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备战高考中外名著资料全辅导4》

新学网

      《战争与和平》艺术成就卓著。在这部作品中,托尔斯泰有力地拓宽了长篇小说表现生活的幅度,并在传统的史诗体小说和戏剧式小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比较成熟的形态。小说场面壮阔,结构清晰,人物形象鲜明,有一种大海般恢宏开阔的美。同时,小说时代感强烈,它虽是一部历史题材小说,但却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前途和人民作用的问题。因此,《战争与和平》当之无愧地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列宁语)

      25.《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西班牙)

      一、内容精要:

      50多岁的吉哈诺是西班牙台•拉•曼却的一位穷绅士。他整天沉迷于骑士小说,并对小说中的事确信不疑,也想去做一个游侠骑士。他拼凑了一副破烂不全的盔甲,牵出家中的一匹瘦马,给自己取名为堂吉诃德•台•拉•曼却,还找了一个养猪女子做他的意中人,取名为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便骑上他的瘦马,手执盾牌和长枪,出门行侠去了。

      晚上,他到了一家客店,他把店主想像成城堡主人,硬要人家封他为骑士,店主无奈,只好照办。受封完毕后,堂吉诃德就去猎奇冒险了。他的第一次冒险之举是解救一个被地主捆打的牧羊娃,但是他走后,孩子被打得更惨。此后,他向一队过路的商人挑战,被人打得遍体鳞伤,多亏一位好心的老乡把他送回家里。

      在家养伤的堂吉诃德并不甘心失败。他游说了贫苦农民桑丘•潘沙做他的仆人,向人家许诺将来可以当上海岛总督。一天夜里,二人悄悄离开村庄。他们来到郊野上,堂吉诃德认定远处几架高耸的风车是凶恶的敌人,便挺着长枪冲了过去。结果,堂吉诃德被转动的风车抛到空中,重重地摔到地上。二人来到树林里歇了一宿。夜里,堂吉诃德学习那些书中的骑士,故意不睡觉,一味想念他的意中人杜尔西内娅。

      一天晚上,二人来到一家客店。他们和一个骡夫在顶楼同住。当夜,一位店中女仆如约来和骡夫幽会,不想在黑暗中摸到了堂吉诃德的床前,堂吉诃德也把她当成一位倾心于他的公主,紧搂怀中,还说了不少情话,醋意大发的骡夫大打出手,堂吉诃德又一次被打得动弹不得。主仆二人离开客店后继续前进。在路上,堂吉诃德把远处的羊群当成交战的军队,提着长枪杀了进去。牧养人用石头还击堂吉诃德,砸破了他的头皮,还打掉了他的几颗牙齿。

      接着,主仆二人遇见了一队被押到海船上做苦工的犯人。堂吉诃德冲过去打倒了押送的土兵,解放了犯人。堂吉诃德要犯人们去向他的杜尔西内娅汇报他的丰功伟绩,犯人们不从,还夺走了他和桑丘的衣物,并且把他们痛打了一顿。为躲避官兵追捕,主仆二人进了黑山。堂吉诃德派桑丘给杜尔西内娅送信,桑丘在途中碰上了神父和理发师。他们设计将堂吉诃德骗下山来,把他装在袋子里,放在牛车上押回家去。

      堂吉诃德听说萨拉果萨城要举行比武,不听家人劝阻,带着桑丘又出了门。大学生加尔拉斯果受堂吉诃德家人之托,想把堂吉诃德骗回家。他扮成“镜子”骑士去向堂吉诃德挑战,竟被堂吉诃德一枪扎于马下,只得认输而去。堂吉诃德和桑丘继续前行,在路上堂吉诃德硬要和笼中的狮子决斗,待笼门打开后,狮子竟不屑应战,拿屁股来向着他。接着,他们还平息了一场婚礼上的纠纷,堂吉诃德被认为是一个有胆识的正直人。

      不久,堂吉诃德还真让桑丘当上了“总督”。原来,有位公爵在听了堂吉诃德和桑五的游侠生活以后,故意拿他们开心。公爵派桑丘去自己管辖的一个小镇当“海岛总督”,并设置疑案捉弄他,还派兵去攻打,把他打得头破血流。与此同时,堂吉诃德在公爵府里也被人捉弄。

