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舞弊论文精选(九篇)

21世纪考试网 2023年09月06日 16:50:35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舞弊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财务舞弊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财务信息化内部控制

      1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及加强内部控制的需要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这种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财务管理信息。以本单位为例,十几年来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从会计电算化到财务信息化综合管理、纵深管理不断发展,目前建立了会计电算化、费收管理信息系统、船舶动态系统、财务远程查询系统、非税收入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的建设,实现了费收、核算、报表等财务数据的自动上报,远程财务查询,对多级机构、多级财务指标的归纳、分析和对比,满足专业财务人员和财务主管人员的工作要求,在此基础上计划推出财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和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网络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为从总体上及时把握财务状况,按需获取财务数据提供了简便高效的工具,实现了对前期财务信息化成果的综合利用,强化了财务管理T作的深度、控制能力和决策能力。

      《会计法》明确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监督制度的要求。财政部也了《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基本规范》。因此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把软件管理思想转化为各单位的实际工作规范,更新概念及T,作方法,制定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指导具体的实际操作,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至关重要。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本身的控制,包括,系统组织和管理控制、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文件资料控制、系统设备、数据、程序、网络安伞的控制以及日常应用的控制。另一方面,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2信息化条件下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的特点

      在引入信息技术后,如没有X,tlN流程进行更新,也没有深入研究如何进行流程莺构,这就造成了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之间存在许多冲突,形成内部控制盲点。在内部的审计检查中可以发现一些不符合内部控制的案例,如在实际操作中,财务管理科长、网络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管理员、记帐员等岗位由同一人担任。同时。系统管理员在实施数据库数据修改、财务管理人员岗位分工、权限设置等具体操作时,缺乏必要的审批和监督程序。权限高度集中,监控制约不力,财务和核算系统存在隐患。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环境下如果没有改变相应的控制程序和业务流程,将更容易发生舞弊行为。

      2.1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财务管理工作组织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手工财务管理的组织方式下,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按经济业务的性质分为不同的职能中心或不同的工作岗位,构成一个内部牵制网,很少出现错漏或舞弊的行为。而一旦出现问题,也可通过核查不同的责任者追究责任。这种职能的分割与人员的分工便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手工财务管理的内部组织控制。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是按照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织起来的,记账、算账、报账全部由电子计算机自动完成,主要处理过程不须人工干预。这种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传统的组织控制功能减弱。与此相适应,财务管理部门常常划分成数据(信息)收集组、凭证编审组、数据处理组(包括数据输入、处理、输出)、财务管理组、系统维护组等。

      2.2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使内部财务管理扩大了控制范围。

      传统的内部财务管理控制主要局限于单位内部的在错防弊,而财务管理信息化条件下的范围相应扩大,其中包括对系统开发过程的控制、数据编码的控制以及对调用和修改程序的控制等。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单位与外部的信息传递更加频繁,过去边界明确现象逐渐消失,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单位内部,因而加大了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的难度。

      2.3财务管理信息化控制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条件下。控制方式和手段由手工控制转为手工控制和程序化控制相结合。原有的手工控制手段有些保留,但需要增设一些包含于计算机程序中的程序控制。一般来讲,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越高,采用的程序化控制也越多,不法分子有可能利用搭截侦听、口令字试探或解密文件等手段,使内部财务管理控制措施失效。正是由于财务管理信息化控制技术的复杂性,加大了系统的控制风险。

      3财务管理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

      3.1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3.1.1财务管理信息化岗位控制。设市财务管理核算岗位,必须做到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信息化岗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不同岗位互相监督、制约,使单位达到防止舞弊和欺诈的目的。

      3.1.2业务发生控制。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如表示业务发生的有关代码,字符等是否有效,操作口令是否准确。要建立有效的控制制度以确保计算机的控制程序能正常运行。

      3.1.3数据输入控制。由于信息化改变了原来的工作模式,要使用电脑,要上传数据,有些基层同志不适应正常工作,如果输入数据不正确,处理结果就会出现差错。单位应该建立起相应的内部控制度以便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数据输入控制首先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其次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

      3.1.4数据通信控制。是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要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令、可靠,可采用数据加密、数字签名、压缩及第三方的加密软件加密后传输。

      3.2加强计算机软、硬件管理与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

      加强计算机硬件与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安全,避免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系统运行错误的不安全隐患,其具体措施有,(1)密码和身份鉴别。通过密码和身份鉴别对数据库访问人员进行限制,仅限于经过授权的用户访问。(2)存取权限控制。通过权限设置对数据库中数据的访问范围进行限制。可以根据岗位、工作性质、设计的内容等为数据库用户设置一定的权限。

      加强软件管理,必须引入安全稽核机制,对重要的操作日志进行记录,并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以便能够对各种不同的权限进行用户识别和远程请求识别。按照系统管理员的权限,用预先定义好的规则控制会计账套数据的进出,通过对数据进行重新组合和对会计账套数据库进行加密,使业务数据只有在解密的条件下才能使用,同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身份认证和内容检查,控制一些软件的安装,尤其是数据库系统软件,以防止利用数据库系统打开帐套数据库进行非法篡改。

      3.3加强信息系统内部审计,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师比外部审计人员更了解本单位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因此加强内部信息审计更能起到加强控制的作用。主要目标有,(1)评价电子数据的真实、完整性。(2)分析信息系统的薄弱环节。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是否规范,系统重要功能尤其是校验功能是否缺失等等,发现薄弱环节,能加强信息系统的内控建设。(3)发现信息系统的非法功能和漏洞。应通过审计信息系统对系统功能的测试以及计算机数据审计发现的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反推出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非法功能和漏洞。

第2篇:财务舞弊论文范文

      【关键词】 博弈论; 混合策略均衡; 上市公司; 财务舞弊; 管理舞弊

      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背景分析

      财务舞弊又称为财务欺诈,是指为获得非法利益采用不法手段所实施的故意行为。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中一般表现为有目的的欺骗或故意谎报重大财务事实的不诚实行为。根据舞弊层次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非管理舞弊(Employee fraud)和管理舞弊(Management fraud)。非管理舞弊是公司内部的雇员以欺骗性的手段不正当地获取组织的钱财或其他财产的行为。管理舞弊是管理当局蓄谋的舞弊行为,主要目的是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费用,通过公布的误导性或严重扭曲的财务报告来欺骗投资者和债权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主要是以管理舞弊为主。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至今有二十年的时间了,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市场规模,积累了一些证券市场交易的经验,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二三百年的证券市场发展历史,中国证券市场还非常年轻。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其市场体系和相关的证券交易法律法规制度还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象比较突出,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比较典型的有银广夏。银广夏公司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进行财务舞弊,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隐瞒下属公司的设立、关停情况,虚假披露配股资金使用情况及对外投资情况等违规事实。通过对各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综合分析,引发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环境因素、内在机制和外在因素等。

      二、博弈论分析的基本原理

      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以达到取胜的意义。博弈论思想自古有之,如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可以成为最早的一部博弈论专著。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博弈论基本原理,宣告博弈论的正式诞生。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博弈论方法应用于经济领域。1950年,纳什提出纳什均衡概念及存在定理,加上塞尔顿、哈桑尼对博弈论进行的完善和补充,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学科。

      一般认为,博弈主要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它们的区别在于相互发生作用的当事人之间有没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如果没有,就是非合作博弈。由于合作博弈论比非合作博弈论复杂,在理论上的成熟度远远不如非合作博弈论,所以非合作博弈应用比较广泛,经济学家们所指的博弈论一般是非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又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四种,其分别存在相对应的均衡概念为: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subgame perfect Nash equilibrium),贝叶斯纳什均衡(Bayesian Nash equilibrium),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perfect Bayesian Nash equilibrium)。

      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博弈分析

      (一)上市公司与证监会之间的博弈

      1.基本假设

      假设1:证监会的目标是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进行监管;理性假设,假设证监会和上市公司都是理性人,上市公司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假设2:在上市公司财务行为博弈中,参与双方为证监会和上市公司,各有两种战略选择:监管与不监管,舞弊与不舞弊,两者之间存在着混合纳什均衡,上市公司对证监会的监管方式是可以预测的。

