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cssn.cn提供.

学科体系

新媒体矩阵

  • sk_v2022_front_wechat.png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106.jpg

    微信小程序

  • sk_v2022_front_gzh.png

    微信公众号

    微信106.jpg

    微信公众号

  • sk_v2022_front_zgxp.png

    中国学派

    学派106.jpg

    中国学派

  • W020220922336137882083.png

    中国社会科学报

    111.jpg

    中国社会科学报

  • 123.png

    新浪微博

    微博106.jpg

    新浪微博

  • 123.png

    今日头条号

    头条106.jpg

    今日头条号

【特别策划】呈现平台经济的丰富面向

2024-06-20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近年来,学界关于平台劳动的研究愈加热门。以劳动过程为据点,“控制—反抗”的研究路径不断精细化,学者们引入技术、组织和文化等不同维度,对既有研究反复强化,呈现内卷之势。细究这些研究对象,可以发现它们集中于头部商业平台的有限劳动类型,比如,外卖平台及骑手、家政平台及家政工、出行平台及网约车司机等。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雇佣关系已经出现“不稳定劳工”的大趋势,弹性工作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全职工作之余偶尔接受画图任务的设计师、利用碎片化时间在平台接单的洗碗工、隐匿于平台后台的“幽灵工作者”……平台劳动遍布各个行业,劳动过程迥异、劳工构成丰富、工作认同多样,仅从既有研究脉络出发,难以有效回应新现象新问题。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2021年公布的数据,中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达2亿人左右,其中互联网灵活就业人数近1亿,并持续高速增长。互联网平台推动中国的零工经济进入新阶段,零工数字化平台将成为中国零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目前,外卖、网约车、快递等零工领域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平台化运作机制;但文化产业的零工数字化平台却很少,且数字化程度较低。零工的平台化发展似乎是大势所趋,但是平台化在助推经济发展的同时,会不会给行业和劳动者发展带来某些问题呢?数字零工是文化产业领域用工的主要方式,但是用工方式相对多元复杂,零工平台化建设是其发展新的探索方向。但这一探索仍有许多不确定性,既是进步,也可能潜藏隐患。(阅读原文)
  平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既有研究分别从政策法规的角度进行制度评估、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进行模式考察、从劳动关系的角度进行现实批判,然而对平台演化的实际状况,平台所涉及主体的动机、行为或困境,以及促进或制约平台发展的实际因素等,尚缺乏深入细节的认识和理解,也不足以对我国平台经济的发展经验和局部困境做出有效解释。有限的调研经历提醒我们,针对平台经济的形态和问题,在理解政策、读懂市场、重视和梳理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具有社会学视角的调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