      主仆二人决定不再去萨拉果萨,改向巴塞罗那进发。在巴塞罗那,扮成“白月”骑士的大学生加尔拉斯果打败堂吉诃德,堂吉诃德从此停止游侠活动。回家之后,堂吉诃德开始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但苦于骑士小说的困扰,忧郁成疾,卧床不起。弥留之际,他意识到骑士小说的危害,嘱咐他的外甥女,千万不要嫁给读过骑士小说的人,否则就不能继承他的遗产。

      二、推荐理由:

      《堂吉诃德》中出现了近700个人物,描写的生活画面十分广阔,真实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三、妙语背诵:

      01.只要人们没有发现生命的游戏是愚蠢的,他就会心怀期待,人们一旦能够认识它的愚蠢,便会自杀。这正是我要做的。

      02.除了这辽阔的天空外,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虚,都是欺骗,除了天空,任何东西都不存在。

      26.《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小说直接取材于19世纪俄国现实,是社会现实的斗争、矛盾的艺术反映。它由两条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的爱情悲剧,另一条是列文的精神追求。安娜是贵族妇女,16岁就被嫁给官僚卡列宁,生子以后过着丝毫没有幸福感的贵妇人家庭生活。为了处理哥嫂之间的纠纷,从彼得堡来到莫斯科,参加了俄国第二首都的社交活动,遇见了渥伦斯基。本来渥伦斯基正在追求吉提,但一看到安娜,立即便被她迷住了,整个舞会上,他似乎没有看见吉提,眼里只有穿黑丝绒长袍的安娜。渥伦斯基的变心使吉提极为痛苦,也使安娜颇感为难,她第二天便离开莫斯科,返回波得堡。但是,当她到站时,渥伦斯基却出现在站台上。安娜心里既紧张不安,又涌起莫名的喜悦。她的丈夫卡列宁也来站台接她,但安娜却对他那刺耳的官腔及他那对招风耳朵极为反感。渥伦斯基看出了这一点,便大胆地追求起安娜来。他过于招摇,因此,彼得堡上流社会对此也议论纷纷。安娜不顾反对和议论,做了渥伦斯基的情人。卡列宁觉察到妻子的反常,提醒她婚姻的神圣性,认为只有犯罪才可能破坏它,而这种犯罪注定要受惩罚。这种议论让安娜感到极为厌烦,更加痛感这个家庭根本不存在爱情。某日,卡列宁和安娜看赛马,看到渥伦斯基不慎摔下马来,安娜当即神态失常。卡列宁极为恼怒,认为安娜此举败坏了家风,丧失了贵妇人的举止规范,强拉她回家。在马车上,安娜向他坦言自己是渥伦斯基的情人,但卡列宁仅仅想到的是他的名誉,要安娜严格遵守外表的体面,不许在家里接待情人。此后,安娜与渥伦斯基有了孩子,分娩后安娜大病一场,病危时,她预感到难存于世,便请求卡列宁饶恕自己,并请求他与渥伦斯基和好,不再念旧恶。但是,病愈之后,她重又后悔,不能容忍卡列宁。于是,未及离婚,她便与渥伦斯基公开同居,甚至去国外游历去了。当他们回到俄国时,发现整个上流社会都在回避着他们。

      虚伪的上流社会可以容忍私通,却不能接受真正的爱情。为此,安娜感到十分痛苦。她不能出现在公众场合,戏院、赛马场、舞会等,人们都以冷漠对待她。她向卡列宁提出离婚,但后者拒不答允。这种心情使安娜在与渥伦斯基相处时也烦躁不安,两人发生了争吵。终于,渥伦斯基常常不顾她出去玩乐了。某日,安娜与渥伦斯基口角之后,后者没理会她出去了。安娜神不守舍,拍电报要他回来,但愈等愈失望,觉得爱情是一场梦幻。她恨他,要向他报复,便卧轨自杀了。

      另一条线索是有关列文的精神追求。列文是个庄园贵族,他看不惯上流社会的花花公子们,不能容忍他们的道德败坏和无所事事。这天,他来莫斯科,一是看望兄长,二是向吉提求婚,但恰逢吉提被渥伦斯基遗弃。他安慰了她,使她恢复了信心。不久,列文向吉提求婚。他们结婚后,搬到乡下庄园去住,经常与农民们一起劳动,希望改善与农民们的关系。他热心探索经营行将破产的农业之道,试图以此来充实全部生活。但是,由于土地私有的关键没有解决,列文的所有努力都无济于事。他的思想陷入危机之中,只能在家庭生活中虚掷光阴。终于,他重又捧起《圣经》来读,在基督教的世界里找到了生活的真谛……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