      假设3:假定上市公司为风险中性者,监管的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证监会和上市公司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假设4:证监会和上市公司所采取的行为具有可测性,对所获得的收益是能估计的。

      假设5:本模型只考虑现行制度下的公司监管情况,并排除了上市公司用舞弊收益贿赂政府人员等特殊情况。

      2.博弈模型的建立

      上市公司对于财务报告可以采取两种行为,即“财务舞弊”和“财务不舞弊”两种策略,证监会也有两种可选择的结果:“监管发现上市公司舞弊”和“不监管上市公司舞弊”。如果证监会的财务监管制度是完备的,则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和“财务不舞弊”总能依法鉴别。但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还不成熟,证监会的监管制度并不完善,所以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也有未发现的时候。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一次博弈会出现以下四种结果:一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证监会没有监管;二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证监会监管发现舞弊行为;三是上市公司没有舞弊,证监会产生监管行为;四是上市公司没有舞弊、证监会没有监管。

      假定上市公司以p概率进行财务舞弊,证监会以q的概率进行监管。上市公司的正常收入为R,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所获得的额外收益为f,政府监管所产生的监管成本为C,上市公司舞弊被政府发现所处罚的成本为B,M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所产生的道德成本,S为上市公司舞弊带来的社会损失。

      可以建立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模型如图1:

      3.博弈模型的求解

      对支付矩阵进行分析知,该博弈过程不存在纯策略的纳什均衡,现从定义出发求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假定上市公司以p概率进行财务舞弊,则不舞弊的概率为1-p。假定证监会以q的概率进行监管,则不监管的概率为1-q。

      企业的期望盈利函数为:

      U0=p〔q(R+f-B-M)+(1-q)(R+f-M)+(1-p)(qR+(1-q)R〕

      =-qpB+pf-pM+R(1)

      企业目标是实现期望盈利最大化,对(1)式求导:

      5.博弈结论解析

      对上市公司而言,对p进行分析可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概率与证监会的检查成本成正比,当证监会不容易进行检查(比如检查成本很高)时,上市公司多倾向于财务舞弊排污;上市公司的舞弊概率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处罚成本、道德成本成反比,即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处罚加大、或者道德成本增加时,上市公司倾向于减少财务舞弊。

      对证监会而言,对q进行分析可知,证监会监管概率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收益成正比,即财务舞弊收益越高,上市公司倾向大于财务舞弊,则证监会更倾向于监管;证监会监管概率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处罚成本、道德成本成反比,即上市公司舞弊后所受处罚越重、道德成本越高,上市公司越不敢舞弊,证监会也就可以相应降低监管力度。

      四、针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上市公司与证监会之间的博弈理论分析,根据得到的结论以及分析的结果,为了更加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发生,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通过建立有效的制衡、约束和监督检查机制,如公司治理结构来完善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的关系;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完善监事会组织结构,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同时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程序和事后检查程序,强化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减少财务舞弊的机会。

      (二)提高证监会的业务水平,减少监管成本

      根据模型的分析结论,上市公司可以知道证监会的监管成本高低,如果证监会的监管成本较高,则上市公司管理层可以理性判断,证监会将会减少财务监管的概率,将促使上市公司想方设法进行财务舞弊,获取经济利益。证监会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提高证监会的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才能有效促使上市公司减少财务舞弊。

      (三)提高财务舞弊的处罚成本

      模型结论表明,随着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处罚金额的增加,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将降低。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经验,上市公司一旦发现财务舞弊,则公司董事会、管理层、会计事务所等相关负责人员及机构将有可能被处以非常重的处罚,包括巨额罚款、刑事处罚等,我国证监会可以借鉴相关经验,在法律范围内进一步提高财务舞弊的处罚力度和成本,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

      (四)健全相关索赔机制,减少财务舞弊的收益

      模型结论表明,财务舞弊收益越高,上市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越大。证监会只有通过健全相关索赔机制,对发现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进行索赔,比如鼓励和支持广大股民或投资者获得合理赔偿,降低股民或投资者的索赔成本和难度,将公司通过财务舞弊获得的既得收益吐出来,减少财务舞弊的经济收益,以降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

      (五)提高财务舞弊的社会道德成本,同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模型结论表明,随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社会道德成本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可能性也将降低。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等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在企业界内部形成企业主和公司管理层诚信经营、诚信财务的良好社会风气,对财务舞弊的企业主、管理人员形成强大的社会道德压力,使其在业界难以立足,无法发展,以此促使企业主、管理人员减少财务舞弊的可能性。

      企业主和管理层的道德因素在上市公司舞弊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健全职业道德体系,应在建立职业道德规范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企业主、管理层、会计师遵守职业道德情况的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表彰或惩罚。可以将奖惩机制与会计师职业道德要求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体现了义利统一的原则,使职业道德具有某种强制性,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财务舞弊事件的减少。

      (六)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外部监督

      相关政府部门如财政局、审计局等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更换机制,建立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负责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制度;优化执业环境,使注册会计师在实质上能够保持独立;加强各级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 苗润滋,崔元鹏.博弈论视角下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1).

      [2] 程春晖.博弈论与财务报告研究[J].会计之友,1998(6).

      [3] 刘一天,张大为.基于博弈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5).

      [4] 张佩.基于博弈论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9).

第3篇:财务舞弊论文范文

      关键词:公司治理;财务舞弊;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103-04

      一、问题提出

      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报告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皆以公司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可见财务报告对于证券市场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中国发展还不长的证券市场中已经频频出现财务报告造假舞弊的行为,屡禁不止,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经过大量的中外研究发现,财务舞弊的成因是多元化的,并且舞弊的手段也是越来越高明,如今财务舞弊成因的研究已经扩展到公司治理这一企业制度层次。公司治理结构,指为实现公司目标经营业绩,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基于委托责任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结构性制度安排。公司治理优势在于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公司的良性运转和高效经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换言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能有效抑制财务舞弊的发生,因此对公司治理和财务舞弊的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股东大会会议次数对财务舞弊的影响

      股东追求的经营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在公司治理中股东不参与经营,为了关注公司的运营状况,监督管理层是否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股东会用投票权来进行约束。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越高,公司财务舞弊被发现的可能性越大,财务舞弊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本文以股东大会会议次数来衡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程度。因此,提出第一个假设:

      H1:股东大会会议次数越多,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越低。

      (二)董事会特征对财务舞弊的影响

      董事会作为代表股东的公司最高决策机构,既是股东会的人,又是经理层的委托人,在公司治理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具有战略决策职能和监督职能,其中之一即为确保公司会计和财务报告制度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董事会特征主要包括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和独立董事比例等特征。

      在董事会规模方面,Jensen(1993)认为,相比大规模的董事会,小规模的董事会在信息沟通方面有着比较优势,因此能更有效地控制经理人的财务舞弊行为。Yermark(1996)的研究也表明小规模的董事会对公司的发展更有利。然而Core(1999)却认为公司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业绩没有明显的关系。

      在董事会会议次数方面,与股东大会类似,在一定程度上,董事会会议次数代表着董事成员的勤奋程度,会议次数越多,董事会成员之间有更多的机会来讨论并完善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而可以减少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而董事会意识到企业内部控制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财务舞弊行为时,董事会会议次数通常较多,目的是纠正已经发生的舞弊行为。

      在独立董事比例方面,按照董事与公司的关系划分,一般将董事分为内部董事、有关联的外部董事和无关联的外部董事(也称独立董事)。Fama and Jensen(1983)认为在董事会规模既定的情况下,董事会的独立性是保证董事会监督职能的关键因素。独立性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它可以确保董事会在利益相关者做最佳利益行动时保持足够的客观性。Beasley(1996)研究发现,未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比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有更大比例的外部董事。Dechow,Sloan and Sweeney(1996)、Persons(1996)和Sharma(2004)等实证研究表明,董事会中内部董事占多数的公司更可能发生财务舞弊,独立董事的介入有助于抑制经理人的财务舞弊行为,而且随着独立董事数量的增加,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就会下降。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2:董事会规模越大,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越高。

