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戏剧史

戏剧词汇
戏剧史,起源于远古时期人类最初的村社宗教仪式,与古希腊的与庆祭酒神的活动和丰收仪式有关。戏剧的发展犹如历史的发展一样,时代的变化冲击着戏剧的变化。
中文名
戏剧史
词    性
名词
源    于
远古时期人类最初的村社宗教仪式
时    期
古希腊

产生与演变

播报
编辑
驼嫌前渗页渗劝一个时期那种一个阶段一种主潮的状况已经打破,新的思潮流派不断出现兵殃,形成一个多元共存雄坑骗、互相碰撞又互相吸收的局面。在文化碰撞的过程中,戏剧的发展一方面自我更新,一方面吸收更多的社会元素,沿着慨碑墓时间的道路前进。
时期 主要戏剧类型 主要覆盖地域 演变原因 古希腊 悲剧、喜剧 古希腊 庆酒、丰收仪式 古罗马 悲剧、喜剧 古罗马 对农神的祭祀和农事节庆,对古希腊戏剧的模仿 中世纪 宗教剧、城市戏剧 古代文明被摧毁,教会文化占统治地位,宗教大范围进行宣传 14—16世纪 人文主义剧、悲剧、喜剧 意大利 君士坦丁堡陷落造成希腊文化流归,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被重新发现,文艺复兴的作用 17世纪 古典主义悲喜剧 法国 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法国上流社会的崇高典雅的行为风尚,促进抹邀去了古典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 18世纪 启蒙戏剧 法国 意大利 德国 英国 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向封建意识形态进行批判 19世纪 社会问题剧 浪漫主义 法国 法国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9世纪中后期 现实主义戏剧自然主义 法国 俄国 科学与理性、人道蜜地主义精神发展 20世纪 表现主义 象删誉拳征主义兴起 欧洲 欧洲思想文化的变化,心理学的崛起,表现人的心理世界
时期
主要戏剧类型
主要覆盖地域
演变原因
古希腊
悲剧、喜剧
古希腊
庆酒、丰收仪式
古罗马
悲剧、喜剧
古罗马
对农神的祭祀和农事节庆,对古希腊戏剧的模仿
中世纪
宗教剧、城市戏剧
城市戏剧
古代文明被摧毁,教会文化占统治地位,宗教大范围进行宣传
14—16世纪
人文主义剧、悲剧、喜剧
意大利
君士坦丁堡陷落造成希腊文化流归,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被重新发现,文艺复兴的作用
17世纪
古典主义悲喜剧
法国
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法国上流社会的崇高典雅的行为风尚,促进了古典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
18世纪
启蒙戏剧
法国 意大利 德国 英国
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向封建意识形态进行批判
19世纪
社会问题剧
浪漫主义
法国
法国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9世纪中后期
现实主义戏剧
自然主义
法国 俄国
科学与理性、人道主义精神发展
20世纪
表现主义 象征主义兴起
欧洲
欧洲思想文化的变化,心理学的崛起,表现人的心理世界

