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英国弹性工作制引争议
新闻晨报作者: 南风窗05-14 22:20 投诉
阅读数:24475

​​上班时间不是老板做主,而是打工人做主,这可行吗?如今这种梦幻般的工作形式,正在英国成为现实。


 

4月6日,英国政府发布公告,随着英国国王查理三世批准《弹性工作法案》,从当周起,英国全境开始实行弹性工作制。换言之,从4月6日开始,所有雇员在入职时,都有权利要求弹性工作。这一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根据该法案对弹性工作的定义,如今,员工可以自行选择一种适合自身需求的工作方式。例如:灵活的开始和结束时间,要求居家工作等。但它也引来了争议。

 

 

何谓弹性工作?
 

事实上,这个法案其实是对英国先前灵活工作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按照新法案,首要变化在于,从新工作首日开始,劳动者就有权要求弹性工作,而非之前规定的必须为雇主工作满26周(6个半月)才能申请。


 

另一方面,雇主对于灵活工作申请的审核时长有所缩短。原先法案规定,在收到员工“弹性工作”申请后,雇主必须以“合理的方式”审核相关诉求,最终评估是否给予员工弹性工作。


 

审核时长原先为3个月,而新法案缩短至2个月。审核内容为:评估申请可行性;讨论该请求的可能替代方案;提供申诉程序等。


 

再者,有关弹性工作的定义也有所拓展。原先对于弹性工作的界定,偏向于工作时间的弹性,而新法案则规定,弹性工作还包括工作地点的灵活性,包括工作场所办公、在家办公,以及选择去距离较近的工作地点办公等。


 

图片

2023年雇佣关系(弹性工作)法

 

最后,员工可以在任何12个月内提出2次弹性工作申请,如果雇主拒绝员工提出的弹性工作要求,必须阐述其决策缘由,并提出该申请的可替代方案。


 

弹性工作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雇员而言,这意味着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更少的通勤时间,更多的休息时间,减少人际交往带来的精神损耗等。对雇主而言,这也可能意味着员工积极性更高、效率更高,节省了公司运营成本。


 

英国政府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采用弹性工作制的公司可以吸引更多人才,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积极性并减少员工离职率,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英国人力发展协会(CIPD)的研究也佐证了这一说法。


 

据该机构统计,2023年有6%的员工因为工作时间缺乏弹性而选择“跳槽”,12%的雇员因此离职。这意味着全英当年有超过600万人因此离开自己原先的工作。


 

英国政府对出台此政策也相当满意,商务和贸易部部长凯文·霍林雷克表示:“更快乐的工作意味着更高的生产力,这也就是我们支持采取该措施的原因,让英国各地的人们在工作地点、时间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


 

灵活的工作方式不仅可以帮助个人兼顾工作和对家人的承诺,还可以帮助公司吸引更多人才,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并改善劳动力的多样性。”

 

 

英国人事与发展协会首席执行官彼得·奇斯则表示:“随着英国人口老龄化,以及因健康原因导致无法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数逐渐增多,灵活工作方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该政策(弹性工作政策)已被证明,可以增进社会福祉,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都有好处。之前的疫情也加深了人们对于灵活办公的理解和需求,许多企业已积极应对,推出更为灵活的工作政策。”

 

 

 

顺势而为的政策
 

英国政府推出弹性工作政策,可谓顺势而为,其原因有两条,一方面是逐步缩短工作时长的社会趋势,另一方面是疫情期间居家工作制的先例。


 

尽管弹性工作制并不涉及工作时长,但近年来,英国的工作时长呈缩减趋势。别看现在联合王国堪称高福利国家,但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大英帝国也曾是“血汗工厂”。


 

历史上,英国煤炭、纺织、钢铁等行业不仅“童工”盛行,每日工作时长动辄十几个小时。18世纪织工诗人塞缪尔·劳曾写下诗句:“每个漫长的白天和阴冷的夜晚,我在喧闹的织布机旁冥思苦想,一边织着花案,手指僵硬,腮如冻土,整个身躯不时地,阵阵寒栗和困意。”


 

到了19世纪早期,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首次提出“8小时工作制”的主张。


 

图片

英国纺织厂的女工

 

7年后,他更是将这一主张细化为“8小时工作,8小时娱乐,8小时休息”的生活方式。进入20世纪,英国的劳动时间为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8小时。