      H3:董事会会议越多,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越低。

      H4:独立董事比例越大,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越低。

      公司领导权结构是指公司的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由一个人兼任。Molz(1988)认为两权合一会削弱董事会的监控功能,公司倾向于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公司的透明度。Beasley(1996)和Persons(2006)实证研究发现,两职合一影响内部监控和信息披露质量,两职合一与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与财务舞弊正相关。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意味着总经理自己监督自己,这与防止总经理自利的目的相违背,会削弱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增加舞弊发生的概率。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5: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越高。

      (三)监事会特征对财务舞弊的影响

      监事会不仅对经理人员进行监督,还对董事会成员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审查,这可以防止董事与经理人之间的合谋。类似于董事会的监督效率,监事会的监督效率受到监事会规模、监事会会议次数的影响。一般地,规模较大的监事会在专业、经验、信息等方面可以互补,也不容易被强势的董事会、经理人员所牵制,这有利于发挥监督作用;活跃的、积极的监事会有更多的机会发现经理人、董事成员的不当行为,能够更有效地监管管理层;激励机制可将监事会成员的利益与股东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励强度大的监事会有更强的动力维护自己利益和股东利益。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6:监事会规模越大,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越低。

      H7:监事会会议越多,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越低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09—2010年因财务舞弊而受到证监会、上交所和深交所行政处罚、通报批评和公开谴责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分为财务舞弊公司和非财务舞弊公司。

      财务舞弊公司是因财务舞弊而受到证监会、上交所和深交所行政处罚、通报批评和公开谴责的上市公司。剔除了金融保险行业的公司、资料不全的上市公司和未找到配对样本的上市公司。

      对于非财务舞弊的配对公司,按照如下标准进行选择:(1)配对样本必须为没有受到沪深交易所、证监会谴责,所选用财务年度的审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应与财务舞弊公司处于同一上市地(上交所或深交所)。(3)与财务舞弊样本处于同一行业(证监会的CSRC 行业代码)。(4)总资产与财务舞弊样本公司的总资产相当。合计总样本为96家上市公司。本文数据来源于国泰君安数据库及证监会网站、上交所网站和深交所网站。

      (二)变量解释

      四、实证分析

      以上两个表格对财务舞弊公司和非财务舞弊公司样本各指标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性统计。两组样本的总资产均值几乎相同,体现了样本挑选的标准。董事会人数、董事会会议次数、公司规模和净资产收益率都存在显著差异。可见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董事会人数和董事会会议次数反映了董事积极沟通并参与公司的治理,沟通次数越少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二)回归结果分析

      从上面的回归结果看出,股东大会会议次数和董事会会议次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可见当公司出现财务舞弊状况时,股东会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整顿公司出现的财务问题,通过增加会议次数来增加股东沟通次数,次数越多越有可能商讨出制止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对策,使公司步入正轨,防止其侵害股东利益。而其他解释变量都不显著,这说明这些指标不能成为解释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因素。在控制变量中,公司规模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公司规模越大越不可能发生财务舞弊,这可能是因为公司规模越大,各种规章制度比较全面,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比较完善,公司越不容易发生财务舞弊。

      五、结论、建议及局限性

      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和财务舞弊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形成的结论主要有:股东大会会议次数与财务舞弊之间是显著负相关,董事会会议次数与财务舞弊显著负相关。

      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对策来防范财务舞弊风险。(1)保证股东大会次数,降低中小股东的监督成本。中小股东由于持股数量少,用手投票所得到的利益与其对公司实施监督所负担的成本严重不对称,因此更愿意搭便车来分享其他股东监督所带来的利益而不用承担任何成本,因此降低中小股东的监督成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比如,发展机构投资者,使中小投资者通过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召开股东大会必然会产生不小的成本,因此为了保证股东大会的次数,我们要改革上市公司的投票表决制度,采用成本更低廉的投票方式,如网络股东大会与电子投票权。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股东大会的会议成本,而且可以保证股东大会的次数,从而降低财务舞弊发生的风险。(2)进一步提高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效率。从本文的研究结果看,无论是独立董事还是监事会在抑制公司财务舞弊上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将财务监督权同时赋予两个监督主体可能是公司内部监督体系效率低的重要原因。实际上,由于独立董事聘用机制、激励机制等原因,他们没有激励来监督非独立董事与管理层、监事会成员的履职情况,对公司监督体系效率的改善几乎没有绩效。可以考虑不将监督职责赋予给独立董事,而只发挥其专业咨询功能,在公司中建立以监事会为核心的监督体系,以在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之间形成良好的内部制衡机制。

      由于公司治理特征包括多个环节,每个环节有多方面的特征,本文只是选取了主要环节的主要方面的指标开展研究,未能完整反映公司治理结果对财务舞弊的影响。且在公司治理指标收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还有作者统计水平有限,因此回归结果没有预期那么显著。

      参考文献:

      [1] 徐文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1-14.

      [2] 陈亚平,赵刚.浅议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123-124.

      [3] 梅丹,王瑞雪.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舞弊关系的实证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4):113-119.

      [4] 杨盈盈.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防范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34-37.

      [5] 黄新建,吴江,付利.治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5):135-136.

      [6] 顾艳玲.中国上市公司2004—2009年财务舞弊行为研究[J].财会研究,2010,(23):48-51.

      [7] 杨慧辉.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效率对财务舞弊行为的影响[J].现代财经,2010,(11):81-86.

      [8] 李育红.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基于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1,(2):69-75.

第4篇:财务舞弊论文范文

      综观民间审计的发展历程可知,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与舞弊密切相关,查找舞弊一直是审计的主要目标,注册会计师审计也不例外。无论是英国民间审计阶段还是美国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和现代财务报表审计阶段,无不把舞弊审计作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内容,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舞弊审计的重要程度的认识不同而已。在民间审计的早期,由于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和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投资者直接从事主要的管理工作,财务报表使用者群体比较小,舞弊审计的需求相对不足,当民间审计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企业舞弊现象十分突出,绝大多数舞弊行为会直接产生财务后果,从而影响财务报表,审计期望差距被逐渐拉大,因而舞弊审计重新受到关注和重视。为此,美国还专门成立了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并建立了相应的考试制度,可见美国对舞弊审计是十分重视的。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监管力度还很不够,导致舞弊现象十分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我国积极开展舞弊审计特别是舞弊专门审计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有效地开展舞弊专门审计,笔者认为,首先要正确认识舞弊审计和一般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然后才能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审计程序。

      一、舞弊审计的含义

      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按照舞弊人员在公司中的级别可将舞弊分为管理舞弊和员工舞弊,前者主要是管理者通过误导性或严重歪曲事实的财务报告欺骗会计报告使用者,后者是指内部员工以欺骗手段获取公司钱财的行为;舞弊按对象又可分为财务报告舞弊和侵占资产舞弊。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以及认识上的时滞性,关于舞弊审计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美国以及国际审计准则只是指出审计人员对于舞弊审计的责任,并指出其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并未提及舞弊审计的确切概念。2002年10月15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准则第99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中指出,注册会计师在例行财务报表审计中应当关注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舞弊审计的实施是为了形成财务报表是否公允的审计意见。也就是说,这时的舞弊审计是财务报表审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并不会专门为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舞弊以及舞弊的后果发表审计意见,只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中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充分关注舞弊,并声称注册会计师并无责任专门对舞弊实施审计。我们把这种形式的舞弊审计称为舞弊关注审计。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和美国的审计准则类似,与之相关的舞弊审计也属于舞弊关注审计。按照现行审计准则的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目标是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没有提出要求让注册会计师查找舞弊。但在当今企业舞弊手段十分高明和串通舞弊现象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仅仅关注舞弊而不对舞弊实施专门的审计程序,这样的报表也不可能是合法和公允的。因此,在特定的情况下,仅实施舞弊关注审计是不够的!有时会自欺欺人,这就需要实施舞弊专门审计。舞弊专门审计需要注册会计师对舞弊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开展相对详细的舞弊调查以确认舞弊事实并出具审计意见。

      二、舞弊专门审计的特点

      只有正确认识舞弊审计的特点才能够帮助注册会计师有效地设计舞弊审计程序,舞弊审计的特点应该从与财务审计的区别中去识别。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曾在1998年的《SAS82号通知》中列举了舞弊审计和财务审计的主要区别,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审计目标上

