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杞国

中国历史上一个诸侯国
收藏
0
0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杞国(约前2000年—前445年),是中国历史上自夏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由华夏族所建立,国祚延绵1500多年,国君为姒姓大禹的直系后裔。
周朝初年,杞国重新建国,周天子始封杞国为公爵,后至春秋时又降为伯爵。周武王灭亡商朝之后,寻找夏朝开国君主的后裔,结果找到了杞东楼公,便封他到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夏朝君主的祭祀。杞国王族出自华夏,夏商周三代分封诸侯国一直奉行“夏君夷民”的做法。
杞在初分封于河南杞县,西周懿王前迁入山东,因卷入叛乱被周王朝迁置新泰宁阳一带,直至春秋早期。因受四邻觊觎,杞国灭淳于国,迁都取地。春秋中期,淮夷扰杞,杞国迁都缘陵。春秋中期偏晚阶段,晋国为杞修城。到春秋晚期,杞人被迫再次迁徙到鲁国北部一带。
自杞东楼公起,有史料可考的传了二十位国君。直到公元前445年,杞国亡于楚国,其地尽归楚国。
中文名
杞国
建立时间
约公元前2000年
灭亡时间
公元前445年
主要民族
华夏族(汉族古称)
语    种
上古汉语

历史背景

播报
编辑

夏朝时期

在夏朝时期,杞国就已存在,与同为姒姓封国的缯国为邻,国君皆为大禹后雄键裔。

商朝时期

根据《大戴礼记·少间篇》记载,商汤击败夏桀,灭亡夏朝誉她懂趋之后,将夏王室姒的一些遗族迁到杞国[12](今河南杞县一带)。但后来曾数次废掉杞国封号。[1]
杞国的存在也得到殷商甲骨文的证实,商王武丁曾娶一位杞国的女子为妃,是其六十多个后妃之一。当时,杞国的爵位伯爵。而在帝辛商纣王)时,卜辞上也有:“壬辰卜,在杞,贞:今日王步于商,亡灾?”的字样。

周朝时期

孔庙
灭亡商朝后,寻找夏朝开国君主夏禹的后谅放篮裔,结果找到东楼公,便将他封到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夏朝君主的祭祀。从杞东楼公到杞谋娶公,《史记》记载共传四世,其间年份不详,台组但杞谋娶公在位时期,正值周厉王当协纸政[2],和周武王封其东楼公相差200多年,共经历十位周王,因此有人推算,其间杞国的世只牛催系一定有所缺漏。
杞谋娶公时,将杞国从杞县一带迁到山东。当时,杞国曾先后受到宋国淮夷徐国等势力的攻打,无法在河南地区立足,只得暂到山东滕县附近的邾国避难,而后迁徙到新泰一带。

春秋时期

公元前647年,由于淮夷剃虹组与宋国的入侵,杞国被迫继续向东迁徙。杞成公在位时期,将杞国迁到缘陵(今山东昌乐县附近)。到公元前544年,杞文公再把杞国迁到淳于(今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杞城村)。
公元前572年鲁国正卿季文子做媒,将杞桓公之女杞女嫁春秋霸主晋悼公姬周为夫人。后来,杞女为晋悼公生下一子,名姬彪,为春秋霸主晋平公
杞国末年,内政不稳,连续出现国君的弟弟弑君自立的情况。公元前506年,杞悼公去世,其子杞隐公即位。但仅过数月,杞隐公就遭其弟杞釐公弑杀。好景不长,杞釐公死后把国君之位传给儿子杞湣公,杞湣公在位十六年后,于公元前471年亦遭其道婚迎弟杞哀公弑杀。[3]
公元前445年,杞国最终在楚惠王的进攻之下灭国,杞简公成为杞国末代君主。[4]

相关记载

播报
编辑
杞国地图
杞国是个小国,史书罕有记载,《史记》中虽有《陈杞世家》记载陈国、杞国两国的历史,但对杞国的描述只有二百七十多字,而且还特别说到:“杞国微小,其事迹不值得记载。”[5]这样的小国,在周围强邻的压迫下,被迫屡次迁徙。
据《大戴礼记·少间篇》记载,商汤击败夏桀,灭亡夏朝后,将夏王室姒的一些遗族迁到杞国(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省杞县一带,后来迁到今山东省新泰,后又迁至昌乐、再至安丘东北(坊子区黄旗堡街道杞城村)。杞国的存在也得到殷商甲骨文的证实,商王武丁曾娶一位杞国女子为妃,是其六十多位后妃之一。当时,杞国的爵位是伯爵,甲骨文卜辞有“杞侯”的字样。
杞国虽小,但也有其重要意义,那就是杞国人是夏朝王室的后裔[6-7],存有夏礼,与越国公族同出一脉。因此孔子曾为考察夏朝之礼而到访杞国。但是由于杞国文献大多散失,因此孔子感慨道:“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夏朝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殷朝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8]
历史上还流传着一些和杞国有关的故事, 《列子·天瑞》中所说的杞人忧天的故事,就发生在杞国。该成语虽说往往用来形容庸人自扰的无谓担忧,但也有人认为,这和杞国多经磨难而造成的国人忧患意识有关。
杞国世家
共计有六块殷墟甲骨文提到杞侯或杞地,可作为商代杞国存在的证据。而在杞县尚未找到杞国遗存,县城中曾有后人建的东娄公庙,祭祀杞国开国君主东娄公(杞东楼公),该建筑在1949年后也已被拆毁。清朝道光光绪年间,曾在新泰出土过一批杞伯每亡所做的青铜器。2002年,新泰周家庄又发现杞国的贵族墓葬群,证实新泰曾是杞国所在地。另外,1962年,武汉市文物商店曾收购到一件杞伯每亡的簋,1966年,山东滕县出土了一件每亡的鼎。

