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雪兔

[xuě tù]
兔科兔属动物
展开9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雪兔是兔形目兔科兔属哺乳动物。[14]毛色季节差异较大,冬季白色,毛长而密,体侧与腹部毛长可达5.5厘米以上,眼周黑和耳尖呈褐色;夏季毛相对较短,背部和额部呈黄褐色,眼周白色圈窄,腹部白色,前后肢的背面、喉部和胸部呈淡褐色。寿命为10—13年。[15]
雪兔在中国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及新疆阿尔泰等地区。主要栖息于寒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区的沼泽地边缘,河谷芦苇丛、柳树丛及白杨林。常夜间活动在林缘、疏林地带及河岸灌丛等地,行动机警,活动范围比较固定,白天隐居,雌雄常成对活动。[15]草食性动物,主要以多汁的草本植物及树木的嫩枝、嫩叶为食,冬季会啃食树皮。主要天敌有猞猁、黄鼬、貂熊等。[16]多数情况下每年仅繁殖1次,个别可达3次。2月—4月发情交配,怀孕期约50天。一般产仔2—5只。幼仔身体毛密,20天后断奶,9—11月龄性成熟。[15]
由于开垦农田及森林生境的破坏,雪兔分布区缩减,数量大为减少,被列入中国国家Ⅱ类保护动物。加强保护区建设、恢复和保护其栖息地,可有效保护种群。[15]
中文名
雪兔
拉丁学名
Lepus timidus
别    名
白兔变色兔蓝兔
外文名
Mountain hare[12]
动物界
哺乳纲
兔形目
兔科
雪兔
亚    门
脊椎动物门
亚    纲
真兽亚纲
亚    科
兔亚科
亚    种
25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林奈,1758
保护级别
无危(LC)IUCN标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13]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雪循体姜墓婶泪狼棵背兔躯体略户戏大于草兔。体长46-65cm,尾长4.3-8cm,体重为2-6kg。耳朵较家兔为短,这是因为在寒冷的地带不仅不需要布满毛细血管的大耳朵来散热,而且要常常将耳朵紧紧地贴在背上,以保存热量。它的眼睛很大,置于头的两侧,为其提供了大范围的视野,可以同时前视、后视、侧视和上视,真可谓眼观六路。但唯一的缺欠是眼睛间的距离太大,要靠左右移动面部才能看清物体,在快速奔跑时,往往来不及转动面部,所以常常撞墙、撞树,“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恐怕就取材于此。它的尾短而宽,略呈圆形。雪兔的腿肌发达而有力,前腿较短,具5趾,后腿较长,具4趾,脚下的毛多而蓬松,适于跳跃前进。鼻腔也大,下门齿长而坚固,这些既是对寒冷地域的适应,也表明它是更为进化的物种。[1]
毛色冬夏差异很大。冬毛长而密,体侧与腹部毛最长,全身呈雪故龙白色,厚密而柔软,体侧的毛长达5厘米,仅有耳尖和眼圈为黑褐色。。夏毛较体毛为淡栗褐色并杂有黑色毛尖针毛,头顶及耳背部杂有大量的黑褐色短毛,耳尖呈黑褐色,喉部、胸部及前后肢的外侧为淡黄褐色,颏、腹部及四肢内侧为纯白色,前肢脚掌的刷毛呈浅栗色,尾的背面有褐色斑纹。雪兔冬季毛色变白,主要由于换毛所致。换毛受光照的影响:光照减少,开始换毛,毛色变白;每天的光照时间增加,也开始换毛,由白色换成棕色冬天的雪兔毛色雪白的夏毛。换毛的顺序是叠拳由体侧、大腿和肩部阀连循境开始,向上朝着脊背部的方向换,最后头部换毛;先换针毛,后换绒毛。雪兔毛长而绒厚,足底毛长呈刷状,便于在雪地上行誉婚照走防滑。[2]

近种区别

播报
编辑
雪兔
体量
体长46-65cm,尾长4.3-8cm,体重为2-6kg
成体体长为55-71厘米,体重为 4-5.5千克
体重约1.5-2.5公斤。体长一般在400毫米左右
体长为29~43厘米,尾长6~11厘米,体重1.2~1.6千克
特征
毛色季节差异较大,冬季白色,毛长而密,体侧与腹部毛长可达5.5厘米以上,眼周黑和耳尖呈褐色;夏季毛相对较短,背部和额部呈黄褐色,眼周白色圈窄,腹部白色,前后肢的背面、喉部和胸部呈淡褐色
形体比家兔要大,身体肥胖;耳朵比家兔小,有的无尾;春夏秋三季,北极兔的毛色是灰褐色;到了冬天,毛色变成白色;脚掌大,且脚掌下面长着长毛
耳较长;上唇分裂;尾短;四肢较细,后肢比前肢长。体背面一般是棕黑色;额部和鼻部的毛色较浅,是浅棕黑色;鼻的两侧,各有一个淡色区
体毛短而直。夏季背部为沙褐色,杂以灰黑色的细斑;体侧为沙黄色;颏、喉及腹部为白色;头部和颜面的颜色与背部相同,两颊较为浅淡
图片
雪兔
北极兔
华南兔
塔里木兔

栖息环境

播报
编辑
栖息于寒温带亚寒带针叶林区的沼泽地的边缘、河谷的芦苇丛、柳树丛中及白杨林中,是寒带和亚寒带森林的代表性动物之一。[3]

生活习性

播报
编辑

巢穴

雪兔除发情期外,一般均为单独活动。白天隐藏在灌丛、凹地和倒木下的简单洞穴中,里面铺垫有枯枝落叶和自己脱落的毛,清晨、黄昏及夜里出来活动,巢穴并不固定,故有“狡兔三窟”的说法。它从不沿自己的足迹活动,总是迂回饶道进窝,接近窝边时,先绕着圈子走,观察细听,然后慢慢地退着进窝。[4]