      财务审计是通过审计证据来支持注册会计师关于财务报表是否合法和公允的审计意见;而舞弊审计的目标是通过证据判断舞弊是否存在以及谁是舞弊者。

      (二)在审计原因上

      财务审计通常是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舞弊审计是通过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的人充分的预测后,确定舞弊已经、正在或将要发生。

      (三)对于管理者价值上的区别

      财务审计是对管理者提供给第三者的财务信息提出信用保障;舞弊审计是断定舞弊是否存在以及谁是责任者。

      (四)证据来源上的区别

      财务数据是财务审计证据的主体;舞弊审计的证据往往更为宽泛,不仅仅来源于财务数据,还包括内部文件审查、公共文件审查和会见当事人等非财务证据。

      (五)证据充分性上的区别

      财务审计在大多数情况下,依赖审计师有说服力的证据;舞弊审计中审计师必须获取充分的证据保证自己所做的舞弊结论免受指责。

      舞弊审计需要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它更多的是一种直觉判断过程,不能仅仅依赖于准则或书本知识来实施。这也是笔者强烈呼吁开展舞弊专门审计的原因。所以舞弊审计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它不能采用单一固定的思维模式,需要寻找例外和古怪的事项。

      三、舞弊专门审计程序的设计

      舞弊审计程序的选择要根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也应该选用财务报表审计中规定的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等程序。要选择正确和适当的审计程序,首先必须了解舞弊及其审计的一般规律。

      (一)舞弊三角理论

      根据美国舞弊会计学家W.Steve.Albercht于1995年提出的舞弊三角理论,认为舞弊是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的综合结果。审计师在进行舞弊审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三角的三个顶点。

      1.舞弊事件在企业不是呈指数增长,但它造成的损失却是呈指数增长。

      2.管理舞弊最主要的计谋是与“使利润平滑”或达到某种预期,而员工舞弊最普遍的计谋是与各种支出相关。

      3.会计类型的舞弊更多的是缺乏控制而不是控制不严。

      4.会计舞弊常常是偶然被发现的,而不是通过财务审计的目的或审计计划发现的。

      5.舞弊审计和财务审计相比,更多的需要直觉和推理。

      6.舞弊审计需要更多地放在例外事项上,而不是错误与舞弊。

      7.预防舞弊要有适当的控制,重视舞弊环境。

      8.舞弊审计重视细节,任何证据都不能因为其太小而被忽视,而财务审计在收集证据的时候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和遵循重要性原则。

      9.注册会计师判断舞弊基本推理方式是“疑罪从有”而不是“疑罪从无”,注册会计师要大胆怀疑存在舞弊,然后通过收集证据证实舞弊的存在。

      (二)舞弊审计的一般规律

      1.了解舞弊环境。舞弊环境是舞弊生存的土壤,虽然舞弊环境的存在并不一定说明舞弊行为一定会发生,但它增加了舞弊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因此要重视对舞弊环境的了解。美国管理顾问波罗格纳对舞弊环境线索做了以下总结:管理方式上是独裁式的舞弊时可能性比较高;以利润为中心绩效考核方式舞弊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以金钱为主要激励方式比其他方式的舞弊可能性大;以经济的、政治的、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信仰比更重视社会的、精神的和团队意识的价值观和信仰更容易发生舞弊。审计师一般要实施检查文件或记录以及询问程序来对舞弊环境进行了解。比如,通过检查企业章程、阅读会议记录了解组织管理方式以及绩效考核办法;通过询问了解企业文化,了解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和信仰等。

      2.了解舞弊预警信号,评估舞弊风险,证实舞弊。舞弊预警信号有很多,对其分类也众说纷纭。以美国“四大”之一的Coopers&Lybrand为例,该公司列举了29个舞弊风险预警信号,以提醒审计人员注意可能存在舞弊。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黄京菁博士将舞弊预警信号分为三大类:管理层、组织层预警信号,与客户交往中的预警信号以及会计中的线索。这种分类比较易于理解,更为详细,可以帮助审计师查找舞弊。(1)在信号当中包括高管人员有舞弊或其他违规等不良记录;董事会频繁改组高管人员的报酬以财务业绩为基础,重大决策由少数关键人物左右,对倡导正直诚信的文化氛围缺乏兴趣;组织结构过于复杂;内部审计机构缺失或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行业萧条等。(2)与客户交往中的预警信号包括与事务所高度紧张或过于密切;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对某些重大问题有不同解释或模棱两可;员工透露存在管理舞弊的信息;某些员工拒绝接触或回答审计师;管理人员对审计人员的态度发生重大转变等。(3)会计中的线索包括收入和费用的比例严重失调;资金紧张;经营业绩与预测惊人地一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每年为负值;对外报告的信息是建立在高度主观的估计和判断之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过非标准审计报告等。在此阶段,审计人员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实地观察客户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经营场所或设施、检查文件、记录或内部控制手册、阅读管理层编制的相关管理报告、重新执行控制程序等手段,以识别和评估舞弊风险。当然,舞弊审计程序与传统的财务审计程序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执行程序的着眼点不同以及执行时间不同而已。由于舞弊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不同以及舞弊本身的特性,如果中规中矩地实施这些程序经常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笔者根据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介绍一些有助于发现舞弊事实的延伸性程序(或称专门程序)。这些延伸性程序的实施需要审计人员丰富的想象能力和立体思维。这些延伸性程序包括:对那些平时认为风险程度较低的账户或交易进行实质性程序;对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组成部分实施审计程序;突击实施审计程序;运用不同的选样方法等。例如:审计人员在监盘完现金盘点以后再选择一个特定时点进行亲自盘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分析性程序在发现管理层舞弊的过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实施阶段,分析性程序的运用不是硬性的,要求注册会计师根据有关情况选择实施。但在舞弊审计中除非有特殊情况,都应该采用分析性程序。因为管理层可以操纵某些财务信息或非财务信息,但是不可能操纵全部业务信息,由于不同信息之间往往存在内在的联系,因此,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分析程序识别异常的交易、事项、金额、比率或趋势等。分析性程序可以是在舞弊审计的初期,也可以是在舞弊审计的末期,在初期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舞弊线索,而在末期可以帮助审计人员确定是否还存在其他未被发现的舞弊。由于分析性程序通常需要运用高度集合的数据,它的结果仅能提供一个关于是否存在舞弊的基本信息,审计人员往往还需要将分析性程序的结果与所获取的其它信息一起考虑,这些信息可以证实或否定舞弊的存在。

      四、舞弊专门审计报告的出具

      由于舞弊审计中的业务活动性质千差万别,以及舞弊审计报告作用的限制;又由于舞弊审计报告使用人的特殊性,舞弊审计报告应该是类似管理建议书式的详式报告形式,报告的格式同样要求双方事先以业务约定书限定。舞弊审计报告的基本格式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标题、委托人、正文、附件、审计小组负责人签字和报告日期等五个组成部分。除正文部分和例行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不同之外,其余的部分大同小异。以下主要谈谈正文部分的撰写内容。首先应该阐述被审计事项的背景,使读者对被审计事项有一个清晰的理解。这些背景资料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进行舞弊审计的原因是什么等;然后应当介绍具体实施情况,说明审计的程序、审计的依据等内容;紧接着要详细说明审计发现事实,以及导致该事项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最后形成审计结论。陈述审计事实和形成审计结论是正文的主体,需要占用很大的篇幅,是直接体现审计报告价值的核心部分。

第5篇:财务舞弊论文范文

      关键词:财务舞弊;舞弊动机;Logistic回归

      引言

      自1720年在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舞弊案―“南海泡沫”事件以来,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问题就成为了投资者和债券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世界各国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但是,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相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从国内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一直没有间断过。先是90年代初期的深圳原野、长城机电、中水国际集团“三大虚假验资案件”;随后1997年、1998年又发生了新“三大案件”―琼民源、红光实业和东方锅炉。进入21世纪,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件被揭露。2000年,郑百文、黎明股份、猴王股份案件的余震还未消失,2001年又曝出麦科特造假,之后的银广夏风暴更是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推到了高潮。2002年锦州港、宇通客车等上市公司相继走上了财务报告舞弊的审判台。2006年,华源制药、天颐科技、中捷股份等诸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也相继浮出水面。