历代君主

播报
编辑
商代时的杞国君主已不可考,周朝时期杞国国君世系较全,现公认能考证出来的有20位国君,自杞东楼公始,至杞简公终,基本父子相继,偶有兄终弟及。其中杞武公之前四位国君在位具体时间不可考,并且其间很可能还有缺漏。杞武公之后的君主在位时间都有记载,其中最长的是杞桓公,在位共70年[9],最短的是杞隐公,在位仅数月,便遭其弟弑杀篡位。
至于杞国国君的爵位,虽然《史记》皆记载为公爵,但实际上爵位却有变化。周武王时封杞,拜为列国,待为上公,礼遇极隆。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衰落,杞国封号逐渐遭贬,在《春秋》等史书中,杞国国君时而被称为“杞候”、时而被称为“杞伯”,甚至被称为“杞子”。新泰等地出土的杞国青铜器铭文上有杞伯每亡的标记,可以证明杞国爵位曾降至伯爵。
国君称号
在位时间
在位年数
前1046年-?
-
-
?-前751年
前750年-前704年?
47年
前703年-前681年
23年
前680年-前673年
8年
前672年-前655年
18年
前654年-前637年
18年
前636年-前567年
70年
前566年-前550年
17年
前549年-前536年
14年
前535年-前518年
18年
前517年-前506年
12年
前506年-506年
七个月
前505年-前487年
19年
前486年-前471年
16年
前470年-前461年
10年
前460年-前449年
12年
前448年-前445年(楚灭杞)
4年

皇城顶遗址遗址

播报
编辑
在坊子区黄旗堡街道杞城村西约200米处有一面积约300亩的高台地,当地相传为杞国王城所在地。台地北侧有1.5-2.0米文化层,汉代灰坑及春秋、战国及汉代瓷砖陶器片皆有,出土的文物为战国至汉代的筒瓦、瓦当、陶罐、陶盆、陶瓮、铁镢、铜剑、铁范及砚石等。

故城城墙

留有西城墙南段,城内文化积淀比较丰富,保存也较完好。

周家庄子遗址

该遗址位于坊子区黄旗堡街道周家庄子村西北,北距汶河仅约50米。平面形状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100米,面积约30000平方米。该遗址地势相对较高,比周围农田高出约0.5米,遗址北部以明代的老官岭为边界,为整个遗址的最高处。遗址上陶片分布比较密集,采集到的标本多为泥质灰陶,带有粗、细绳纹,可辨器行有鬲、罐、盆、瓦和砖等器物残片。据此初步判断该遗址的年代为商周、秦汉。

周家庄子墓地

位于坊子区黄旗堡街道周家庄子村西南,西距汶河约50米,处在高岗台上,西北紧接抵挡汶水的官岭,据当地村民所言,墓地所在高岗面积很大,上世纪六十年代平整土地破坏了台地的南部和东部,人工取土形成两道断崖,从剖面可见墓葬痕迹和一些散落的陶片,现存高岗台地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6米,东西宽约10米,面积约为360平方米,上有2处盗洞,地表和剖面采集有绳纹筒瓦、灰陶盆口沿及瓦棱纹罐等,时代上应属东周汉代

石佛寺遗址

该遗址位于坊子区黄旗堡街道西门口村西南100米,是建于汉代的石佛寺遗址,石佛寺历史悠久,由此衍生了较多的民间传说。

九女冢

位于杞城西南1公里处汶河岸边,主墓封土为圆坟类型,封土曾因村民取土范围缩小,上有一处盗洞,通高约4米。

典故

播报
编辑
《列子·天瑞》之“杞人忧天”的故事: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长庐子闻而笑之曰:“虹蜺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难终难穷,此固然矣;难测难识,此固然矣。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山海经》《淮南子》《路史》《列子·天瑞》《史记》等史料中均有记载。《列子·天瑞》中对其基本内容叙述为: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塌下来,为此有所忧虑,寝食难安,有个智者从天体构成对他进行了开导,然后问答的双方都疑虑顿消,舒心地笑了。长庐子列子也愉快地讨论了一番自己心目中的宇宙、自然。
2014年12月,河南开封申报的“杞人忧天传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孔子文化享誉海内外的同时,中华民族文化瑰宝“老子传说”也不甘屈后,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同获此殊荣的还有“杞人忧天传说”。该传说传承的文化内涵已演化为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