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智能物业管理问题及对策

查字典文档网

      高校后勤智能物业的管理是当前高效后勤进行社会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伴随着高校后勤智能物业的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智能化物业管理逐渐从行政管理模式向专业的管理模式改变。本文章主要分析了高校后期物业管理的现状,讨论了其出现的原因,并阐述了实施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已经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能够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的建议,以期望高校能够选择一些高质量的模式,做好日常管理和监督,提升高校的后勤智能物业水平。

      【关键词】高校物业;后勤智能物业管理;问题;对策

      一、当前高校后勤智能物业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后勤智能物业管理的定位不准确。与目前的社会上的物业相比,高校的物业管理虽然具有一定的相同点,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高校物业的性质更侧重于公共服务这块,其功能更重于实用性。目前,中国大多数高校的后勤部门在忽视社会效益时往往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实际上,这是高校对自身财产管理定位不准确的体现。在管理大学的财产时,的确需要能够控制自身的管理成本,但是还需要关注学校的教育特征,如果一直注重经济效益,这对高校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而高效物业的管理部门应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中间点,以便在这两个方面能够实现平衡和稳定。

      (二)大学财产管理的定义不够清楚。大学物业管理并不是真正独立存在的,必须受到各级监督和控制。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物业管理一般由学校的后勤部门负责,后勤部门是属于大学的一个行政管理部门。但另一方面,物业管理的真正对象是普通学生和学校教师。由于管理和服务的这种差异,在诸如“什么是物业管理”和“应如何进行物业管理?”这样的基本问题上达成共识相对困难。这会导致物业管理的责任和权利混乱。

      (三)高校物业管理的职责范围不够明确。我国大多数大学采用的物业管理模式如下:高校创建专门的物业管理部门,以自己的名义管理或选择专业的公司,并与物业公司签署协议。从学校的各个单位、院校和学生的角度来看,物业公司的性质是属于服务型机构,其作用是能够使校园内更为便利,使教师和学生可以正常工作学习,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做好日常性工作。然而,高校内部的不同部门和学院之间在管理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些看似无关的差异将对物业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同的单位和学院对物业管理部门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老师对物业管理也是有不同的意愿,这大大增加了高校物业管理的难度。但是,当学校与物业公司签订合约时,这些细微的差异并未得到细致的体现,这使得物业管理公司在未来进行管理时缺少能够让人相信的依据。产生此问题的原因是,高校没有区分学校物业管理和各单位、学院的相关工作,没有及时将各单位、学院的需求传达给物业部门,使得双方没能有效沟通,这使得物业管理公司很难真正满足学校的需求,满足大学内部的实际发展需求。

      (四)高校后勤智能管理的资金预算不足。对于物业管理来说,资金就是运行的血液,这是不可或缺的。高校物业管理的资金从何而来?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物业管理资金实际上需要学校的财政支持,学校资金是主要来源。因此,在学校的物业费用和服务内容方面来说,高校的师生仍对此予以高度重视,这已成为物业管理部门的重大工作难题。大学提供的资金不够,这就迫使大学的后勤部门自行管理或在选择物业公司时受到较大限制,如何最大限度地在资金和服务质量之间寻求平衡。这需要大学能够主动打开竞争之门,为社会上物业公司提供开放且透明的竞争机会,只有采取这样的竞争方式,各个物业管理公司才会更加珍惜竞争机会,然后让学校能够进一步降低物业管理的成本,并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物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