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地理真题含解析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地理真题含解析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3-06-15
题号
评分
一、未分类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 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

上海

30.3

-30.25

215.42

北京

59.7

-72.8

300.9

广州

39.7

129.12

468.46

深圳

34.0

116.88

596.73

1 2010 2020 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 .总人口增加 , 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 .总人口减少 , 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 .总人口增加 , 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 .总人口减少 , 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2 .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 , 一般具有(

A .相似的空间形态 B .趋同的主导产业 C .一致的功能定位 D .相近的等级规模

3 .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 , 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A .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 B .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

C .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 D .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

难度:
知识点: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使用次数:29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2 D    3 B

【解析】 1 .根据表中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数据可知上海人口净增加 184.17 万人,北京净增加 228.1 万人,广州净增加 597.58 万人,深圳净增加 713.66 万人,所以四城市总人口都是净增加的。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故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减少,广州、深圳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虽然都增加,但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的远大于中心城区人口的增加量,故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减少。故 A 正确, BCD 错误。故答案选 A

2 .题目中四城市是我国最发达的四个城市,城市等级高,总人口增加,部分中心城区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比如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一般具有相近的等级规模, D 正确;城市的空间形态、主导产业、功能定位均受城市的自然或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各不相同,不一定相似, ABC 错误。故选 D

3 .由 1 题可知四城市总人口都在增加,而结合所学知识,四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增加大都来源于人口的迁移,外来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会加大中心城区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所以城市规划应该引导外来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减轻城市中心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故 A B 正确;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的疏解,会改变城市的职能与功能,故 C 错;中心城区以外地区有不同的功能区,人口均衡布局可能影响中心城区以外的功能区布局,故 D 错。故答案选 B

【点睛】

2.

当雄是拉萨唯一的纯牧业县 ,牧民占比约90%,依托特色畜种牦牛,走产业扶贫之路。甲公司成立于2017年初,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下图),生产的有“身份证”的牦牛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欢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加入甲公司后 , 牧民家庭明显增加的是(

A .牧场面积 B .牦牛数量 C .劳动力数量 D .收入来源

5 .甲公司提高牦牛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扩大放牧规模 延长产业链条 创建产品品牌 实施多种经营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 .当雄生长期短 , 牧草较矮。为保障漫长寒季的草料供应 , 当地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开垦草原种植牧草 储存草原生长期牧草 建设温室种植牧草 从邻近农区购买草料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知识点: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农业区位因素
使用次数:23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5 B    6 C

【解析】 4 .根据图文信息,甲公司可以让产品销售到全国,并且受到消费者欢迎。并且精细加工和商标也提高了商品的受欢迎程度。最终目的是投放市场获利。牧民家庭出租牧场能收到租金,牧民把牦牛入股给公司,收到分红,为公司打工,能收到工资。所以牧民家庭获得的收入明显增加,故 D 符合题意;在该模式下,公司会增加牧场面积、牦牛数量、劳动力数量,牧民家庭并不能增加这些,排除 ABC 。故选 D

5 .在示意图中,明确提出精细加工,注册商标,对应着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商标的存在意味着创建了品牌。所以 ②③ 正确。并没有从中看出多种经营,也没有明确说明主要途径是扩大放牧规模。故选 B

6 .当雄位于青藏高寒区,牧草低矮,存储牧草可能无法满足需求。而开垦草原可能破坏原有生态环境。而如果解决了气温问题,则牧草可以长得更高,产量更大,故 适宜。而邻近农区一般为河谷农业,水热条件好,也适合购入饲料用于过冬,故 适。故选 C

【点睛】产业扶贫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是对落后区域发展的一种政策倾斜。

3.

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 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1958 7 月洪水过程中 , 图中 O P 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A O 点水位上涨 , 流速较快 B O 点水位回落 , 流速较慢

C P 点水位上涨 , 流速较慢 D P 点水位回落 , 流速较快

8 .图示资料表明 ,1996 8 月比 1958 7 月(

A .洪水含沙量大 B .洪峰水位低 C .河床高 D .洪峰流量大

难度:
知识点:河流的补给 水文特征及流向
使用次数:11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8 C

【解析】 7 .从图中可以看出 O 点的水位低于 P 点水位, O 点水位在上涨, P 点的水位在下降,因为洪水过程前水位低,洪水过程后水位高,水位不断在上涨,则流速较快,水位回落则流速较慢,故 O 点水位上涨 , 流速较快, P 点水位回落 , 流速较慢,故 A 正确, BCD 错误。故答案选 A

8 .从图中可以看出 1996 8 月比 1958 7 月水位高,流量小,原因是河床的泥沙抬高了水位,故 C 正确,流量小,侵蚀作用弱,含沙量小,故 A 错误;图中明显可以看出洪水水位高,流量小,故 BD 错误;故答案选 C

【点睛】

4.

