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4-05-19 22:13发布于 湖北 来自 微博网页版已编辑
置顶#电影彷徨之刃#
2016年5月5日,我接过雅宁递过来的一本书,她说:“你看看这个,我觉得这故事在中国也能讲。”我接过来,封皮上写着“彷徨之刃,东野圭吾著”。

2024年5月17日,电影《彷徨之刃》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我不想写小作文来表达八年时间创作《彷徨之刃》的不容易,因为跟创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相比,现实中有更多事情值得我们去思考。今天,我摘选了一段自己的调研手记与大家分享,这篇手记记录了2019年初我们去未成年犯管教所的部分调研情况。

——以下为调研手记的部分节选——

未管所分男监和女监,区域是分开的。进入监狱内部,如果没有刚刚的安检过程,会感觉和普通校园没什么两样,普通学校里该有的这里看起来都有,只是周围围起了高高的监狱墙。赵科长带我们径直走向一个厂房,那是男监的工作区域。推开门进入厂房,一排排的缝纫机,坐满了穿着监狱服的犯人,有几百人。因为我们是从他们身后进入的,一开始还没有什么人注意到我们这两个外来者。这其中有一个站着的犯人正在和旁边的人说话,他看到了我们。他的额头上有很多抬头纹,眼神直勾勾的,咧着嘴,让我想起小时候遇到的那种小流氓。他们都在做女红,就是扎鞋垫子、做鞋底之类的活。每个人的工作桌上有剪子等工具,但剪子都是有锁的,只能拿起来一尺高左右。赵科长带着我们往前走,这时大部分人都发现了我们,抬起头来看,那种眼神很难形容,有点让人头皮发麻。

我们进到厂房尽头的办公室,赵科长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姓李的狱管警官,所有的犯人都叫他“李大”。看得出他是文化人,是几年前自愿从别的单位调来这里的,我大致介绍来意之后,他开始了讲述。

李大认为青少年犯罪的外因有社会、家庭、学校管理等诸多因素,但是个人认知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原因。所谓个人认知,就是这些犯罪的孩子对法律、人性、道德的整体认知没有建立,才会因为种种诱因而做出犯罪的举动,他给我们举了几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有个孩子是个体育生,他家隔壁住着一个女生。有一天女孩过来借电脑,他站在女孩的背面,就想着像游戏里那样打她一下会如何?于是拿起一个瓶子,使劲砸在了女孩的后脑上,女孩晕了过去。他拖着女孩到了厕所,将她的头摁在了水缸里,女孩很快溺死。

另外一个弑父的孩子,父母离异后爸爸再娶。平日爸爸和继母经常对他非打即骂,他就怀恨在心。出门时走在爸爸身后,用一个锤子砸向父亲的头,父亲当场毙命。李大说这孩子性格木讷,非常不善言语,家庭生活中极度缺乏情感沟通,进来监狱后还是这样,一声不吭的,很难看清他内心活动。

李大说,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激情犯罪,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基本的认知。在这些案例中,每个家庭都是个案。

据李大介绍,这帮未成年罪犯里,80-90%初中都没有读完就辍学了,农村的较多,城市的情况近两年在慢慢上升。他认为核心问题就是在辍学上(这一点后来我们放进了剧本设定中,彷徨之刃里的几个坏孩子都是辍学的),因为不管是留守儿童还是离异家庭,一旦辍学,就游离在社会管理体系之外,很容易出现犯罪。

继而我们谈到了性犯罪,这里面很多罪犯都是因性犯罪进来的,强奸犯很多。大部分是强奸认识的女孩,同校或者同年级的同学,且其中有集体犯罪的情况,经常是轮奸。法律上的界定只要女孩没满14岁就算强奸,除了女生被胁迫的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是父母来报警的。有一个未成年犯是因为处对象,但女孩当时还不到14岁,怀孕了去堕了胎,家长于是报了警,这男孩被当成强奸犯抓了。现在的孩子,谈恋爱发生性行为似乎很普遍,但关于性教育方面,如何正确的引导青少年,似乎又一直是缺失的。

聊到这个时候,出去办事的赵科长回来了,他主动问李大,有没有可能找个孩子进来问话,李大犹豫了一下便出去了。我站起来隔着玻璃,看到李大远远地带来了一个男孩。他们走到办公室门口,男孩站在门口大声报告:“犯人xxxx号,姓名李彬(化名)报告!”

我们再次坐下,男孩来到在我们前面接受问话。首先吸引我的是男孩的眼神,他的头是低下去的,眼神在不断躲闪,并时常吐舌头舔嘴唇。看得出他很紧张,充满了胆怯,这种状态贯穿了整个谈话过程。然后我注意到他的纹身,首先是额头中间纹了个菱形,就像二郎神的第三只眼,但是很粗糙的一个菱形,单线勾的。赵科长可能跟我同时看到这个,直接发问了。

赵科长:“你这个纹的什么意思啊?”
李彬:“没什么意思。”
赵科长:“我看你们好像有些人也有这个,这个肯定有什么意义吧?”
李彬:“真的没什么意义。”

回答完,李彬又把头低下去,我这才关注到他手上的纹身,都是歪歪扭扭的粗糙图形和文字。右手四个手指第三节上分别是“JQKO”四个大写字母,第二节上每个手指都有一块黑色的方块。左手手背上文字较多,是一堆乱七八糟的英文,李彬说那是他的网名,还有一句“WAIT TYT”,问起来也说不出意思,TYT只是一个网络表情而已。李彬说这都是在看守所里别的犯人给他扎的,都是瞎弄的。他说反正身上也有那么多纹身了,无所谓,瞎纹呗。