西方戏剧特点

播报
编辑
第一、对人文的关怀
在古希腊,戏剧的起源与庆祭酒神的活动有关,所以那时的戏剧基本取材于神话和传说。这就决定了剧作家对人文的关怀程度。以当时的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俄底浦斯王》为例,说明这个问题。《俄底浦斯王》取材于神话传说:太阳神曾谕示忒拜王拉伊俄斯的儿子将来要杀父娶母,于是国王将儿子弃于荒野。但是最终还是无法逃脱邪恶命运的魔爪,拉伊俄斯死在儿子俄底浦斯的手上。在本剧中,作者虽然将人与命运的抗争列为重点,但是他也维护了神的权 威。他相信命运是无法抗拒的,无论人类多努力去试图改变它,都是徒然。
在古希腊之后,西方戏剧发展得很缓慢。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也就是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那段日子,才出现了一位大剧作家——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戏剧,他是公认的世界戏剧史上的泰斗。在他的戏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对人文的关怀上与古希腊的戏剧截然不同。那个风雷激荡,又充满光荣和肮脏的时代迫使莎士比亚去思考人文主义的出路。他将他的看法写进了他的戏剧。脱离神的谕示,让人去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些都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传奇。
第二、喜剧地位的变迁
在古希腊,有一种看来很奇怪的观点,这被记录在柏拉图《法律》中。柏拉图说,喜剧只能由奴隶和雇佣的外国人来扮演。可见,当时的喜剧只能够在下层的人民之间传播,而无法进入上流的社会。在那时,悲剧却是上流社会的文艺。纵观古希腊的悲剧,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点:所有的主角都是英雄或贵族。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喜剧的地位渐渐提高了。十七世纪的莫里哀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喜剧家,他的喜剧成就就超过了古典主义悲剧。在属于他的时代里,喜剧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这种优势的建立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莫里哀对喜剧的形式进行了改造,使喜剧贴近社会生活,有了从未有过的社会意义。
第三、戏剧与社会背景的结合
从索福克勒斯到莎士比亚、莫里哀,再到后来的易卜生,西方戏剧经历过了近两千四百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发展时期内,西方社会经历了沧海桑田式的巨变。在变化的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了对自然现象的浅薄认识、政治制度的不完善、人类道德准绳的断裂以及如何重建人类社会的秩序。这些问题困扰着各个时代的第一 流知识分子,当然也包括了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莫里哀和易卜生。在他们的戏剧中间,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索福克勒斯在一个神话横行的时代开始肯定人的聪慧和勇气;莎士比亚在资本主义兴起的时期,在那个混乱的时势,考虑如何实现人文主义的崇高理想;比莎士比亚稍后的莫里哀则通过辛辣的讽刺嘲笑贵族的腐朽堕落、横行霸道;易卜生与之前的三位剧作家的明显区别在于他有着更鲜明的斗争性,他用他的笔抒发他心中的激情,讴歌民族自由和解放。他们的作品无一不与社会背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时代巨变中的不变,这也是西方一 流戏剧的生命力所在。
总的来说,西方戏剧的发展给人一种由天国到凡间的感觉。但这条发展道路是正确的,毕竟与我们生死相依的是这滚滚的红尘。

古希腊戏剧

播报
编辑
戏剧起源于远古时期人类最初的村社宗教仪式。在世界各个种族的历史上都可以找到身穿鸷兽皮的祭司和神的崇拜者们在祭神时表演的歌舞和涉及神的降生、死亡以及再生的传说。当道白、演唱、观众从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时,戏剧产生了。
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戏剧是西方戏剧史上第一个繁荣期:古希腊戏剧源于酒神颂,洒神狄俄尼索斯也是掌管万物生机之神,为了祈祷和庆祝丰收,古希腊人在春秋两季举行酒神祭祀。这种祭祀在前6世纪时,变成固定的全民性节日庆典。以雅典为中心的10个部落各派五名男子组成50人歌队,围绕酒神的祭坛合唱酒神赞美歌。相传酒神曾经漫游廿界,有半人半山羊神随从,因此合唱队身穿羊皮,头戴羊角。这种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变成古希腊悲剧,酒神颂的歌词到戏剧里便形成了合唱和诗的对活。内容也从酒神故事及酒神赞美诗扩大到半神半人或某些英雄人物的故事,进而又扩大到希腊人和其相关民族祖先的传奇故事。到公元前5世纪,雅典政府固定在每次酒神节中举行悲剧竞赛会。与悲剧一样,喜剧也是从酒神祭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盛大的节日里,人们举行宴会和欢乐歌舞的游行表演,这种表演形式就是后来喜剧的雏形。根据希腊文,悲剧的原意是“山羊之歌”,喜剧的原意是“狂欢游行之歌”。 古希腊戏剧分为悲剧和喜剧。
特点 亚里斯多德将古希腊戏剧的特点归纳于三一律,即时间的一致,地点的一致和表演的一致。古希腊戏剧的情节通常只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也不变换。在情节上也往往只有一条主线,不允许其他支线情节存在。亚里斯多德的提出“三一律”理论的初衷在于描述一种客观的形式,而非规定一种理想状态。并非所有的古希腊戏剧都遵循刻板的“三一律”,但这一理论适用于绝大多数情况。

