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欧内斯特·卢瑟福

英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收藏
0
0
同义词卢瑟福(卢瑟福)一般指欧内斯特·卢瑟福
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物理学家,纳尔逊男爵,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生前是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4]
欧内斯特·卢瑟福于1894年获得新西兰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理学学士学位;1895年进入卡文迪许实验室;1898年担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教授;1907年返回英国出任曼彻斯特大学物理系主任;19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14年被封为爵士;1919年担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4];192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1931年受封为纳尔逊男爵;1937年10月19日因病在剑桥逝世,享年66岁[3]
欧内斯特·卢瑟福主要从事核科学和放射性方面的研究[8]
中文名
欧内斯特·卢瑟福
外文名
Ernest Rutherford
国    籍
英国
出生地
新西兰纳尔逊
出生日期
1871年8月30日
逝世日期
1937年10月19日
毕业院校
新西兰大学
职    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0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19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1871年8棕抹月30日,欧内斯特·卢瑟福出旋照元生于新西兰纳尔逊的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在新西兰长大。
1883年,全家搬到了马尔堡峡湾(Marlborough Sounds)的哈夫洛克(Havelock)。
1887年,获得纳尔逊学重立院的马尔堡教育委员会奖学金,并在纳尔逊学院寄宿学习。
1889年,作为橄榄球队成员,获得奖学金进入惠灵顿的新西兰大学,之后就读于基督城的坎特伯雷学院[10]
1893年,以数学和物理科学双第一的成绩毕业,并在坎特伯雷学院进行了短暂的研究工作[7]
1894年,23岁时获得新西兰大学三个学位(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理学学士)。
1895年,被英国剑桥大学录取为伦敦国际博览会的奖学金生,进入卡文迪许实验室,成为约瑟夫·约翰·汤姆逊(Joseph只胶耻 John Thomson)的研究生。
1897年,获得剑桥大学三一学龙婶道院研究学士学位和库茨—特罗特学生奖学金。
1898年,在阀盛备狼欢捆约瑟夫·约翰·汤姆逊的推荐下,担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物理系教授,在那工作了9年。
1900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190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1907年,返回英国,出任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物理系主任。
19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3]
1914年,被封为爵士(knighted)[23]
1919年,接替退休的约瑟夫·约翰·汤姆逊,担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21]
1926年—1930年,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1926年,帮助成立新西兰科学与工业研究部(New Zealand's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10]
1931年,受封为纳尔逊男爵(1st Baron Rutherford of Nelson)[5]习仔宙。
1933年,建立学术援助委员会(Academic Assistance Council),并担任主席[10]
1937年10月19日,因病在剑桥逝世,享年66岁,骨灰被埋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中殿,与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并排安葬[5]

主要成就

播报
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α粒子散射实验
1898年,欧内斯特·卢瑟福报告了铀辐射中α射线和β射线的存在,并指出了它们的一些性质[7]。并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证实放射性涉及从一种元素到另一种元素的嬗变。他又将放射性物质按照贯穿能力分类为α射线与β射线,并且证实前者就是氦离子[22]
1911年,欧内斯特·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创建了卢瑟福模型(行星模型)[1-2]
1919年,欧内斯特·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他从氮核中打出的一种粒子,并测定了它的电荷与质量,它的电荷量为一个单位,质量也为一个单位,卢瑟福将之命名为质子[20]
1932年,詹姆斯·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在欧内斯特·卢瑟福的指导下发现了中子[9]
  • 学术论著
欧内斯特·卢瑟福一生出版了多部著作[3],其中包括:
时间
名称
备注
1904年
《放射性(Radioactivity)》
1906年
《放射性转化(Radioactive Transformations)》
耶鲁大学的西利曼讲座(Silliman Lectures)
1919年
《放射性物质的辐射(Radiation from Radioactive Substances)》
与詹姆斯·查德威克和埃利斯合著
1926年
《物质的电气结构(The Electrical Structure of Matter)》
1933年
《元素的人工嬗变(The Artificial Transmutation of the Elements)》
1937年
《新炼金术(The Newer Alchemy)》[3]

