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问医生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tag.120ask.com提供.
当前位置>有问必答>疾病频道>湿热蕴脾
湿热蕴脾

湿热蕴脾证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狂,它不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季常见;而且也有明显的地域性,以我国南方为主,四川盆地更甚。湿热蕴牌证是传统中医学中疾病的一种证候,临床上它既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也可作为一种夏季常见症候而独立地出现。是湿热内蕴中焦所表现的证候 ...... [全文阅读]

去医院必看

  • 挂什么科:中医科
  • 哪些症状:皖腹痞闷、呕恶纳呆、小便黄、大便搪泄、肢体重困
  • 好发人群:青年人
  • 需做检查:血常规、肝功能、B超、舌诊、脉诊
  • 引发疾病:黄疸、消化不良、全身水肿、便秘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就医小贴士

  • 常用药物:藿朴夏苓汤、茵陈蒿汤、藿香正气胶囊
  •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5000元)
  • 是否传染:
  • 患病比例:5%
  • 治愈率:100%
  • 治疗周期:30天
疾病概况
湿热蕴脾是怎么引起的?

病机分析:湿热之邪蕴结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故院腹痞闷,呕恶纳呆;脾主肌肉,湿性重着,牌为湿困,故肢体困重;湿热下注则大便搪泄,小便短赤;湿热内蕴脾胃,熏蒸肝胆,胆汁外溢肌肤,故面目发黄,色鲜明如橘,皮肤瘙痒;湿遏热伏,热处湿中,湿热郁...[详情]

湿热蕴脾的症状有哪些?

主要临床表现:皖腹痞闷,呕恶纳呆,小便黄,大便搪泄,肢体重困,或面目肌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皮肤瘙痒,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儒数。【审证要点】⑴有感受湿热之邪,饮食不洁、过食肥甘病史。⑵有脘腹痞闷、呕恶厌食、...[详情]

湿热蕴脾如何鉴别诊断?

相似证候的鉴别:主要与湿困脾胃、外感湿热、肝胆湿热叁证区别。有了热的表现,即可与湿困脾胃区别开来冲P感湿热,则有病程短,多于夏秋之季发病和明显的表证症状,如发热恶寒,周身酸痛之类;肝胆湿热的肝区(两胁)胀痛不适,而本证以胀满为主,也可两证合...[详情]

湿热蕴脾如何预防?

本病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的关键。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详情]

湿热蕴脾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塬则】清热化湿──藿朴夏苓汤。常用中药:藿香、厚朴、半夏、茯苓、杏仁、薏苡仁、白蔻仁、猪苓、泽泻、淡豆豉。...[详情]

湿热蕴脾的饮食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详情]

医患问答
  • Q:湿热蕴脾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湿热蕴脾在临床上会出现丸腹胀满,烦热口苦,有的会出现小便短赤,大便稀溏或者是大便秘结,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可以用茵陈蒿汤加减进行调理,平时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而且易消化为原则,应该调畅情志,保持心情开朗、乐”[详细内容]

    王维峰
  • Q:临床诊断,湿热蕴肤,缺铁,脾炎
    曾旺生

    “病情分析: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所以头发的荣枯与血液的盛衰是密不可分的。容易脱发,一般是血虚的表现。指导意见:需要根据详细的表现进行辨证论治,如果是血虚,可以适当用一些益气补血的药物,比如黄芪、阿胶等。”[详细内容]

  • Q:肾气不足肾精亏虚肝郁脾虚湿热蕴
    姜洋

    “您的这种情况,比较复杂,症状比较多,但主要是肾阴阳两虚,寒热错杂,上热下寒引起的,建议您可以吃点中药调理一段时间看看,可以找中医给开中药调理,也可以吃点中成药半夏泻心丸,五子衍宗丸调理一段时间看看”[详细内容]

查看更多相关问题

推荐医院更多>>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医院电话:0416-4197026 (总服务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医院电话:021-23271699 (总院总机),021-58702006 (浦东分院),021-63400490 (大沽路门诊)021-56691101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医院电话:0577-55578037 (新院门诊部),0577-55579999 (新院总机),0577-55578100 (新院后勤办),0577-5557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