特点

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提到剧场的六大元素,分别为情节(plot)、角色(character)、思想(thought)、语言(language)、音乐(music)、与景观(spectacle)。
当时认为悲剧和喜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戏剧样式,而且没有任何一部古希腊戏剧能够同时涵盖两者的特点。而羊人剧在题裁上虽然和悲剧一样以神只或贵族为主角,但却透过戏谑的精神与粗鄙的言语讽刺嘲笑剧中主角,具备喜剧的风格。
古希腊的剧场一般都是露天的,包括三个部分:乐池(或主厅、舞池)、景屋以及观众席。乐池往往位于建筑的中央,通常也作为舞台,是一个周长为150米的圆形区域。乐池是演员表演和歌队吟唱的地方,也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在乐池中央往往有个祭坛。在雅典,这座祭坛通常是为祭奠狄奥尼索斯建造。
在乐池后面是一个名为“景屋”(skene)的矩形建筑,意为“帐篷”或“棚屋”。景屋的功能相当于是古希腊剧场的后台,在这里演员可以换服装和面具。通常景物外有三扇门通往乐池。在有些剧场的景屋前方有一个凸出地面的表演区域,这便是现代剧场中舞台前部的雏形。最早的景屋往往如其本义,就是一个帐篷类的结构,为宗教庆典活动而建,在庆典结束之后便被拆除。后来,随着戏剧成为一种主流的艺术样式,剧场也成了一种永久性的建筑。有的时候人们还在景屋的外表上绘制图案作为舞台背景。这也是英文中“scenery”一词的起源。
环绕在乐池周围的坡形结构就是观众席。观众席通常依小山坡的坡度建造,观众们坐在整齐排列的长椅上观赏表演。古希腊的剧场通常只能建造在形状适宜的山坡上。古希腊剧院的规模通常很大,能够容纳1万5千观众。这些剧场通常是开放式的,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围的其他人,包括演员和歌队,以及剧场四旁的风光。
表演特征 古希腊剧院的庞大规模决定了演员们的表演必须要比较夸张。他们要大声的背诵台词,大幅度的做出各种手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场的观众都能看到和听到他们的表演。也正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在戏剧表演中往往也不能使用尺寸比较小的道具,演员们要通过打手势来喻指某些物体。古希腊戏剧通常只有两至三个演员,因此一个演员往往要同时饰演几个不同的角色。而往往剧中的一个角色也可以同时被几个演员饰演。 古希腊戏剧多半包含音乐和舞蹈的元素。歌队和角色朗诵、吟唱的韵文都附加伴奏。

表演特征

由于演员和观众的距离非常之远,因此演员必须频繁更换服装和面具来吸引观众的注意。演员们利用厚底的靴子以使自己显得高一些,有时还要带上颜色艳丽的手套以使观众能够辨认自己的手势。
面具是戏剧中最具古希腊特色的象征。在一部戏剧中,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独特的面具。这些面具通常用亚麻或软木制成,所以没有一个能够保留到今 天;但是从以古希腊演员为主题的绘划和雕塑作品中,我们可以得知那些面具的形状样式。悲剧中使用的面具往往是痛苦或哀悼的表情,而喜剧中使用的面具则通常是微笑的表情,或带有点邪恶的意味。演员在表演的时候用面具遮住整个面孔,包括头发在内。经证明这些面具的形状有利于演员声音的扩散,使他们的声音更有穿透力,更加容易让观众听清楚。
古希腊悲剧 古希腊戏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所以题材通常都很严肃。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曾专门探讨悲剧的含义。他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气概,却总是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遭遇失败。最早的悲剧作家包括“戏剧之父”忒斯庇斯、最先在戏剧中引入面具的科里洛斯等。古希腊悲剧的结构形式非常完整严密。它通常以“开场白”开始。其次是合唱队的“进场曲”,然后有3-5个戏剧场面和3—5首“合唱歌”,彼此交织起来,最后以“退场”结束。一般悲剧采用三联剧或三部曲的形式。即以一个故事中连续发展的三个部分的题材所写的三个悲剧,也有的是单一的剧本。