人才培养

  • 指导学生
欧内斯特·卢瑟福一生培养的学生,以及他工作中的助手中先后有多人获得诺贝尔奖,具体信息如下:
姓名
关系
备注
弗雷德里克·索迪(Frederick Soddy,1877年9月2日—1956年9月22日)[12]
助手
192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弗朗西斯·阿斯顿(Francis Aston,1877年9月1日—1945年11月20日)[13]
学生
192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14]
学生
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查尔斯·威尔逊(Charles Wilson,1869年2月14日—1959年11月15日)[15]
助手
192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詹姆斯·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1891年10月20日——1974年7月24日)[9]
学生
193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帕特里克·布莱克特(Patrick Blackett,1897年11月18日——1974年7月13日)[19]
助手
194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约翰·科克罗夫特(John Cockcroft,1897年5月27日—1967年9月18日)[18]
学生
195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欧内斯特·沃尔顿(Ernest Walton,1903年10月6日—1995年6月25日)[16]
学生
195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彼得·卡皮查(Pyotr Kapitsa,1894年7月9日—1984年4月8日)[17]
学生
197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03年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Fellow)
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
1905年
拉姆福德奖章(Rumford Medal)
英国皇家学会
1908年
诺贝尔化学奖(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10年
布雷萨奖(Bressa Prize)
都灵科学院(Turin Academy of Science)
1922年
科普利奖章(Copley Medal)
1924年
富兰克林奖(Franklin award)
富兰克林研究所(Franklin Institute)
1925年
荣誉勋章(Order of Merit)
1928年
阿尔伯特奖章(Albert Medal)
英国皇家艺术学会(Royal Society of Arts)
1930年
法拉第奖章(Faraday Medal)
电气工程师学会(Institu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宾夕法尼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honorary doctorate)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威斯康星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ystem)
麦吉尔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
伯明翰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爱丁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墨尔本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墨尔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耶鲁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
格拉斯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
吉森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吉森大学(Justus-Liebig-Universität Gießen)
哥本哈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哥本哈根大学(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剑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
都柏林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都柏林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杜伦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
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
利物浦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利物浦大学(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多伦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
布里斯托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
开普敦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开普敦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伦敦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
利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
参考资料来源:[3]

社会任职

播报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31年—1933年
英国物理学会(Institute of Physics)会长
政府科学与工业研究部咨询委员会(Advisory Council of the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主席
参考资料来源:[3][10]

个人生活

播报
编辑
  • 家世背景
欧内斯特·卢瑟福[2]
欧内斯特·卢瑟福的父亲詹姆斯·卢瑟福(James Rutherford)是苏格兰独轮车匠于1855年随家人移民到新西兰,母亲玛莎·汤普森(Martha Thompson)是一名英语教师,他的父母共生有七个儿子和五个女儿,他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和第二个儿子[3]
  • 婚姻家庭
1900年,欧内斯特·卢瑟福与亚瑟和玛丽·德·伦齐·牛顿(Mary de Renzy Newton)的独生女玛丽·牛顿(Mary Newton)结婚。他们唯一的孩子艾琳(Eileen)嫁给了物理学家拉尔夫·霍华德·福勒(Ralph Howard Fowler)[3]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欧内斯特·卢瑟福经常被称为“核物理学之父”(He is often called the "father of nuclear physics")[5](原子遗产基金会评)
欧内斯特·卢瑟福发展了核分解理论和核原子模型,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研究生涯见证了原子时代的开始,他的研究小组培养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年轻科学家(Lord Rutherford, who developed the theory of nuclear disintegration and a model of the nuclear atom, was laud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scientists of all time. His research career witnessed the beginning of the atomic age, and his research group was a hotbed of talented, young scientists)[24](《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评)

后世纪念

播报
编辑
  • 元素“𬬻”
1969年,为纪念欧内斯特·卢瑟福,将原子序数104的金属元素命名为“𬬻”(rutherfordium),元素符号Rf,是人造放射性元素,属周期系ⅣB族[11]
  • 邮票
欧内斯特·卢瑟福出现在四个国家的邮票上,分别是:1968年的瑞典,1971年的加拿大,苏联和新西兰[10]
  • 新西兰货币
1992年,欧内斯特·卢瑟福的头像出现在新西兰货币的最大面值——100元上面,作为国家对他最崇高的敬意和纪念[6]
新西兰货币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