      从国际来看,被誉为现代治理结构典范的美国也逃脱不了虚假会计信息的愚弄。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查处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范围和规模超过了大萧条以来的任何时期。继安然公司由于财务报告舞弊被揭露而宣告破产以来,此类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微软、迪斯尼等著名公司也纷纷曝出财务报告舞弊丑闻。与此同时,一大批会计师事务所,甚至包括安达信等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也受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牵连。

      国内外发生的重大财务报告舞弊事件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它使得广大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打击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信心,极大地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如何防范和识别财务报告舞弊、提高解读会计信息能力成了所有投资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正是在总结已发生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的动机、手段、表现等的基础上,建立判别模

      型,来鉴定是否存在财务舞弊,为投资者判断公司价值提供参考。

      一、样本的选择

      1.舞弊样本的选择依据:

      ①为了更好地考察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特征,本文选取在深沪两市发行A股且因财务报告舞弊而被公开处罚的上市公司;

      ②由于中报披露的财务数据有限且未经审计,所以中报舞弊样本予以剔除;

      ③以一个公司的一份年报作为一个样本,如果该公司连续几年舞弊,则分别作为各年度的舞弊样本。

      2.控制样本的选择依据:

      已有的研究表明,行业因素是影响舞弊发生可能性的因素之一,因此为了控制行业因素的影响,我们为每家舞弊公司选取了一个控制样本,选取依据如下:

      ①选择与舞弊样本公司舞弊年度期末资产总额相接近、同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此处的行业分类是依据中国证监会2001年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该依据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经营业务相近似的原则;

      ②剔除曾因财务报告舞弊而被证监会处罚或考察期间被ST、PT的上市公司;

      ③剔除考察期间被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

      如果仍有多家符合要求,则选择与舞弊样本公司在同一交易所上市且上市时间最相近的那家公司为控制样本公司。

      根据以上标准,我们得到了61个舞弊公司和61个控制样本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有的上市公司连续几年舞弊,本文是把连续几年舞弊作为不同的样本,所以最后舞弊公司数据有87组,相应的控制样本数据也有87组,总共有174组样本数据。

      3.省略info.省略)、上市公司资讯网(省略)披露的舞弊公司。

      本文所用的公司财务指标数据源于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CCER)。

      二、指标选取

      为了更好的选取判别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指标,有必要先总结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从而总结出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对应指标可能存在的差异,进而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判断是否存在显著差别,进而筛选出有显著差异的指标,从而选入模型的判别变量,再做进一步的计量经济检验与筛选。

      总结舞弊样本,舞弊手段主要有以下方式:虚假确认收入、提前确认收入、少计费用损失或推迟确认费用损失、虚增或虚减资产利用关联方交易,调控“账面利润”、隐瞒重大事项。

      在总结上述样本舞弊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舞弊公司的收入、费用、资产的增长率将外在表现可能出异常;相关的表征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等财务指标也可能表现出异常,同时结合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体系,初步选定下列指标,进一步做Wilcoxn符号秩检验,检验舞弊公司和非舞弊公司对应指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X1速动资产占总资产比例;X2流动资产/流动负债;X3负债/资产;X4(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总资产;X5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6主营业务收入/资产;X7主营业务成本/存货;X8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X9净利润/净资产;X10(本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X11(本期净资产-上期净资产)/上期净资产;X12(本期资产-上期资产)/上期资产。

      三、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识别问题,研究变量的取值只有两类情况,即“是”与“否”。对于二分类变量的分析,逻辑斯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逻辑斯特(Logistic)回归模型的理论前提比较宽松,没有关于分布类型、协方差阵的严格假定,方程的回归系数可以解释为一个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几率对数的改变值,适用于因变量为二值的情况,本文的因变量具有二分类特点,故采用逻辑斯特(Logistic)回归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识别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接下来的研究将两类样本按0,1分组,1为舞弊公司,0为非舞弊公司,采用R软件对数据的均值、中位数进行配对样本Wilcoxon(威尔科森)符号秩检验,检验舞弊公司和非舞弊公司对应的指标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筛选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以进一步研究。处理结果见表。

      描述性统计结果

      组别

      自变量

      平均数中位数V统计值Wilcoxon检验(P值)

      舞弊样本控制样本舞弊样本控制样本

      X10.175411630.1761717530.1776251430.12457666123130.04584

      X21.853443671.8584257891.4281.30542105

      0.2100

      X30.487263210.4896455540.41380.46871851

      0.6060

      X40.110778890.1036946340.225831360.2678271414020.985

      X50.006101590.0047791270.0465096840.05985754613410.9924

      X60.724722980.7197531380.67730.5782

      2576.50.002541

      X73.757441373.7855832341.94323.52531188

      0.999

      X86.853019546.9197714892.54244.4957

      8521

      X90.654142520.6600119830.07160.0825

      14220.9814

      X10-0.02742873-0.035503779-0.02350.1234

      12400.9978

      X11-0.00967471-0.0208249970.01320.0507

      14110.9835

      X120.089249420.0868844760.00890.0857

      12240.9983

      注释:①Wilcoxon(威尔科森)符号秩检验是用来检验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上表检验时的零假设H0:舞弊样本与控制样本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备选假设选单侧检验H1:舞弊样本大于非舞弊样本。计算出的P值与设定的置信水平比较,一般当P指较小时就拒绝H0,接受H1,即认为舞弊样本大于控制样本;当P值较大时则反之,认为舞弊样本显著小于控制样本。

      从表中可以看到,舞弊公司样本和控制公司样本的流动比率X2、资产负债率X3指标检验的P值为0.21、0.606,判断两样本这两个指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我们还可以看到,在0.05显著性水平下,X 1、X 6通过 Wilcoxon秩检验,表明舞弊样本明显大于配对样本;同时可以看到,X4、X5、X7、X9、 X10、X 11、X12检验结果的P值显示都较大,则认为舞弊样本显著小于非舞弊样本。

      通过上述的Wilcoxon(威尔科森)符号秩检验,我们剔除了变量X2、X3,余下的变量进入下个环节的计量模型,进一步检验筛选。

      四、实证结果

      通过对样本数据建立逻辑斯特(Logistic)回归模型,逐步进行计量检验和经济检验,最终得出模型结果如下:

      Inp1-p=0.383584-0.225912×X3-0.308375×X4-0.509695×X5+0.449402×X6+0.002570×X7+0.008000×X9-0.078983×X10+0.08250×X11-0.133493×X12

      逻辑斯特(Logistic)回归模型判别结果统计

      判别结果

      样本公司类别舞弊非舞弊判别准确率

      舞弊公司(87家)57家30家(误判2)65.52%

      非舞弊公司(87家)12家(误判1)75家86.21%

      总体判别正确率75.86%

      注释:①误判有两种;误判1为弃真(即把非舞弊的误判为舞弊的);误判2为取伪错误(即把舞弊的判别为非舞弊的)

      ②总体判别正确率=判别正确的数目/总样本数

      五、结论

      本文在总结舞弊公司舞弊的动机、手段等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体系,初步选出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营运管理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的指标,再经过Wilcoxon(威尔科森)符号秩检验,筛选出舞弊公司和非舞弊公司有显著差别的指标,筛选进入判别模型做进一步的筛选和剔除,最后建立逻辑斯特(Logistic)回归模型,并检验判别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总体准确率达到75.86%,模型的准确性相对还可以接受。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有条理地筛选出表征舞弊公司和非舞弊公司差别的指标,进一步建立计量模型,逻辑条理清楚、说服力强。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建立判别模型时,选入的指标仅考虑了相关的财务指标,未考虑到公司的股权结构、董事会构成等可能同样影响舞弊判别的指标,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进一步可以考虑这些因素数量化加入模型,提高模型判别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曹利,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的实证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11月

      [2]朱敏,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方法及模型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

      [3]白春影,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特征的识别,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

      [4]Beneish,M.D.The Detection of Emaing ManiPulation[J].NBER Workring Paper,1999

      [5]Bell,T.B.&Carcello,J.V.A deeision aid for aeeessing the likelihood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J],Anditing,2000,19(Spring):169一184.

