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转型 酒钢集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4年05月20日 07:19

      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产品华丽转型;努力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合作共赢;以“链主”身份积极引进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近年来,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酒钢集团”)聚焦国内外经济形势,从产业转型、共建“一带一路”、打造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等方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创新引领作用,不断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结构单一到产品多样

      苦练内功攻难关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的酒钢集团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联合生产企业。20世纪末期,酒钢集团的产品“粗笨重”,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家老牌钢企自21世纪初不断苦练内功,瞄准行业前沿,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

      走进酒钢集团厂区,这里绿树成荫、道路整洁,与人们传统印象中烟囱林立、机器轰鸣的场景完全不同。

      在酒钢集团宏兴股份不锈钢分公司生产车间里,316H不锈钢材料正在分批下线。乌黑的不锈钢板经过固溶酸洗后变得光滑、洁白,准备进行发货前的最后质检。过去,我国这类用于第四代核电钠冷快堆用不锈钢材料主要靠进口,如今,酒钢集团已经完全具备自主研发和量化生产的能力。

      2019年,酒钢集团组建了24人的技术团队专攻316H不锈钢的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背景下,技术带头人、宏兴股份不锈钢分公司总工程师潘吉祥带领团队一遍又一遍优化生产工艺,总结测试经验,不断改进和调试……历时四年,最终攻克了铁素体含量不达标、晶粒度不稳定的难题,成功交付了首批订单产品,目前该产品已在霞浦核电快堆示范项目建设中使用。

      316H不锈钢的成功研发和量产,正是酒钢集团坚定不移践行“631”模式的有力证明。该模式将科研工作划分为三个维度,60%科研工作立足产业产线需要,30%为基础性工艺研究,10%为前瞻性、前沿性技术跟踪研究。这一系统的研发模式,推动了酒钢集团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问世,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酒钢集团展览馆内,一个锃亮的太阳能光伏支架陈列其中。参观者不禁好奇,一个普通的光伏支架为何被当做重点产品展示?原来,制作该支架所需的材料是酒钢集团持续攻关多年的拳头产品——锌铝镁合金镀层板带。它的生产,浓缩了酒钢集团近年来持续科研攻关,实施企业转型的重要历程。

      酒钢集团宏兴股份公司钢铁研究院涂镀品种研发高级工程师董世文介绍,锌铝镁镀层板是新一代高耐蚀镀层产品,具有高耐蚀、切口自修复、表面硬度高的特性,被业界誉为碳钢锌基合金镀层顶级产品,在能源工程、畜牧养殖、工业及民用建筑物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但其生产技术长期被日本、欧洲钢铁巨头封锁。

      2010年,酒钢集团组建了锌铝镁研发团队,将锌铝镁高耐蚀镀层板列入研发计划。2014年,酒钢锌铝镁合金镀层钢板研究开发项目被酒钢集团正式列为科技重大专项。工艺、设备、机械、电气各个专业技术骨干协同配合;炼钢、连铸、热轧、冷轧、镀锌等生产工序前后联动,现场跟踪找问题、技术研究攻难关。

      2016年,第一卷超耐蚀锌铝镁镀层板顺利下线,标志着酒钢集团成功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锌铝镁镀层板带产品。2018年,在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下,锌铝镁产品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产品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肃省工业优秀新产品一等奖、中国钢铁工业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奖等奖项。

      近年来,大到高温熔盐储罐材料、核电工业用钢,小到手动剃须刀用6Cr13不锈钢,酒钢集团在国防和民用领域均取得新突破,多个产品打破国外垄断。2023年,酒钢集团科技投入强度达3.3%,实施科技项目381项。新产品研发试制和扩大试验103.8万吨,同比增长23.3%,科技贡献率不断攀升,老钢企实现产品结构单一到产品多样的华丽转型。

      从国内到国外

      乘风破浪强势“出圈”

      2022年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酒钢集团与瑞士欧亚资源销售公司、斯堪纳克公司、安德里茨集团等海外企业达成进口签约意向,签约价值达2.6亿美元,成为酒钢集团近年来单次最大的海外进口项目之一。

      面对全人类的共同课题——能源可持续开发问题,酒钢集团也在努力贡献有效的解决方案,使新能源技术和产品不断走向世界。

      2023年10月,在哈萨克斯坦多斯特克的50兆瓦风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建设方介绍,电站并网后每年将为当地带来2.3亿度清洁电力,缓解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电力供应紧张问题。酒钢集团正是该项目风机塔筒订单的承接方。企业从生产、包装、运输等方面为客户量身定制方案,并协调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和解决方案,助力哈萨克斯坦新能源发展。

      新订单、新合同,为酒钢集团和国际合作伙伴深化友谊提供了新机遇。酒钢集团自2010年开始与蒙古国阿尔泰矿山有限公司开展铁粉矿贸易合作,2023年,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期间,意向采购蒙古国铁粉矿150万吨,金额超过1亿美元。

      2020年,酒钢集团宏兴股份不锈钢分公司生产的3000余吨不锈钢产品出口到非洲刚果(金),用于当地一处矿业生产设备的提升改造,这是酒钢不锈钢产品首次出口非洲。

      目前,酒钢集团正积极发挥地处河西走廊“咽喉”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策克、甘其毛都、阿拉山口等口岸功能,稳定推动优质矿产物资进口贸易,拓宽境外战略性资源采购渠道,同时优化产品结构,开发南亚、西亚出口市场,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

      产业兴市

      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嘉峪关高端金属制品产业园,处在产业链下游的金属制品生产商江苏国强兴晟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批C型钢生产线一派繁忙景象。

      自2022年8月与酒钢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该公司便马不停蹄建设生产线,在酒钢集团不锈钢工业园的基础上,利用酒钢集团锌铝镁原料优势,新建光伏产线15条,年使用锌铝镁钢卷10万吨以上,形成年产15万吨光伏支架规模。

      近年来,酒钢集团着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引导要素资源集聚,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支持产业链发展,努力解决资金、技术、运输、原燃料、人才等难题,培育产业链新的增长点。其中,紧盯“国家有需要、甘肃有优势”的清洁能源产业,推动建设240万千瓦智慧电网及新能源就地消纳示范项目。项目每年可实现新能源替代自备火力发电量58亿千瓦时。

      不仅如此,酒钢集团还全面梳理供应链关键流程、关键环节,精准打通供应链堵点、断点,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推动产业链上各类企业协同发展。

      截至目前,酒钢集团已引进中国建材、浙江甬金等19家企业共同打造产业集群。围绕钢铁、铝产业链上下游,酒钢集团在省内形成29家主要配套企业,年带动产值380亿元以上,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在嘉峪关传统工业遍地开花,矿山采装运设备远程操控,生产线全流程智能制造,高炉生产状况初步实现远程诊断,科技创新、信息技术驱动高端化布局,为传统生产方式赋能添力。

      依托高品质碳钢、不锈钢、铝材等金属原材料优势,酒钢集团和嘉峪关市相继引进安泰科、上海万鸿等企业开展带料加工。嘉峪关市和酒钢集团共同协作,在激发国企新活力的同时,构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努力形成合作共赢的“放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