古希腊悲剧

在悲剧的鼎盛时期,古希腊曾经产生过许多悲剧诗人。但有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他们通过神话题材展现了古希腊的政治、宗教、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的情况,通过一些现实题材,揭示了古希腊人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问题。他们关注人的命运,认为人的命运是前生注定的,但他们尊重人的自由意志,并在人的自由意志和不可更改的命运的冲突中建立悲剧主题,宣扬积极乐观、健康进取的人生观。
法国最伟大的喜剧作家莫里哀(1622-1673)。在欧洲戏剧史上是除阿里斯托芬外最伟大的喜剧家。他的剧团在法国各地巡回演出十三年后,终于得到鄙视喜剧的上流社会的承认,使剧团得以为路易十四和他的宫廷演出。他的生活与戏剧不可分割,1673年2月17日,在皇宫剧院他最后一次登台演出《没病找病》,演完戏之后几个小时便去世了。
莫里哀的伟大成就在于将法国喜剧提高到法国悲剧的水平。以前的人创作喜剧往往是翻译或改编意大利,特别是西班牙的作品。而莫里哀则与前人不同,他植根于法国土壤,根据自己对于周围事物的观察进行创作,创造当代人物,具有地道的法国特色。他的讽刺和嘲笑常激起教会和上流社会的愤怒,但他对于王权政治的拥护使他化险为夷。 事实上,他的讽刺针对一切虚伪、鄙俗、浅薄,而他歌颂的人物往往是勇敢机智、纯朴天真、活泼开朗的各种仆人。<伪君子>、<唐璜>、<恨世者>、<吝啬鬼>是莫里哀的代表作。他的人物单纯,情节巧妙,深受意大利即兴喜剧的影响。莫里哀是集表演、经营和编剧于一身的“剧人”的最高典范。在他去世后,路易十四下令把莫里哀剧团以及其他两个剧团合并成为法国国家剧院即法兰西喜剧院。剧院的另一个名字是“莫里哀之家”,至 今该剧院还保留着开创时的传统。

启蒙戏剧

播报
编辑
18世纪是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向封建意识形态发动起全面的批判运动,在宗教、哲学、伦理学、政冶学、经济学、法学、史学、美学等各个领域进行思想启蒙,这就是欧洲历史上有名的启蒙时代。这一时期戏剧艺术在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存法国,启蒙戏剧是在与古典主义的艰苦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启蒙运动的主将狄德罗(1713~1784)根据历史的要求提出建立市民戏剧、严肃戏剧的纲领。并亲自参加创作实践。著名剧作家博马舍(1732—1799)则为这种新兴戏剧提供了实践的范例。
在德国,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的哲学和美学,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戏剧创作方面,莱辛(1729-1781)成为德国民族戏剧的创始人。到70年代,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推出了伟大的剧作家歌德(1749-1832)与席勒(1749-1805)。
英国启蒙戏剧的成就远不如文艺复兴时期那样辉煌,道德的批判和宣传使大量剧作带有说教色彩。喜剧作家菲尔丁(1707-1754)、哥尔德斯密斯(1730-1774)、谢立丹(1751-1816)可以作为代表。
在意大利,长期流行的即兴喜剧的传统,造就出著名的启蒙剧作家哥尔多尼(1707~1793),他的喜剧作品非常丰富,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法国剧作家博马舍接受了狄德罗的戏剧主张,他认为,新时代要求新的艺术,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反映“第三等级”市民阶层的严肃戏剧是符合这一要求的,不应该用旧的创作法则去非难它,而应该对它加以保护。他的文艺思想和他的政治哲学启蒙思想是一致的。
博马舍最杰出的剧作是他的三部曲——《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有罪的母亲》。这三个剧本以费加罗的生活史为主线,作者将这个人物塑造得别具魅力。费加罗出身卑微,处境困难,但他不甘于自己的命运,凭借聪明才智和斗争精神去开拓一条生活出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向权势和困难低头。他对于生活的不满,对于统治阶级的反抗,充分显示了“第三等级”的力量,说明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期不远了。在费加罗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博马舍对当时所谓贱民、小人物的念度。他认为,小人物的生活并不是可笑的,恰恰相反,小人物的生活是非常有益的。通过费加罗的各种生活和活动的描绘,博马舍实践了他的一条戏剧创作原则,即使人快乐、给人教益,借以达到摧毁旧秩序的政治目的。
德国戏剧家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一部市民悲剧,它把与贵族阶级对立的市民人物搬上了舞台,包含了重大的政治内容和进步意义。思格斯说:“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剧中表现了宰相儿子菲迪南与乐师女儿路易丝的恋爱,通过他们的悲剧故事,席勒深刻地揭露了封建专制黑暗统治和宫廷社会的罪恶活动.并号召人们起来同封建贵族展开斗争,这部作品的现实主义的思想内容显然超过了一般市民悲剧的水平。这对年轻恋人代表着新一代反抗者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