第6篇:财务舞弊论文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 财务舞弊 会计

      自1978年,中国施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小企业的数量日渐增多。通过三十几年的开展,截止到2012年末,中小型公司总数现已超越5000f家,中小公司俨然现已成长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开展的首要驱动力。但是在当今社会中充斥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以及令人措手不及的财务舞弊。在这其间,有一有些公司完好无损的生计了下来,但是有许多的中小公司都因为无法避免财务风险而破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财务舞弊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财务舞弊的存在,无疑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影响。

      首次公开募股(全称 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 IPO)是指股份有限公司面向广大社会公众投资者首次公开招股募集资金的方式。 而财务舞弊,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应的故意行为,主要利用现行会计准则、公司法、证券法等的灵活性以及法律本身的不完善,有目的的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和处理手段。其具体表现为,采取故意制造错报或漏报、钻制度空子、篡改凭证甚至伪造内外部证据的手段,更改账表进行有益掩饰,歪曲和欺骗,从而使得会计报表呈现一片利好。

      对于IPO财务舞弊的动因理论,国外的研究目前经已相当成熟丰富,理论之间更体现出了其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财务舞弊三角形理论经美国的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于20世纪50年代进行研究提出后,由Albert博士等(Albert,Wernz and Williams,1995)发展完善,将财务舞弊的产生要素分为:压力、机会与借口。财务舞弊的GONE理论由Bologua等人(1993)提出,他们认为舞弊主要由G(Greed:贪婪)、O(Opportun ity:机会)、N(Need:需要)、E (Exposure:暴露) 四种因子组成,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 密不可分,一同决定了舞弊的风险程度与财务舞弊的风险。其中三角理论与GONE理论对于人的心理及行为表示了重视,而风险因子理论则在此基础上结合了组织管理进行研究,使得其结构更为完整。基于良好的动因理论研究上,对于源头防范治理财务舞弊的对策也提供了不少基础。

      而国内的动因研究同样地也多为基于欧美的研究理论上展开,企业组织通过构建四道防线来预防并抑制财务舞弊的发生。该四道防线中正包含了下文需要展开讨论的内部审计,由此也可推断,企业内部审计机制的良好有效运行,对于范财务舞弊的发生有着一定的作用。COSO在1999年了存在会计造假行为的近200家企业的研究结论,调查结果显示:舞弊几乎都涉及高级管理人员,并且大部分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对风险的管理不够重视。国内不少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与审计委员会为从属关系,由此亦可一定程度上表明审计委员会若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不足,以致内部审计部门缺失应有的职能,舞弊的产生也难以避免。 然而国情不同,证券市场运行的情况差异较大,寻找贴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财务舞弊动因研究则显得更为重要。

      财务舞弊发生的可能性取决于机会、文化、权衡、动机四个因素是否同时具备,缺少任何一个因素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就会降低。IPO财务造假是企业为了尽早实现上市并获取高额的募集资金,在IPO期间不顾一切的寻找规则中存在的漏洞,依据这些漏洞采用对企业比较有利的会计方法,让财务信息远远高于实际的情况以符合IPO审核条件。国内上市公司发生财务舞弊发生的主要因素与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仍存在缺陷,外部监督管制机制不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系统混乱、相互之间失去独立性约束性有关。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内部审计的管理是各个公司进行正常的管理的首要组成部分,渗透到公司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中。内部审计的过程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计和开展,从某种含义上讲,做好内部审计是公司可继续开展的一个关键。关于中小公司来说,这一点尤为首要。中小公司规模小,内部审计的管理也存在许多弊端,公司的财政的管理不当就会对各个方面形成不一样程度的影响,例如财务舞弊现象的产生致使公司决议计划者做出过错的决议计划,影响公司长时间可继续的开展。公司加强内部审计的管理,不仅能操控好公司的财政,公司的财物得到极好的使用,一起也能引导公司走上健康的开展道路,完成公司的效益。所以,做好中小公司的财政的管理,完善中小公司内部操控准则关于中小公司往后的开展尤为首要。

      结论:按照声誉理论,高声誉金融中介机构会选择为财务质量高的上市公司提供服务。然而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舞弊事件中两家金融中介结构失职行为的研究。笔者发现金融机构声誉机制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并没有较好地起到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作用。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证券市场上金融中介机构服务价格管制过于严格,较高的声誉不能带给它们相对较高的收益。因此,高声誉的金融中介机构不能产生有效激励去监督上市公司行为,它们关注的是上市公司承销资格的获得,而对其声誉资本的投资与维护并不十分在意。同时,金融中介机构声誉水平的高低并不能代表其负责发行的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好坏。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着高声誉公司承担的上市业务反而更容易出现舞弊事件的异象。

      参考文献:

      [1] 欧阳i。中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服务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第7篇:财务舞弊论文范文

      [关键词] 财务舞弊 治理 案例研究

      一、引言

      财务舞弊这个提法与美国著名的犯罪学研究专家Edwin Sutherl

      and在1939年提出的“白领犯罪”这个概念十分相近,“白领犯罪”是指某个个人或集团在从事高尚行政生涯或进行财务活动时,违反法律的行为。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对财务舞弊的定义是:导致会计报表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认为“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取欺骗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秦江萍和段兴民(2005)的定义是:会计舞弊是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舞弊所下的定义是指故意编造虚假的财务报告,如管理人员蓄意虚报,有时指管理人员的诈骗、盗用资产,有时指挪用公款。

      本文的选题是从舞弊当事人本身来研究舞弊发生的动因,也就是从有可能参加舞弊的管理者、员工、注册会计师等的角度来分析。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上市公司舞弊案件的当事人为什么会参加这些舞弊行为?有没有什么因素使得他们愿意主动实施这些舞弊行为?本文试图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来为我国对上市公司舞弊的治理提供有益的建议。

      二、上市公司代表性财务舞弊案例特征描述

      本文检索了在2002年~2007年7月间来自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 中的舞弊案例,尽量选择了那些证监会公开斥责的或者法院做出判决的,这主要是考虑到所选取样本的可靠性。通过对所搜集到的代表性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上市公司常见的舞弊手法有:

      1.关联交易舞弊。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亏损,虚构利润, 并且未在报表及附注中按规定做恰当、充分的披露。常见的关联交易舞弊手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通过向母公司或非控股公司销售来实现最终的销售。第二种是一些上市公司通过相互间的股权投资或股权转让来产生投资收益。第三种是上市公司通过操纵与关联方之间应各自分摊的销售和管理费用, 实现调节利润的目的。

      2.资产重组舞弊。我国自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 非货币易》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易时,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但在实践中,舞弊者通过操纵并购日期、交易内容和会计方法的选用, 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另一种资产重组舞弊的方法是管理当局利用债务重组中产生的收益对利润进行调节的一种舞弊行为。

      3.虚构业务收入舞弊 。常见的手法有:第一种是增加收入,比如多计收入、提前计算收入、人为创造收入等等。第二种是减少成本,比如推后计算成本;非法地少算或不算成本,例如已被揭露的蓝田股份造假案.上市公司享受了大量广告投入的好处,但广告的费用却基本上由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来承担;合法地少算或不算成本.如股票期权.在使公司员工得到很高的收入的同时.公司财务报表却体现很少的成本。

      4.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常见的舞弊手法有:选用不当的折旧方法;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选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选用不当的合并政策;选用不当的收入、费用确认方法;选用不当的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三、对代表性案例的理论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的参与者一般是人,因而从动因的角度来研究舞弊行为更能解释舞弊发生的机理。研究舞弊动因的理论中比较著名的是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创始人Albrecht博士提出的公司财务舞弊的三角形理论,本文将使用该理论对舞弊案例进行理论分析:

      第一是面临的压力。压力主要包括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1)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经济压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生活的窘迫造成的,另一种是生活中的相互攀比和不断膨胀的私欲所造成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第二种压力。实际上对上市公司的高管来说,只要能够筹到资金,并把年报做的很好看,他就能实现自己的私人利益,比如高工资、奖金、股票期权收益以及职务消费等等好处,因而也就出现虚增收入等舞弊现象。(2)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发生的工作压力是和经济压力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比如,根据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出现亏损或者有一年的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公司将被处以特别处理;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出现亏损,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实际上,无论上述那一中情况出现,都是公司的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等所不愿意看到的,因而一些公司的管理层就不得不用舞弊手段来粉饰其会计报表。