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 ,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 , 观测它在 1 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 , 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A 1 B 7 C 13 D 19

10 .据图推测 , 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A .东北方 B .东南方 C .西南方 D .西北方

11 .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A .北高南低 , 梯度大 B .北高南低 , 梯度小 C .南高北低 , 梯度大 D .南高北低 , 梯度小

难度:
知识点:大气运动
使用次数:10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10 D    11 B

【解析】 9 .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释放气球后气球在垂直方向上会上漂,在水平方向上会受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先向北漂,故当时风向为偏南风,受偏南风的影响飘向北,随着海拔的上升,再转向西南,故随后应受东北风的影响飘向西南,由图可知, 13 时该地近地面吹偏南风,随着海拔的上升吹东北风。故 C 正确, 1 时、 7 时、 19 时和该风向不对应,故 ABD 错误,故答案选 C

10 .由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在沿海地区,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海陆风的形成主要是受下垫面性质影响,故图中高度较低的风向代表海陆风。 15 时风速最大,代表了海风较明显,为东南风,可推测陆地总体在海洋的西北方向。故 D 正确, ABC 错误。故答案选 D

11 .材料中显示该地某日海陆风明显,说明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梯度较弱,如果气压梯度较强,则当地盛行风强于海陆风,则海陆风不明显,海拔越高受地面的海陆热力性质影响越小,受当地一般的盛行风影响大,由图知在高空 500m 处偏北风实力强,故当地气压场为北高南低。故 B 正确, ACD 错误。故答案选 B

【点睛】

二、综合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 ,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1) 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 , 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

(2) 根据地理位置 , 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

(3) 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

(4) 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

难度:
知识点:全球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使用次数:23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海平面上升,陆面上升;若陆面上升幅度大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变化;若陆面上升幅度小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

(2) 甲站纬度高,位于北美冰盖消融区,冰盖消融后岩层形变缓慢恢复,陆面持续上升;甲站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的美洲板块一侧,板块挤压,陆面抬升。

(3) 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开采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等,引起陆面沉降,海平面相对上升;水利设施拦截等 ( 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 减少河口泥沙淤积, ( 在海水运动侵蚀下 ) 三角洲平原萎缩。这些影响方式共同导致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

(4) 海岸线变化方向不同,甲站区域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变化,乙站区域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甲站区域为基岩海岸,坡度大,海岸线水平变化幅度小,乙站区域为三角洲海岸 ( 沉积海岸 ) ,坡度小,海岸线水平变化幅度大。

【分析】本大题以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和两个地区的海平面相对变化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岸线位置变化方向、幅度及原因、陆面变化等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详解】( 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冰盖消融,冰川融水进入海洋导致海平面上升;由材料可知,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可推测消融区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导致陆面上升。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随着海面和陆面的变化而变化,当冰盖消融快,大量冰川融水流入海洋,则海平面上升幅度快,超过陆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当冰盖消融完毕,冰川融水减少,陆面上升幅度超过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退缩。

2 )从海陆位置看,甲站位于基岩海岸,结合材料可知,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可推测消融区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导致陆面上升;从板块位置看,甲站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运动导致地壳抬升,使得甲站陆面抬升。

3 )由图可知,乙站所在区域海平面上升,从人类活动角度入手分析,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开采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等,使地层出现空洞,引起陆面沉降,海平面相对上升;乙站位于密西西比河河口三角洲,流域内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植被恢复,拦截泥沙,导致河口三角洲泥沙来源减少,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4 )由材料可知,甲站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由图可知,甲地海平面下降,可推测甲地海岸线向南移动,基岩海岸较陡峭,故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小;乙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由图可知,乙地海平面上升,故海岸线向北移动,由于河口三角洲地势平缓,故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

【点睛】

本卷还有3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8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5
62.5%
偏难
3
37.5%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未分类
4
50.0%
综合题
4
50.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1
12.5%
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农业区位因素
1
12.5%
河流的补给 水文特征及流向
1
12.5%
大气运动
1
12.5%
全球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
12.5%
外力作用与地貌
1
12.5%
旅游地理 旅游开发与保护
1
12.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12.5%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刘华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