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问医生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data.120ask.com提供.

当前位置:有问必答网信息库> 找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室介绍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室列表

儿科

儿科

传染病科

传染病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性病科

骨科

骨科

康复医学科

康复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

物理位置:6号楼B区15楼,16楼,17楼,18楼,19楼

电话:(0571)87236458

工作职责

实验室以对重大传染病防治的“十一五”等科技规划为导向,把握传染病诊治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以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人才为主要工作目标,采用新的思路和管理模式,建设深层次多学科交叉和集成、具有在传染病学科领头示范和技术辐射作用、汇聚国内外一流专业人才的传染病诊治研究级科技平台和战略基地。实验室的建立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传染病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创新性研究,整体提高我国传染病的诊治水平,努力降低新、老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

学术地位

实验室现已拥有在上具有一定影响的、基础与临床结合紧密的、不同学科专业优势互补的科技人才队伍。拥有两院院士3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长江学者3人,春晖计划学者1人,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7人,省“151”人才10余人。实验室85%以上的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学位,业已形成了一支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能够立足传染病学研究前沿,参与竞争,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的专业研究队伍。实验室承担了一大批及省、部科技攻关任务,为我国传染病防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编了卫生部、教育部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传染病学》,开辟教学网站,《传染病学》教学被评为高等学校精品课程。作为级传染病学专科医生培训基地和人工肝培训基地,主办多期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传染病学师资培训班和9期人工肝等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历经50年的发展,传染病学科具备了雄厚实力和强劲发展态势,拥有了学科团队和创业环境的学科。近年来承担“973”计划、“863”计划、“十五”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20余项,经费6千余万元,先后获得及省部级奖励30余项,其中科技进步奖3项。为我国传染病防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实验室还积极参与国内外大学、所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研究人员多次应邀在重大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报告,进一步提升了实验室的学术地位。

技术优势

实验室建立了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等10个研究平台,建有生物安全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菌实验室、免疫实验室、基因组学实验室、蛋白质组学实验室、代谢组学实验室、感染微生态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生物药物信息学实验室、P3实验室等12个实验室,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拥有60余台(套)高精尖大型仪器设备,价值6千余万元。

研究方向

以重大传染病诊治为研究重点,开展了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及新型防治技术研究、艾滋病等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感染微生态学和感染免疫学研究、传染病诊断新技术研究和传染病治疗的新技术与药物研究,为临床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本科特色

李兰娟院士带领的人工肝研究组,于1986年开始立题研究,1996年鉴定。由于在治疗重型肝炎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明显降低重型肝炎病死率,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全国开展人工肝治疗早的单位,也是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已举办多期人工肝推广应用学习班,人工肝推广研究和管理研究获得教育部和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多项。浙江省人工肝中心成立于2000年,2001年“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挂牌。人工肝中心依托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病诊治重点实验室,包括重症监护病房、人工肝治疗室、生物人工肝实验室等。承担973、863、“十一五”攻关等多项级重大科研项目。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技术处于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已开展800余例4000余次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良好的疗效。拥有先进的人工肝治疗仪及监护设备,包括日本产的KM-8800、8900膜型血浆交换机,德国产的MARS治疗仪及美国产的生物人工肝反应器等设备,并不断引进国内外新技术,开展新项目。

[点击展开全部]

*科室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信息纠错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门诊时间表:

门诊类型: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夜间门诊

医生擅长疾病
抱歉,没有找到您要查询的结果!我们向您推荐以下优秀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