活动

兔科兔属动物雪兔
雪兔性情狡猾而机警,行动无一定规律,活动时通常先耸耳静听以决定去向,离窝前制造假象以便迷惑天敌,以便兔窝不被天敌发现。它的嗅觉十分灵敏,巢穴通常都在略微通风的地方,睡觉时鼻子朝上,以便随时嗅到随风飘来的天敌气味,两只耳朵也警惕地倾听任何一 点异常的声音。冬季降大雪后,它就挖一些一米多深的洞穴居住在里面,并且在雪地上形成纵横交错的跑道。遇到危险时,它的两眼圆睁,耳朵紧贴在背上,呈低蹲伏,常常由于具有一身与环境相仿的保护色而躲过天敌的袭击。雪兔善于跳跃和爬山,也适于在雪地上行走,平时活动多为缓慢跳跃,受惊时便一跃而起,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它在快跑时一跃可达3米多远,时速为50公里左右,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野生动物之一。跑动之中常常腾空而起,高达1米以上,以便观察周围的动静,再确定逃跑的方向。在奔跑时,它还能突然止步,急转弯或跑回头路以摆脱天敌的追击。[2]

食性

雪兔是食草动物,主食叶子、木材、树皮、茎和苔藓植物,但不同季节、居住地,食物不同。在夏天,生活在森林中的雪兔的食物主要是是树叶和树枝;生活在苔原的雪兔主食高山植物,生活在平原的主食草、地衣和树皮。在冬天,当大多数的食物被埋在雪下,石南是雪兔主要的食物来源。[3]

分布范围

播报
编辑
雪兔在历史上的冰河时代曾广泛分布于欧洲,以后随着冰河的后退而迁移。[2]
分布于奥地利、白俄罗斯、中国(黑龙江,内蒙古)、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蒙古、挪威、波兰、俄罗斯、斯洛文尼亚、瑞典、瑞士、乌克兰、英国(大不列颠,北爱尔兰)、丹麦[5]

繁殖方式

播报
编辑
雪兔平时胆小,性情温和,然而一到3-5月的交配季节,就一反常态,不再像平时那样谨慎而隐蔽,变得异常活跃,整天东奔西窜寻找配偶。为了获得雌兔的青睐,雄兽常常欢蹦乱跳,嬉戏狂欢,跳跃时做出各种怪诞的动作,这就是谚语中所说的“狂若三月之野兔”。在这段时间里每只雌兽的后边都会跟随着几只雄兽,有时六七只雄兽为了争夺一只雌兽而相互角逐,激烈争斗。它们后腿站立,用前爪猛击对方,或扭打撕咬,最后取得胜利的雄兽才能与雌兽交配。
雪兔一年繁殖2-3胎,怀孕期约为50天,每胎产2-10仔,以2-5仔居多。初生幼仔身体被有密毛,体重为90-120g,它与家兔不同,出生后就能睁开眼睛,20天后开始独立生活,9-11个月就能达到性成熟。寿命为10-13 年。[2]

亚种分化

播报
编辑
中文名
拉丁学名
1.
雪兔千岛岛亚种
Lepus timidus abei
2.
雪兔北海道亚种
Lepus timidus ainu
3.
雪兔苏格兰亚种
Lepus timidus albus
4.
雪兔法罗群岛亚种
Lepus timidus alpinus
5.
雪兔阿尔泰亚种
Lepus timidus altaicus
6.
雪兔西伯利亚亚种
Lepus timidus begitschevi
7.
雪兔北俄罗斯亚种
Lepus timidus canescens
8.
雪兔哈坦加亚种
Lepus timidus collinus
9.
雪兔瑞士亚种
Lepus timidus gichiganus
10.
雪兔阿尔卑斯亚种
Lepus timidus hibernicus
11.
雪兔瑞典亚种
Lepus timidus kamtschaticus
12.
雪兔北亚亚种
Lepus timidus kolymensis
13.
雪兔中欧亚种
Lepus timidus kozhevnikovi
14.
雪兔蒙古亚种
Lepus timidus lugubris
15.
雪兔爱尔兰亚种
Lepus timidus lutescens
16.
雪兔东亚亚种
Lepus timidus mordeni
17.
雪兔库页岛亚种
Lepus timidus orii
18.
雪兔俄罗斯亚种
Lepus timidus saghaliensis
19.
雪兔西南亚亚种
Lepus timidus scoticus
20.
雪兔西西伯利亚亚种
Lepus timidus sibiricorum
21.
雪兔北美亚种
Lepus timidus sylvaticus
22.
雪兔指名亚种
Lepus timidus timidus
23.
雪兔北美亚种
Lepus timidus timidus Worm Wood
24.
雪兔贝尔加湖亚种
Lepus timidus transbaicalicus
25.
雪兔奥地利亚种
Lepus timidus varronis
[6]

保护现状

播报
编辑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7]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5]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8]
2021年2月,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11]

种群现状

因雪兔的毛色随四季的变化而不同,是唯一冬毛变白的野兔,极具观赏性且市场上尚无雪兔产品,因此偷猎、走私、非法交易雪兔现象非常严重。
中国的野生种群数量有待进一步调查。据1977-1979年资料,估计分布于大兴安岭地区的雪兔数量可达几万只。20世纪80年代初,大兴安岭林区每年收购雪兔皮约6、7千张。[7][9]
在中国,已有的保护区有:呼中(黑龙江)、七星砬子(黑龙江)、连三泡(黑龙江),在新疆阿尔泰山区有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
图册来源[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