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如何洗去这伤痕
阅读数:14470

​​​

故事从一起命案开始,母亲的女儿被奸杀在一条小路上,经过焚烧后埋在六英尺的地下。七个月过去了,命案毫无进展,悲愤的母亲在又一次经过这条路时看到了小路旁的三块广告牌,她将其租了下来,用以抨击当地的警察局长。

要说观影时的感受……我最能感受到的应该是虚弱。可能是没喝多少水的原因,看到中间的时候一直瘫在座椅上的我就变成了抽噎,有两次还不小心发出了尖利的声音。无论是看到米尔德丽德,还是威洛比,还是迪克森,还是甚至是罗比、瑞德,我都只能感受到一种近乎于虚脱的虚弱无力。观影途中我想起了好几遍基友和我说过的“看完之后会很丧”,但这不仅仅只是丧,影片中传达的是一种……挣扎,愤怒,无奈,恐惧,孤独……镇子上的人的情感汇聚成看似平静的洪流,这平静的水面被三块广告牌打破,底下的暗流被翻了上来,变成了凶狠的激流,但无论是哪一股激流,无论看上去多么凶狠有力,都透着一种被曝光后深深的孤独感和恐惧。

你们看,人的情感完全可以当作锋利的武器。这几乎是一部剧中人物都在相互折磨的片子。母亲因女儿惨死却无法找到凶手而伤心愤怒,最深层的原因是她和女儿在事件发生前的争吵,她因此而备受自己的折磨,然后选择用广告牌去折磨威洛比和警局;其实得了癌症的威洛比也被病痛和内疚感折磨,他最终选择自杀,又用自己的自杀和替米尔德丽德出的租金去折磨这位母亲——虽然似乎程度很轻,但毕竟的确让她受到了真实的谴责;迪克森厌恶同性恋,厌恶“有色人种”,然而他自己是“恐同即深柜”,他恐吓瑞德,殴打瑞德,将瑞德丢下楼,其实同时也是在恐吓、殴打着那个不敢让其冒头的自己。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几乎所有人都是如此,到了后面我猛然羡慕起刚被释放的黑人朋友丹尼丝,为什么她可以如此理直气壮不受动摇地同情米尔德丽德和安吉拉,被抓时留下愤慨的字条,好不容易出狱后又立刻跑过来支持她的朋友?


人为何会如此孤独,人是否生下来便注定陷入孤独,若是人注定生而孤独,又为何让人与人之间建立起联系,让这孤独和联系,以及其上会产生的情感都有机会变得残忍?影片带给观众的是近乎可以让人窒息的孤独感和虚弱感,整个镇子陷入了一场折磨自己又去折磨他人的悲剧中,安吉拉的死和三块广告牌充当了激化的作用,威洛比的死将矛盾推高到最高点,却又用留下的信件充当了破冰的尖锥。

威洛比的死是残忍的。纵有千万个合适的正确的理由,纵然他已经想到了死后的未来并付诸于口,这个实际上温和、有责任感、愿意关怀别人,甚至有点幽默感但仍是凡人的人,他的死仍然是残忍的,对他的家庭如此,对警局如此,对米尔德丽德也是如此。但,他在开了这个恶劣的玩笑后,仍然把留有他善意的信件传达了出去,交给了他的妻子、米尔德丽德和迪克森。

在此之前,这个小镇上的居民以冷眼回报冷眼,以暴力对待暴力,谁来怼我,我就怼回去;谁打我,我就打回去。但在这之后,米尔德丽德因为认为广告牌是被警局烧掉的而决意报复,在无人的深夜中火烧警局。正在警局里读威洛比的信的迪克森被困住,虽然逃出来了却仍被烧伤,被送往了医院,和被他痛打了一顿的瑞德住在同一间病房。瑞德并没有认出这位被包扎成木乃伊的烧伤患者就是痛殴自己的人,和善地询问他要不要橙汁,但在迪克森说出自己身份之后,仍然跌跌撞撞地给他送来了一杯插着吸管的橙汁。

“愤怒只会招致更大的愤怒”,这是十九岁的草包女孩说出来的话。“只有通过爱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通过内心的平静才能拥有思想,它们才能解决问题”,这是威洛比留给迪克森的信中所说。而这两者,一是悲剧和折磨发生的原因,一是这原因的解药。


说来巧合,最近我在看哈利波特,众所周知,邓布利多一直在宣扬着“爱”。爱——当年我第一次看哈利波特的时候是高中,觉得这是又一个主流的宣扬,但放在那个时代中无可厚非也十分正确——爱,如此脆弱,如此不可得,如此软弱无力,又如何能与充斥于世的冷漠和暴力较量?

然而,的确,正是这难以得到的,难以给予的,难以启齿的,近乎软弱无力的,才是平息愤怒与仇恨的唯一办法啊。

因此,当米尔德丽德和迪克森抛弃暴力,转而试图传达善意和理解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但当观众以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时候,导演又一拳揍了过来,新的隐喻被引出,千辛万苦后才出现的善意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当深夜来临,迪克森握着枪杆,在背后注视着自己沉睡的母亲,米尔德丽德打开房门,注视着自己熟睡的孩子,我在心里似乎有一个虚弱的声音在本能地呻吟,即便当时我还没理清楚整个逻辑:不,不,不要这样去做……他们真的会付诸实践吗?他们会坐牢吗?还是他们会饮弹自尽,或者如何如何……我的脑子里闪过很多碎片式的想法,很想看一下手表或者手机上显示的时间来判断接下来的剧情,但担心错过又忘记了片子何时结束,只能作罢。当天亮的时候,他们把枪放在车子上,发动了车子,一同驶向另一个州。

豆瓣上有一个我非常认同的影评,“谁愿在荒冷的世间独自凄凉”。这位评论者认为这体现了导演的悲观,但开放性的结局让一切仍然留有余地。但是,此时此刻,我想起了米尔德丽德说“至少我度过了有希望的一天”,以及在车上的那个剧情,米尔德丽德说“我有一件事要告诉你,警局的火是我放的”,而迪克森表示“除了你还会是谁?”——米尔德丽德倏地一愣,然后笑了一下,这是她唯一展露了的笑容。这次纵火出于一个严重的错误,烧广告牌的是前夫而不是警局,当时的警局也并非无人。但迪克森在逃离时仍然护着安吉拉的卷宗,并且所有人都知道是米尔德丽德放的火(这出于我的猜测),但包括受害者在内无人去找她的麻烦,这位备受折磨的母亲也没有把酒瓶敲在前夫的头上附带一提我当时真的以为她会敲,所以我觉得,这在最后应该会是一个好的结局吧。

人生是如此地丧,如此地操蛋,如此地孤独又寂寞,虚弱又无力,但是,但是,我们仍然在热切地希望它能改变啊。所以,就从我们开始,做得好一点,好不好?

附带一提,片子中的音乐做得很好,又好听又应景,几乎起到了诠释的作用。就是这耳机质量真的太好了,啥牌子啊,求代购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