      第二是存在的机会。机会是舞弊行为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的机会主要体现为:

      1.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制度被明确写入有关法规之中, 并在管理实践中广泛地加以推广应用在中国却是近几年的事情。1999年中国证监会在《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要求上市公司本着审慎经营、化解风险的原则建立内部控制制度。1999年10月修订后的新《会计法》要求企业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并在第二十七条中对会计监督制度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2001年6月, 财政部在《会计法》基础上作为其配套性规章另行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基本规范(试行) 》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 》。很多上市公司已经按照有关法规的要求建立起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却存在着利用改制、改组、拍卖、租赁、担保等手段侵吞企业资产、中饱私囊等现象,以及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到国外办理“投资移民”、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等行为。这说明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着很多的漏洞,根本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的高管和进行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作为掌握公司真实会计信息的一方,在向投资者披露财务报告时,有可能会有选择地报告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隐藏不利信息――逆向选择;在管理过程中,有可能会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福利而不是最有利于投资者福利的行为――道德风险。我们上述的很多案例中的管理层都存在着虚假报告财务报表的问题。

      3.审计的不足。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都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基本上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独立性、客观性以及权威性很难得到应有的保证。另一方面,外部审计的委托方往往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而不是股东大会,其直接后果就是管理当局聘请注册会计师来监督管理当局。因而审计意见在很大程度上是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当局妥协后的结果。

      4.工作质量不易辨认。实际上,无论是上市公司的高管的经营活动还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财务报告的活动都是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辨别出来,非专业人士很难看出其中存在的“门道”;他们的这些专业活动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检验出来,投资者等很难在短期内对他们的活动的质量做出判断,这也客观上为他们的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我们搜索的案例中的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有的都要经过4年才暴露,这也说明了这一点。

      5.无知和能力不足。上述的案例中还可以看出,很多上市公司舞弊行为大都由控股股东或者总经理董事长发起,既使上市公司有审计委员会也很难形成有效的监督。另外,由于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舞弊者也未必能意识到舞弊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最后是常见的借口。对于这些财务舞弊行为,一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往往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以自我合理化。比如“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股民的利益”等,这些借口的存在,扫除了舞弊者的心理障碍,使其能够心安理得地进行舞弊。

      四、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的建议

      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舞弊的事实和特征,以及本文分析和讨论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解决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

      1.加强企业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舞弊的产生和周围的环境有很大的联系,一个优秀的员工在特定的环境下也有可能会有舞弊行为。要制定合适的规章制度让管理者、员工以及注册会计师等明白什么可为和什么不可为,以及明确如何落实这些具体的规章制度。

      2.建立和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实际上是财务舞弊行为的先兆。1992年特雷德维委员会下设的发起组织委员会提交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可区分为以下五个密切联系的组成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内控因素的执行力的强化要达到以下的目标:(1)使舞弊难以发生;(2)使舞弊在某些场合下不可能发生;(3)使已产生的舞弊易于发现,并使相关的舞弊责任易于确认。

      3.建立和强化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依附于董事会或者总经理或者公司内的其他职能部门,这无法形成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制约。审计委员中独立专业人士的增加会减少公司财务舞弊发生的概率,独立的审计委员会能够加强董事会对管理当局的监督。

      4.强化外部审计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外部审计人员的独立、客观和公正的地位,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深的职业技能承担着反舞弊的最后希望。社会公众投资者希望通过外部审计,获得客观公正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

      5.加强对上市公司高管的监管。COSO(1999)报告《财务报告舞弊:1987~1997》指出舞弊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常常参与舞弊。一方面,应该掌握高层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管理者的恶癖,比如不诚实、人格异常、说谎,很有可能是舞弊的信号。另一方面,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6.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的改善能够有效地降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概率。一方面要提高司法系统的执法效率。法律制度的有效性依赖于司法系统的执法效率, 当前我国各地区法律制度环境参差不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司法系统执法效率的低下, 以致于为投资者提供的法律保护十分有限。另一方面要改革股东诉讼程序。股东诉讼制度是对中小投资者提供法律保护的最主要事后救济手段。当前, 在投资者保护法律条文制定进展比较缓慢的情况下, 改革股东诉讼程序是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一条捷径。

      参考文献:

      [1]娄权:财务报告舞弊;理论假说与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03,(7):100~102

      [2]勒明:从ROE的实证分析看上市公司的业绩操纵行为[J].中国工业经济,2000,(2):64~69

      [3]李若山祁新娥:对当前我国企业舞弊问题的实证调查[J].审计研究,2002,(2):17~22

      [4]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J].会计研究,2005,(2):64~69,95

      [5]赵德武马永强:管理层舞弊、审计失败与审计模式重构[J].会计研究,2006,(4):16~22

      [6]陈艳利刘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4,(5):85~88

      [7]黄世忠叶丰滢:美国南方保健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剖析[J].会计研究,2003,(6):59~63

      [8]程涛:企业舞弊三角形理论与会计造假[J].广西会计,2002,(4):6~8

      [9]李若山敦牧:企业舞弊与反舞弊的国际理论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9,(1):3~7

第8篇:财务舞弊论文范文

      [关键词] 舞弊 动因 治理

      一、问题提出

      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由来已久,世界各国都深受其害,很多学者都把研究的重心放在此问题上,试图找出一种有效的识别和治理财务报告舞弊的途径。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理论有:德劳伦斯・B・索耶的“舞弊因子学说”、艾伯伦奇特(W.Steve Albrecht)的“三角理论”、G.Jack Bologua, Robert J.Lindquist和Jiseoph T.Wells的“GONE”舞弊理论和伯洛格那的“风险因子说”。

      而在实证研究方面,中外学者主要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和财务状况等方面对影响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然而由于各国国情的差异,各国学者的研究结论有所差别,比如: Warfield等(1995)、Laeven& Levine(2004)等认为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舞弊正相关,而我国学者梁杰、王璇等(200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舞弊显著负相关;又如:Fama&Jense(1983)、Forker(1992)、Dechow(1996) 、Chtourou(2000) 认为外部董事比例、董事会规模和董事会次数均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负相关,而孙永祥(2001) 和沈艺峰等(2002)发现董事会规模和财务报告舞弊可能性正相关,李常青(2004)通过实证检验,表明董事会会议次数与财务报告舞弊成显著的正相关。

      这说明由于各国制度和文化的差异,以及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等原因,使得我们不可能照搬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而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已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正常发展,它不仅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使其蒙受经济损失,也是对国家法律严肃性的挑战,破坏了市场规则和投资者的信心。因此,为了保证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就必须解决财务报告的舞弊问题。

      二、对我国上市公司舞弊动因的分析

      1.信息不对称理论。现代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使得经营者可以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独立自主地对企业资产进行经营活动,这样经营者成了企业的“内部人”,而股东则成为了“外部人”。经营者作为财务报告的直接提供者,与股东在财务信息质量上拥有不对称信息。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交易中一方持有与交易行为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不知情,而且不知情的一方对他方的信息由于验证成本昂贵而在经济上不现实。这样,当公司经营情况不理想,人没有很好的完成受托责任时,似乎利用信息优势对财务报告进行舞弊就成为他们不错的选择。

      2.公司治理结构失效。公司治理结构狭义的讲是有关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三者之间权利分配和制衡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具体表现为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职责及功能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比例悬殊,大股东在股东大会上占绝对优势,董事会、监事会完全由大股东决定,并为大股东服务。独立董事不独立、监事会流于形式,这样大股东就可以通过其控制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制造舞弊性财务报告。

      3.外部审计“趋利避害”。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在披露之前都要经过注册会计师(CPA)的审计,为什么充当“经济警察”的CPA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究其原因,可以用审计的收益与风险不对称来解释。上市公司聘请CPA来审计自己的报表,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归于一人,在某种程度上上市公司成了CPA的“衣食父母”,审计的收益是巨大的,而查处后的处罚却相比之下轻微的多,于是有的CPA为了饭碗对舞弊事实视而不见,甚至舞弊同谋。

