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兖州刺史部

古代汉族九州之一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全国重新划分为十四州,设十四州刺史部。始设兖州刺史部,治所在今河南濮阳,范围包括:今山东省西部、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东南部。
中文名
兖州刺史部
治    所
今河南濮阳市
范    围
河南东北部,山东西部,河北东南部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西汉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全国重新划分为十四州,设十四州刺史部。始设兖州刺史部,治所设在濮阳,辖山阳郡(辖瑕丘橐县等)、东郡陈留郡济阳郡泰山郡东平郡六郡国。王莽时期认为汉代的“州名及界,多不应经”,把州名作了改动或合并,兖州未变。

东汉

建武十一年(35年归垫嫌良)兖州治所在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昌邑镇),下辖陈留、东郡任城郡、泰山、济北郡山阳(今兖州属山阳郡,治所在巨野县城区)、济阳、东平八个郡国,大体范围在今山东西部及河南东部。[1]

三国

三国时,兖州区域属魏。曹操冀州牧后,为扩大势力范围,缩小其他州并入冀州,但兖州辖区未动,仍辖八个郡国。仅将汉时陈留改为陈留国,任城国改为任城郡。据《三国疆域志》载,兖州初治昌邑,后移治廪丘(今山拒踏立东鄄城县东)。[2]

晋代

晋时,设兖州刺史部,辖濮阳国、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陈留郡、济阳 郡、任城国、高平国(治昌邑,辖瑕丘金乡巨野等)八郡国五十六县。[3]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西晋灭掉吴国,把全国划分为十九个州部。永嘉年间设立二十一个州部。兖州均为其中之一,初治廪兵,后移治郓城(今山东郓城县西北)。
晋惠帝末年(290乌试碑),兖州全境沦没,附属后赵
战乱中的兖州黎民百姓,大量南迁,到东晋元帝时便在南方设置了侨州、侨郡、侨县、侨乡等,兖州为侨州之一,治所设在京口(今江苏丹徒)。
晋明帝太宁年间(323—325)以郄鉴为兖州刺史,寄居广陵(今江苏江都县东北)。
康帝建元初(343)寄治金城(今江苏南京江宁区)。
穆帝永和(345—356)中侨治下邳(今江苏邳县),淮西公太和(366—371)中又移治山阴(今江苏淮安),孝武帝太元(376—396)中还治广陵,并割江淮地区为兖州辖境,领十四郡。
历史上称广陵之兖州为南兖州。而称北方郓城同时存在的兖州为北兖州。北兖州辖东平、高平、济阳、济北、任城等郡。[3]

南北朝

南朝刘宋初年,武帝刘裕平河南,又设兖州于滑台(今河南滑县),时称西兖州[4]
宋文帝元嘉十年(433)移治邹山(今山东邹城东南故邾城),又寄治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徒迁须昌(今山东东平县西北50里)。
元嘉二十年(443)把兖州区域分属徐州冀州,其兖州旧地为鲁郡代替。至元嘉三十年(453)六月复立兖州,治瑕丘(今济宁兖州区),宋孝武帝孝建初年(454)治湖陆(今江苏沛县北),宋明帝秦始初(465)移治瑕丘。齐、梁时,又设北兖州于清江,设南兖州于广陵。
兖州降北魏之后,侨治于淮阴,旧地兖州移治于滑台,后治瑕丘。时称瑕丘之兖州为东兖州,复曰兖州。而滑台之兖州则为西兖州。
北魏孝昌年间(525—527),西兖州又移治于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
北魏太和年间(477—499)置南兖州于涡阳(今浆旬笑安徽蒙城县东北),
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又移治谯城(今安徽亳州)。当时称兖州(瑕丘)、西兖州(料兆催滑台)、南兖州(谯城)为三兖州。
东魏时设兖州于瑕丘,改置南兖州于陈留,西兖州于济阳(今山东曹县西北)。北齐时,改清江之兖州为淮州,广陵之兖州为东广州[5]

隋朝

初沿袭前制,隋文帝开皇三符几年(583),“遂废诸郡,盛婶微行州县之制”,冀芝霉州刺史部除。607年(隋大业三年)复置兖州刺史部为监察区,隋亡遂废。[6]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西汉

东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
下辖:濮阳,白马,燕县,离瓜,顿丘,观县,乐昌,东武阳,阳平,清县,发干,聊城,博平,临邑,东阿,须昌,寿良,范县,廪丘,黎县。
济阴郡】治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
下辖:定陶,乘氏,成阳,句阳,葭密,吕都,冤句,鄄城。
陈留郡】治陈留(今河南开封)
下辖:陈留,浚仪,小黄,封丘,酸枣,长垣,长罗,济阳,东?,外黄,成安,雍丘,尉氏,襄邑,宁陵,傿县,平丘
淮阳国】治陈县(今河南淮阳)[1]

东汉

陈留郡治陈留(今河南开封县陈留)。
领17县:陈留、雍丘、尉氏、扶沟、圉县、襄邑、己吾、考城、外黄、济阳、东昏、小黄、浚仪、封丘、平丘、长垣、酸枣。
东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庆祖北)。
领15县:濮阳、白马、燕县、顿丘、卫国、东武阳、阳平、东阿、范县、谷城、临邑、乐平、发干、聊城、博平。
济阴郡治定陶(今山东定陶城西北)。
领11县:定陶、冤句、乘氏、句阳、成阳、鄄城、廪丘、离狐、成武、单父、己氏。
山阳郡治昌邑(今山东巨野昌邑)。
领10县:昌邑、巨野、金乡、东缗、防东、方与、高平、湖陆、南平阳、瑕丘。
任城国治任城(今山东微山鲁桥)。
领3县:任城、亢父、樊县。
东平国治无盐(今山东东平宿城)。
领5县:无盐、寿张、须昌、富城、章县、东于陆、宁阳。
济北国治卢县(今山东长清马上附近)。
领5县:卢县、茌平、蛇丘、刚县、成县。
泰山郡治奉高(今山东泰安范镇)。
领12县:奉高、博县、梁甫、巨平、茌县、嬴县、牟县、莱芜、盖县、南武阳、费国、南城。[7]

三国

兖州:分置东郡、济阴、山阳、泰山、济北国、陈留国、任城国、东平国等四郡四国,下辖71县,属魏地。约於今山东省西界与河南省东北。[2]

西晋

北魏

涡阳(安徽蒙城
7郡21县
-
瑕丘(山东兖州
6郡31县

东魏

谯(今安徽亳州)
5郡
-
瑕丘(今山东兖州)
4郡

北齐

兖州[5]
-
定陶(今山东定陶

隋朝

兖州刺史[6]
计6郡57县。地域相当于今山东西北部、河北东南部
东郡
白马县(今河南滑县东南旧滑县)
东平郡
郓城县(今山西郓城东张营)
济北郡
卢县(今山东东阿县西北)
武阳郡
贵乡县(今河北大名县东北)
渤海郡
阳信县(今山东阳信县西南)
平原郡
安德县(今山东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