叶》,波波夫反复讲情绪表演和体验表演的区别。1957年,梅兰芳应邀到莫斯科访问演出,波波夫观赏完演出赞不绝口、极力推崇。他告诉张奇虹,梅兰芳的表演是表现艺术、体验艺术的代表。《贵妃醉酒》中,梅兰芳每喝一口酒都有不同表情,他希望中国同学无论表演什么都要和民族艺术很好地结合。
钟情奥尼尔挑战多年梦想
1959年张奇虹学成回国,在中央戏剧学院执教20年,培养出了王铁成林兆华等人才。几十年来,她执导的作品也是好戏连台,《威尼斯商人》、《杨开慧》、《风雪夜归人》、《原野》、《詹天佑》、《大江弯弯》、《将军情》等。1987年,张奇虹受命来到苏联,在1个月内为苏联演员成功排演了中国的音乐剧《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为中国导演赢得了荣誉。张奇虹曾四次获得文华导演奖,2020年4月,话剧百年之际,又被授予了“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的至尊称号。
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奇虹就开始研究奥尼尔的话剧,把《奇异的插曲》搬上中国舞台是她多年的梦想。在张奇虹看来,奥尼尔话剧讲究以人为本,尊重人,深刻地写人,而这正是我们话剧所欠缺的。奥尼尔的话剧将为我们探索未来方向提供帮助。虽说是“老江湖”,可首次执导《奇》剧仍被张奇虹看成一次严峻的挑战。
作为荣誉一箩筐的老艺术家
张奇虹把名和利已看得很淡,年逾古稀仍敢于挑战,完全是缘于儿时就埋下的爱戏情结。9月26日,《奇》剧将在先锋剧场上演,值此话剧百年之际为观众献上一台好戏,也算是了却了一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