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彰德府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
收藏
0
0
同义词彰德(彰德)一般指彰德府
彰德府,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是河北南部与河南北部一带地区特定时期的历史称谓。治所在安阳县(今河南省安阳市)。
金明昌三年(1192年),升相州为彰德府。后彰德府辖区被河北河南各省划分。
中文名
彰德府
外文名
Changde Mansion
行政区类别
地理位置
河北南部与河南北部一带
面    积
21900 km²
下辖地区
安阳、临漳、内黄、汤阴、林县、涉县、武安
政府驻地
安阳县(今河南省安阳市[1]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户七万七千二百七十六
方    言
晋语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安阳彰德府古城
唐朝常常把兵士戍守的大范围边疆地区叫做“军”,戍守的小范围边疆地区叫做“守捉”或“镇”。安史之乱后,内地各州也纷纷效仿边疆设置军和镇,戍守要地。唐广德元年(763年),薛嵩成为相州刺史,兼相州、卫州等六州节度使,总揽六州军事。大历元年(766年),薛嵩被封为高平郡王,他的军队被称为昭义军,昭义军最初戍守相州城。大历十年(775),昭义军转戍磁州。从此,相州与昭义军脱离。
五代后梁初,相州隶属天雄军节度使管理。据《旧五代史·末帝纪》记载,后梁末帝贞明元年(915年),在相州城设置昭德军,任命宣徽使张筠为节度使,辖相、卫、澶三州。后梁末期,张筠放弃相州,昭德军遂撤销。后唐灭掉后梁之后,相州又重归天雄军节度使。《资治通鉴·后晋纪》记载,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在相州城设置彰德军节度使,把澶、卫两州作为属郡,彰德一名开始出现。后汉后周和前朝的设置一样。北宋依照旧制禁辣她也在相州设置彰德军,隶属河北西路
  • 从彰德军到彰德府
明代彰德府地图
建炎二年(1128年),相州被金攻陷。1129年,金政府在相州设置彰德军。《金史·地理志》记载,1192年,金政府把相州升为府,用军名给它命名,取名彰德府,隶属河北西路,下辖安阳汤阴临漳三县和林州。这就是彰德府产生的经过。
金贞祐元年(1213年),彰德府城被蒙古攻陷。元朝时把彰德府改为彰德路,隶属中书省,下辖安阳、临漳、汤阴、辅岩等县。元至元六年(1269年),元政府撤销辅岩县,把它划入安阳县。明代彰德府隶属于河南承宣布政使司,下辖安阳、汤阴、临漳等县和磁州。清代彰德府隶属于河南省,最初辖区同明朝一样。雍正三年(1725年),把直隶省大名府所辖的内黄县划入彰德府。清末,彰德府共辖安阳、汤甩体寻阴临漳武安等七县。
民国成立后,撤销安阳县,把其辖区划归彰德府。1913年,撤销彰德府,暂时把府直辖地改为彰德县。不久,正式定名为安阳县,隶属河南省河北道。1937年11月4日,安阳城被日军侵占,日伪政权把安阳县改称为彰德县,直至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9月以后,彰德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就不复存在了。
安阳彰德府古城
彰德一名起源于唐代的昭义军,形成于五代时期的后晋,时为彰德节度使地。
金明昌三年(1192年)升相州为彰德府。沿袭宋制属河北西路。元改为彰德路,属中书省。明初复为府,改属河南布政使司。这是安阳沿革史上一大变迁。自汉以来,漳洹流域一直是河北大政区的一部分。
洪武元年(1368年)明将徐达从行在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出发,攻打河北的卫辉、彰德诸路,攻下后即置彰德府,属设在汴梁的中书分省管辖。次年改中书分省为河南等处行中书省,九年又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从此彰德府属下各县改属河南,至清沿袭不变。1913年废府。
明清以后的安阳是河南北部的一个中等城市祝主。明洪武元年改建的彰德府城,周围仅9里130步。永乐二年(1404年)封朱高燧赵王于此。建王府于彰德府城内。今市内高阁寺,为其旧址。
清代安阳地位无显著变化,至清末光绪年间,安阳境内的京汉铁路修成(计长37.5公里)后,又有支线通六沟河煤矿,于是给安阳城市的经济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当时洹水为安阳境内的惟一水运航道,下至内黄入卫,南至楚旺、道口,北至天津,有航船往来,故水陆交通便利。宣统元年(1909年)袁世凯以“回籍养病”为由,伺机东山再起。他不去故里项城,而隐居于安阳洹上村,实因这里临近铁路,随时可与北京保持联系之故。
辛亥革格糠舟命后,屑陵想废彰德府留县。
1949年8月划河北、山东、河南三省置平原省安阳地区归其所属。同年划安阳县城区及近郊置安阳市,移安阳县治水冶镇,又析安阳、临漳二县漳河以南地置邺县,驻崇义集。废了近千年的邺县又重新复置。
1952年撤消平原省,划临漳属河北,(移治白壁集)、安阳属河南。
1954年又废邺县入安阳,于是殷邺又合为一。同年6月迁安阳县还治安阳市。
1958年12月截临漳入磁县。
1961年7月析磁县府祖婚凶复置龙和乎,至此,原彰德府辖区被河北河南射循各省划分而治。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金兴定三年(1219)彰德府府治安阳,辖: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县)、林虑(今安阳林州市)、汤阴临漳(今临漳县)、辅岩(今安阳县水冶镇阜城村)5县。
  • 安阳(倚。有韩陵山、龙山、洹水、防水。)镇三(天祐、永和、丰乐。)
  • 林卢(旧林卢镇,贞祐三年十月升为林州,置元帅府。兴定三年九月升为节镇,以安阳县水治村为辅岩县隶焉。有隆卢山、洹水、漳水。)
  • 汤阴(有牟山、羑水、荡水、通漕、羑里。)镇一(鹤壁。)
  • 临漳(东山、漳水。)镇一(邺镇。)
  • 辅岩县(本水治村,兴定三年置。今安阳县水冶镇阜城村。)
明初府仍治安阳,辖:安阳、临漳、汤阴、林县(今河南省林州市)、磁州(今河北磁县)、涉县(属磁州,今河北涉县)、武安(属磁州,今河北武安市)1州6县。
清末府治仍在安阳,辖:安阳、临漳、内黄、汤阴、林县、涉县、武安、共7县。

经济状况

播报
编辑
清末民初,安阳已开始有少量现代工业,例如纺纱、织布及食品加工业等,文化建设方面也设置了师范学校、中等学校及小学10余所。但直至1949年,总的说来,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城市建设落后,是一座破旧的古城。1949年以来,安阳工业获得很大发展,煤炭、钢铁、机械、纺织、化学、电力、建筑、轻工、食品等工业兴起,使安阳成了豫北工业基地

军事演习

播报
编辑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0月,清军在彰德府举行的南北新军秋操大演习。参加这次野战演习的北洋军由第五镇及第一混成协组成,段祺瑞总统官;南军为湖北的第八镇和河南第二十九混成协,张彪为总统官。两军共3.3万余人,马5000匹,车1500辆。
全国各省各处前来观操者200余人,由袁世凯铁良充任阅操大臣。署军令司正使王士珍为总参议,署军令司副使哈汉章为中央审判长,军学司正使冯国璋为南军审判长,军学司副使良弼为北军审判长。各省观操大员一律被派为审判员。10月20日,袁世凯一行抵达彰德。22日至24日,进行正式作战演习。25日,举行阅兵式,并举行盛大宴会,招待两军将佐和中外观操人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