李大开始问话,李彬都如是作答。
李大:“你叫什么?”
李彬:“李彬。”
李大:“哪个bin?”
李彬:“彬彬有礼的彬。”
李大:“你家是哪的啊?”
李彬:“xx的。”
李大:“xx哪里的?”
李彬:“xx县。”
李大:“我问你家住哪里,你就要说具体地址。”
李彬:“xx县xx乡xx村xx号。”
李大:“嗯,因为什么抓进来的啊?”
李彬:“抢劫。”
李大:“抢的什么?”
李彬:“手机。”

对话就以这种节奏进行着,期间李彬的眼神时而看着李大,时而不断躲闪着。每回答完一个问题眼神就垂下去,再被问起时又看向李大。他一直没有看我和雅宁,直到后来李大和我们说话交流时,他的眼睛也一直低垂,哪怕一瞬间都没有看我们。包括我问他问题的时候,我一直期待和他对视一下,他却一直没有,哪怕瞟我们一眼。

李彬来自农村,独生子,父亲在义乌打工,母亲偶尔也在外打工。他是和爷爷奶奶长大的,他说他也不知道父亲在义乌干什么。初中的时候,他的成绩不错,能在年级前五。从初三开始在外面玩,去网吧玩游戏,让老师发现了,他和老师吵了一架,跑回了家,把书都烧了。也和母亲吵了起来,说不读书了,最后母亲放弃了,说管不了他。后来他还一度又被家人送去了一个高职,但是没几天就又跑了,从此辍学。去打过工,在饭店切菜,一个月1700元工资,后来就长期游荡在社会上。当他说出“我妈和别的男人乱搞,我看到了她的短信。”这句话的时候语气非常平淡。我们问起探监的事,他说只有在看守所的时候妈妈来过一次。李大问他见到妈妈是什么感觉,他说没感觉。从那之后,母亲再没有来过。李彬的父亲是直到宣判之后才从义乌赶回来探监的,也只来过一次。

李大问李彬说,你怎么不把那些游戏留到以后上大学再玩呢?他没有回答这句话,眼神再次垂了下去。虽然我一直盯着他的眼神和表情,但这一瞬间却令我感到难过,因为那个表情很难描述,很复杂,也不知道是悔恨还是无奈或是其他的什么,总之他躲开了这个问题也躲开了所有人的目光。那一瞬间,我觉得一个孩子稚嫩的羞涩和胆怯都暴露了出来,同时还有很多的无助。

李彬被抓前实施过四次抢劫,共犯一共有七人,其中只有一人是本地的,也是比他大的成年人(这个也用在了电影中谢宇的设定上)。他们在偏僻小巷物色独身女性或者情侣,上去团团围住,言语威胁,不行就动手打,抢走手机钱财。运气好的时候,一台iPhone7手机能卖3000元,大家分赃,开房居住,吃喝玩乐花光之后再抢下一个。李大问他:“你初中的时候学习不错,难道不知道这是犯法吗?”李彬停顿了一下,说:“有很多人都这样搞,我看他们都没事,我以为没什么的。”可在后来的谈话中,我才知道:他第一次抢劫是在10月9日,9天之后的10月18日李彬就在酒店被逮捕了。李大一边向李彬问话,一边向我介绍,说这就是典型的一个案例:留守儿童,辍学,游走在社会边缘,结交不好的成年人等等。

在李大和我交流期间,我也在关注着李彬的一举一动。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什么,我发现李彬的腿在微微发抖,他的双手一直没有离开大腿,动作很标准。

李大最后问了李彬的刑期,他被判了五年九个月,已经服刑一年七个月,还剩四年零两个月。他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一点没有磕巴,应该天天都在倒数这些数字吧。李大要他陈述一下服刑改造的感受,李彬比较官方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大致就是以前犯的错就要来赎罪,好好改造,以后出去再好好做人之类的。说这些的时候,他的脸上仍然没有表情。

这次谈话持续了15-20分钟,李大说:“好了,你回去吧。”李彬转身离开时,我看到他裤子上放手的位置已经是一片湿的汗渍,那一刻雅宁的目光也停留在那里,我想她应该和我一样,心中五味杂陈。

谢过李大,赵科长带我们出来,他跟我说赶巧今天他们副所长在,于是我们去了行政楼,敲门进到副所长办公室里。谈话进行了大概半小时,我们记下了副所长的几句重要的话:
“警察的法外之情是什么?依法执法要绝对坚定,但在法律之外警察还可以做什么呢?”
“每个人从心底来说都是善良的,而恶是不断积累的过程。”
“对警察来说,权力少于义务,义务多于权力。”

记得那天从未管所出来,雅宁眼眶红红的,我也很难受。后来,我偶然翻开她那天带去做记录的笔记本第一页,看到一行字:同情心千万不要泛滥。

二零一九年一月三十日

——————

昨天,一个朋友看完电影后给我留言:前几天听到一个播客节目,讲中国留守儿童的现状。里面提到一个案例,是一些初中辍学或者职校肄业的男孩们,以谈恋爱为由结交不同的女孩,最后逐渐控制并组织这些女孩集体卖淫,那些女孩们都是15岁左右。那些男孩是恶魔吗?是谁让这些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爱与陪伴被剥夺,造成他们的心理扭曲。他们用剥夺别人的幸福来确立自己的存在感,并逐渐开始谋利。这种复杂的情况下,仅仅是杀了这些男孩就能解决问题吗?

如今电影已经上映,作品并不完美,也有很多遗憾。但希望《彷徨之刃》让大家在观影之后,能留下一份思考。同时,也真的希望我们身处的社会能变得更好,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幸福。

以下为博主精选评论

欢迎新用户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