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张宗燧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
收藏
0
0
张宗燧(1915年6月1日—1969年6月30日,浙江杭州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2]
张宗燧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1938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1948年—1952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52年—195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56年—1969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究员;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9年6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4岁。[2][13]
张宗燧主要从事理论物理特别是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11]
中文名
张宗燧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
1915年6月1日
逝世日期
1969年6月30日
毕业院校
剑桥大学
职    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1961年,张宗燧(前排左4)参加全国现代物理学数学问题会议
1915年6月1日,张宗燧出生于浙江杭州。
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6年—1945年,任重庆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
1938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赴丹麦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工院端屑作。
1939年,任教于瑞士苏黎士尝巩高等工业大腊探微再学。
1945年—1947年,在英国陵兆剑桥大学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1947年—1948年,先后在美市归盼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和费城卡内基理灶朽龙工学院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1948年—1952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
1952年—1956年,任北京讲迁师范大学教授。
1956年—1969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理论物理研究室主任。
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69年泪捆芝6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4岁。[3][13]

主要成就

播报
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张宗燧学术论文部分摘抄
20世纪30年代,张宗燧在合作现象特别是固溶体的统计物理理论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在量子场论形式体系的建立特别是高阶微商、高自旋粒子的量子场论等研究方面取得成果;20世纪40年代—60年代,张宗燧在场论的数学形式、洛伦兹群的表示、重正化理论、统计理论、色散关系、层子模型等方面作了诸多研究。[2]
1937年,张宗燧开始从事统计物理理论方面的研究,在合作现象,特别是固溶体的统计物理理论等方面做出了有价值的研究;1940年,张宗燧开始研究量子场论,在量子场论的形式体系的建立,包括高价微商、高自旋粒子的场论等方面的研究;1952年,张宗燧开始在非定域的研究,曾经比较了二种含有高价微商的量子场论。进一步讨论高自旋粒子波动方程时感觉有消除辅助条件的需要。张宗燧另一工作是讨论粒子在标量介子场作用下包含有辐射阻尼效应的经典运动方程。在洛伦兹(Lorentz)群的表示方面也进行了研究。在统计物理学方面,张宗燧为研究合作现象而建立的一个方法,用来求固溶体(或类似的物体)的位形自由能;1965年,张宗燧参加了层子模型的研究工作。[14]
  • 学术论著
张宗燧专著《色散关系引论》
截至1969年6月,张宗燧共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及两本专著[7],代表著作有《电动力学与狭义相对论》《色散关系导论》等[11]其中部分论著参考如下:
[1]张宗燧.在经典电动力学中纵场的消除[J].物理学报,1955(06):453-468.[23]
[2]张宗燧.宇称守恒定律是怎样被动摇的[J].物理通报,1957(05):3-13.[24]
[3]张宗燧.梯形图的渐近行为[J].物理学报,1964,20(4):378-380.[25]
[4]王德懋,许永焕,张宗燧.二元固溶体的配分函数[J].物理学报,1957,13(6):525-542.[26]
[5]张宗燧.具有交叉对称的李模型下的非弹性振幅[J].物理学报,1964(11):1090-1100.[27]
[6]张宗燧.在微扰论中的Regge割线[J].物理学报,1965(07):1381-1386.[28]
[7]张宗燧.量子论发展的经过[J].物理,1951(07):20-32.[29]
[8]张宗燧编.理论物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54.[30]
[9]张宗燧.量子力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31]
[10]张宗燧.色散关系引论(下册)[M].科学出版社,1983.[32]
[11]张宗燧.色散关系引论.上册[M].科学出版社,1980.[33]
[12]张宗燧.电动力学及狭义相对论:重排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4]
[13]张宗燧.电动力学及狭义相对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35]
  •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1958年8月
场论及基本粒子讲座[36]
青岛
1961年8月
全国现代理学中数学问题会议[37]

人才培养

  • 班级建设
从左至右:朱重远、张宗燧、侯伯宇、戴元本
张宗燧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期间,开办了理论物理进修班,为高等学校培养师资。[16]
  • 治学态度
张宗燧不论科研工作多忙,他总是把讲好课当作自己的职责。他在研究中对自己设立高目标,严格要求自己。他在做研究时,总是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锻炼自己得到最巧的方法的本领。[7]
  • 讲授课程
《电动力学及狭义相对论》
1948年,张宗燧在北京大学讲授《原子核物理》《热学》等课程。[7]
1952年,张宗燧在北京师范大学讲授《热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等课程。[19]
1958年,张宗燧在山东大学开办“基本粒子与原子核理论暑期讲习班”,讲授《量子场论》《色散关系》等课程。[17]
张宗燧在北京师范大学理论物理进修班讲授《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相对论》《量子电动力学》等课程。[19]
张宗燧在中大学讲授热力学》《理论物理》等课程。[12]
张宗燧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授《高等数学》等课程。[5]
  • 指导学生
张宗燧先后培养研究生多人,他的学生有的成为中国各有关科研领域的骨干[14],如核物理学于敏院士[3],物理学赵忠贤院士[4],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戴元本院士[6],理论物理学侯伯宇教授等。[10]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57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

社会任职

播报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62年—1965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物理专业教授[13]
1964年12月—196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特邀人士[8]

个人生活

播报
编辑
  • 家世背景
张宗颖(左)、张宗燧(中)、张宗炳(右)、张宗烨(前)
张宗燧的父亲张东荪曾任燕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张宗燧的母亲刘拙如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图书馆工作;张宗燧兄弟姐妹共四人,他排行第二。大哥张宗炳,昆虫毒理学家、教育;三弟张宗颖,曾在天津市文化用品公司工作;妹妹张宗烨,核理论物理学家、中国学院院士。[9][15][18][20]
  • 家庭婚姻
1950年,张宗燧与北京农业大学农化系助教傅素冉(第一任妻子)结,两人育有一子张洪青。[21]
张宗燧与第二任妻子包坤铎结婚后,两人育有一子张敏。[21]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宗燧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在中国统计物理和量子场论研究两个方面都是开拓者之一。”(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戴元本院士评[22]
“张宗燧在统计物理和理论物理方面的工作,卓有创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科学院学部评)[21]
“他(张宗燧的才华和成就,他的可贵的民族自尊心,他的正直与善良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张宗燧妹妹核理论物理学家张宗烨院士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