      4.股权融资偏好。股权融资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很多上市公司都选择上市进行股权融资,而证监会又对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和配股都有严格的限制,还有特别处理和退市的规定,而这些规定都是由一些会计指标来限制的,因此当上市公司达不到标准而又迫切需要上市融资时,对财务报告进行舞弊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

      三、对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

      1.完善经理人市场,最大限度的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同时增加对经理人员业绩考核的一些定性指标,减少高管人员为了应对委托人的考核而进行舞弊的动机。

      2.完善公司治理的结构,完善独立董事和监事会职责及权限的法律规定,将独立董事和监事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如薪酬等与上市公司分离,比如可以采取上市公司支付年费给证券监管机构,而由证券机构代为支付的方式,减少独立董事和监事会成员对上市公司的依存度,从而使独立董事和监事会能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

      3.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制度。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而目前委托人和被审计人归于一人的现状使CPA很难真正做到独立,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建立由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和监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负责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制度。另一方面,加大对查处注册会计师的惩罚力度,利弊得失的权衡才能让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做到独立。

      4.改变证监会单一的财务指标标准,使上市公司不能仅通过舞弊达到上市及融资的条件。同时加大对上市公司舞弊的处罚,增加舞弊成本,从而减少上市公司舞弊的动机。加强诚信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诚信的大范围。只有“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处罚”的全线治理措施才能根治财务报告舞弊的问题,从而保证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娄 权:财务报告舞弊的四因子假说.财会通讯,2004(7)

第9篇:财务舞弊论文范文

      关键词:财务报告舞弊;财务指标;实证分析;识别指标;模型 

      财务舞弊所隐瞒的重要信息会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证券投资分析决策。因此,如何更有效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有效防范和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规范资本市场,维护广大投资人的利益是值得研究的。

      1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1.1 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beneish(1997)对进行财务欺诈的上市公司和“清白” 公司进行比较,发现两者财务指标存在显著差异。 eilfsen(1999)和hellman(1999)通过应纳税所得和利润总额的计算分析关联关系对公司产生利润操纵动机的影响,和对公司产生调整财务报告和税金账户需要的影响。beneish(1999)提出利用会计数据来判别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造假的思想。通过8个财务指标建立prob 回归预测模型(会计舞弊识别模型),该模型的准确率达到75%,并在实际中得到运用。panka jandsaksena(2001)从实证角度证明,财务舞弊与环境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从以上国外文献回顾来看,国外关于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研究较早,既有规范性研究又有实证性研究,且己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和长足的进展。国外学者对舞弊公司的理论特征研究主要从公司的经营状况、企业规模、公司治理结构、财务报告特征等方面展开的。

      (2)国内文献综述。

      阎达五、王建英(2000)对可能存在利润操纵行为的上市公司进行总体财务指标特征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陈信元、杜滨等(2001)通过大量的统计研究,总结出了极有可能采取会计造假的公司的特征:1:前两年连续亏损,当年经营业绩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公司(为了避免被st处理);2:前两年平均净资产报酬率达到10%,当年公司行业不景气的公司(为了争取配股的资格);3;资本运作和关联交易频繁的上市公司;4:业绩和股价波动厉害的上市公司;5:全行业亏损或行业过度竞争的上市公司。何红(2002)检验了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的10个财务指标均值,研究发现5个财务指标的t检验结果于研究预期相符,并呈现显著性差异。刘立国、杜萤(2003)选取1994年至2000年26家财务报告舞弊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检验了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经验关系。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对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关注只是近期的事情,对于外国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我国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研究刚刚起步,相关论文和专著的数量明显少于国外。

      1.2 研究假设

      假设1:如果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差异大,则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大。因为虚假销售或提前确认收入无法取得现金,应收账款占用会增加,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会增加,从而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大。

      假设2:如果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资产负债率指标差异大,则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大。因为资产负债率越高,公司的偿债能力越差,违反债务风险契约的风险越大,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大。

      假设3:如果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指标差异大,则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大。因为此比率越低,说明公司偿债能力越差,进行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大。

      假设4:如果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总资产净利率指标差异大,则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大。因为此比率越低,说明公司获取收益的能力的越差,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大。

      假设5:如果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指标差异大,则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大。此比率是当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业务收入,该比率越低,说明公司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差,说明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大。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1)数据来源。

      有关我国上市公司历年的财务报告舞弊信息资料来源于:中国证券会网站、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 、巨潮咨询网个股资料进行整理所得。

      (2)上市公司舞弊样本的选择。

      ①考虑到舞弊样本财务指标的可比性,只选择影响年度报表数据的舞弊样本公司,剔除中报或季报的样本,同时剔除b股上市公司,以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②由于上市公司1998年后才开始公布现金流量表,而研究变量包含现金流量表信息,所以只选择1998年后舞弊的上市公司年报。(3)根据上述标准,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中的规定以及上海证券报和中国证券报中的有关信息,从证监会处罚的舞弊公司中收集了1998-2007年间59家公司。以一份年报为一个样本,总共得到85个舞弊样本,作为研究对象。

      (3)控制样本的选择。

      据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行业因素和公司规模均是影响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控制外部环境和行业因素的影响,应选择与所在样本行业相同、本行业相同、规模相当的上市公司为控制样本。选取步骤如下:

      ①选择与舞弊样本上市公司同年度、同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

      ②选择与舞弊样本上市公司舞弊年度期初资产规模最接近的上市公司;通过以上条件的筛选,得到舞弊样本及对应的控制样本,1:牡石化(现圣方科技)1999年,控制样本000520,控制样本名称:中国凤凰。2:嘉宝石业(现名称)1998年,控制样本600811,控制样本名称:东方集团。3:st鑫光1998-2000年,控制样本000657,控制样本名称:中钨高新。4:银广厦1998-2001年,控制样本000661,控制样本名称:长春高新。5:湘火炬2003-2004年,控制样本600765,控制样本名称:立源液压等。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t检验法和logtic回归判别方法。t检验法是对舞弊样本和控制样本的财务指标进行配对检验,即将 sig.与0.05进行比较,如果sig.〈 0.05,则说明统计性显著,否则统计性不显著。logtic回归判别方法主要用来预测二值响应变量(如成功于与失败,舞弊与非舞弊等)的值。不论如何定义,logtic回归判别是为了找出因变量与一组自变量的关系 ,是用极大似然法估计参数。在二值响应模型中,通常用y表示一个试验单元,它的取值有两种可能,为方便期间,分别记为1和0(在本文中0代表公司舞弊,0代表公司非舞弊)。x=(x1,x2, x3, x4,x5)表示自变量向量,以用来说明y发生概率的大小,即p=prob(y=1︱x)向,而p可以回归方程得到:logit(p)=㏑(p/1-p)=a+b1x1+b2x2+b3x3+ b4x4+b5x5

      其中,x代表一组自变量(x1,x2,x3,x4,x5),即分别代表五个财务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b1,b2,b3,b4,b5) 代表一组与代表x对应的回归系数,a表示模型截距,α和β都是待估计的参数。在计算出待估计的参数后,某一特定情况发生的概率就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e(a+bx)/1+e(a+bx)

      3 统计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舞弊样本与非舞弊样本的配对检验。

      有关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处理,表2表示了两类样本舞弊前一年资产规模的描述性数据,并对差异分别进行t 检验, sig.>0.05,asymp.sig.>0.05,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两类样本在舞弊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舞弊样本在舞弊前一年的资产规模非常接近。   

      3.3 统计检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表6,logit(p)=㏑(p/1-p)=a+ +b3x3+b5x5

      得出模型logit(p)=-0.239+1.312x3+0.535x5

      则舞弊的概率为:

      p=exp(fi)/1+exp(fi)=exp(-0.239+1.312x3+0.535x5)/1+ exp(-0.239+1.312x3+0.535x5)

      显通过表6可见,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别方法进行分析,得出x3与x5统计性显著,显用t检验进行分析得出x3,x4,x5统计性显著,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相同。通过对85个舞弊样本和配对的85个非舞弊样本的统计分析,得出假设1、假设2不显著。假设3、假设4、假设5显著。即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指标统计性不显著,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指标,总资产净利率,主营业务收入指标统计性显著,说明如果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指标,总资产净利率,主营业务收入指标出现异常,则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大。

      参考文献

      [1]陈少华.防范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综合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