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谭宁邦

原中国福利基金会总干事
谭宁邦(GeraldTannebaum)(1916~2001)美国人。原名:杰拉尔德·坦纳鲍姆。出生于美国巴尔的摩市。中国福利基金会总干事、中国福利会顾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军服役,先在军队报纸《战争中人》任编辑,后在军队无线电台设在好莱坞的总部担任节目制作人,主编《军队无线电台回放》月刊。上尉军衔,曾经在中国电影《停战以后》、《白求恩大夫》、《林则徐》等影片参加过演出。
中文名
谭宁邦
外文名
GeraldTannebaum
国    籍
美国
出生日期
1916年
逝世日期
2001年
职    业
中国福利基金会总干事
主要成就
上尉军衔
出生地
美国巴尔的摩市
代表作品
主编《军队无线电台回放》月刊
原    名
杰拉尔德·坦纳鲍姆

个人简介

播报
编辑
谭宁邦在民国34年(1945年)被选为军队无线电台成员到中国重庆及中印缅战区司令部工作,建立“军队网络(中国部分)”任副主任,同时担任上海XMHA电台指挥官。民国35年4月在中国从美军复员,加入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公关部当记者。同年7月1日任中国福利基金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总干事,兼任战灾儿童义养会中国分会总干事。中国福利基金会改组为中国福利会后,任中国福利会顾问。1962年为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根据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原著改编为儿童剧《哈克贝利·芬历险记》。1972年回美国定居。
曾经在中国电影《停战以后》、《白求恩大夫》、《林则徐》等影片参加过演出。

参军

播报
编辑
谭宁邦生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1939年从西北大学毕业,从事广告业。1942年加入美国陆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在军队报纸《战争中人》任编辑,后在军队无线电台担任节目制作人,主编《军队无线电台回放》月刊,获上尉军衔。1945年被选为军队无线电台成员到中国重庆及中印缅战区司令部工作,建立“军队网络(中国部分)”任副主任,同时担任上海XMHA电台指挥官。[1]

辅佐宋庆龄

播报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46年作为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军官到中国。1947年退伍,回美国前夕的一次聚餐会上,宋庆龄请他参加中国福利基金会的工作,周恩来支持,谭宁邦欣然同意,成了中国福利基金会总干事,宋庆龄的英文秘书。谭宁邦被宋庆龄派到美国工作期间促成美国战灾儿童义养会将中国福利基金会作为在中国的代理,开展儿童收容救助工作。谭宁邦任战灾儿童义养会中国分会总干事。其间华盛顿专栏作家德鲁·皮尔逊还撰文说他和宋庆龄有染,被宋庆龄正式否认。
另一种说法说谭宁邦是美国共产党党员,1946年带着美共总书记霍尔签字的信来中国福利基金会找宋庆龄得到工作,其间曾运输药品到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地区。
在担任宋庆龄秘书期间,曾帮助美国人阳早寒春见到周恩来及投奔共产党控制的地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谭宁邦成了宋庆龄主办的中国福利基金会总干事、中国福利会顾问的总干事,后转为顾问。他主管了上海儿童剧院等项目。他还在几个上海的大学教授美国文学和英文。

晚年生活

播报
编辑
提起谭宁邦,中国的中年人多半会记起在电影白求恩大夫里扮演白求恩的那个外国人,高高的个子,和二次大战期间支援中国抗战的加拿大白大夫差不多。其实,他本人也是在1946年就来到了中国的美国人,并已在宋庆龄创办的抗日革命组织“中国福利会”担任总干事了。他本人并非专业演员,不过在电影中偶然客串而已。但是,他所扮演的白求恩大夫的伟大形象却永远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
84岁的谭宁邦在美国加州的圣塔巴巴纳安度他的晚年。这是一座景色秀丽的小城市,位于太平洋的彼岸,与对岸的上海遥相呼应。
谭宁邦得了帕金森症,但他并不像一般帕金森病人那样双手抖动不已,神智恍惚。他属另一种症状:手舞足蹈型,也就是手与脚不时总要动一动,但是头脑依然清楚。他患此病,已有十年以上的历史。但因医护得法,不是恶化,而是趋于稳定。每天都有一位“特护”陪伴他度过半天,帮助他按时服药,扶他出外散步锻炼,帮助他洗澡擦身等等。也许是有“缘分”,这位年轻力壮的“特护”是个来自山东的中国青年,中英文都能交往,性格开朗,无所不谈,和热爱中国的谭宁邦结为好友已经很久了。这样,也减轻了夫人的很大负担。
自从七十年代初回美国以来,谭宁邦先后在几个大学里教授国际关系,直到1987年退休。但是,他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是割不断的,时刻都关心着中国的变化。在未病之前,他和他在联合国工作的夫人一起回中国,已经不知多少次了。中国朋友和他的谈话,几乎离不开他们共同熟悉的老人老事。他对于宋庆龄事业的发展感到无限欣慰,对于上海的中国福利会以及它所属的《中国建设》杂志十分关心,问起每个他所熟识的友人。他对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评价,并且深深地怀念着他们。看得出来,他是多么想再回中国去看看啊,虽然他没有能说出来,因为目前也还不能有此奢望。朋友临走之前,他突然拄着棍子一拐一拐地走进里屋取出一张当年的巨幅电影海报“白求恩大夫”,高高地举起,脸上堆满了笑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