 

进入21世纪,工作时长日渐缩减,其中最突出的当属2022年开始的“四天工作制”试点。从2022年6月开始,一项为期半年、涉及61家企业、共计3000名员工参加的“四天工作制”计划开始试点,参与试验的企业涵盖软件开发、金融、咨询、招聘、教育机构、零售商、餐馆等。这次试点结束后,61家参与企业中的56家表示仍将沿用“四天工作制”,其中18家已宣布将该工作制度永久化。


 

调查发现,超过70%的参与员工表示“倦怠程度有所降低”,40%的受访者睡眠质量改善,54%的受访者表示,新工作制更容易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与试点前相比,参与试点员工的病假天数减少约2/3,离职率锐减57%。


 

 

 

 

对该项试点最为满意的是员工。在所有参与该项目的员工中,没有人表示想放弃四天工作制,15%的人甚至表示,即便给出更高的工资,也不愿回到原先的五天工作制。


 

有趣的是,尽管员工的工作时长缩短了1/5,但试点企业的生产效率并没有下降,营业收入也没有大打折扣,参与企业普遍对于试点结果表示满意。


 

无论从参与的员工还是企业角度,本次试点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项目负责人事后表示,“双休日是属于20世纪的制度,广泛推行四天工作制的时机或已到来”。


 

另一个推动弹性工作制度的是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疫情期间,大多数英国企业选择居家办公的模式,以减少聚集带来的病毒传播风险。


 

 

 

 

经过近两年的居家办公,很多企业发现:原来工作地点并非只有办公室一个选项,远程通信软件、远程会议系统的普及,使得员工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处理公务。疫情期间的远程办公,成为弹性工作的一次预演,为弹性工作中的灵活地点办公提供了先例。


 

从2022年以后,弹性办公逐步从草案走向法案,改变了延续百年的“朝九晚五”陈规。

 

 

 

争议并未停息
 

尽管打工人对于弹性工作制普遍看好,但并不意味着其没有缺陷与争议。


 

从其试点开始,有关弹性工作制的争议从未停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弹性工作制的适用范围较为有限,未能实现所有职业的全面普及。从工作性质来看,最容易推行弹性工作的行业是新闻采编、广告设计以及IT行业,但对于部分企业而言,哪怕政策允许,也不会容忍员工工作过于“弹性”。


 

例如制造业流水线上的工人,由于其工作极度依赖固定空间、固定设备和团队协作,很难实现弹性工作;又如保安、养老院护工、客服等,其岗位工作时间与内容高度契合,很难进行压缩。


 

再如理发师、出租车司机、餐饮业、医生等,这些依赖随机客流的行业,其从业者“弹性”的背后是客流的流失和收入的骤减,这些行业自然很难采取弹性工作。


 

其次,弹性工作制对于企业自身也有一定的要求。以2022年试点为例,参与测试的3000名员工来自61家企业,平均每家企业的规模不足50人。这类小微企业由于人数较少,沟通成本较低,因此弹性工作对其影响较为有限。

 

但对于一些大企业而言,由于涉及多部门、跨条线沟通协作的事项较多,导致后勤、技术、财务、人力等行政部门很难进行协调。一家试点医药企业曾派出800名员工参与“四天工作制”试点,但最终选择放弃,其理由是“操作过于复杂,得不偿失”。


 

第三,弹性工作制还会造成企业与员工的疏离感。企业是由从事不同岗位的员工组成,弹性工作制打乱了大家共同工作的节奏,导致各部门、各条线的员工互不熟悉,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协调,久而久之不仅难以形成默契的工作关系,也将影响员工对企业的认同。


 

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近期研究就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发现,工作日减少会增加员工与企业的疏离感。


 

最后,弹性工作也并非意味着工作时间的缩短。顾名思义,弹性工作与之前的四天工作制不同,只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上给予打工人更多的自由空间,但在工作量不变甚至增加的情况下,如果不能提升工作效率,部分打工人甚至面临更多工作、更少休息的窘境。即便更多休息,也并非都是好事。

 

 

《每日电讯报》就曾警告,弹性工作让更多英国人成为“沙发土豆”一族,减少了通勤的被动运动,不少打工人可能需要为自己的体重操心。


 

总之,自由从来不是免费的。对于那些适应了朝九晚五生活的上班族而言,弹性工作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仍有待时间来检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