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什么是急性硬膜下血肿?
阅读数:22635

​​01

什么是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下腔,在颅内血肿中发生率最高。根据伤后血肿发生的时间,分为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天以内)、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天至3周内发生)和慢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周以上)。

 

图片

 

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一般为加速性暴力引起皮质与静脉窦之间的桥静脉撕断或是脑挫裂伤皮质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多发生在着力点的对冲部位。慢性硬膜下血肿绝大多数有轻微头外伤史,尤以老年人额前或枕部着力。小儿慢性硬膜下血肿双侧居多,常因产伤引起。

 

02

典型症状

 

1.急性硬膜下血肿

 

约50%病例在受伤时,出现昏迷。

 

然而,12%~38%的患者在急性损伤后,有一段短暂的“清醒期”,随后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下降直至昏迷。后颅凹硬膜下血肿表现出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包括头痛、呕吐、瞳孔大小不等、吞咽困难、颅神经麻痹、颈强直和共济失调。

 

在某些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由颅内压增高或占位效应导致的脑灌注不足,可能最终造成脑梗死。

 

2.慢性硬膜下血肿

 

可能引起隐匿起病的头痛、头晕、认知功能受损、情感淡漠、嗜睡及(偶尔)癫痫发作,且症状可能直到最初损伤后数周才变得明显。全面性功能缺损 (如意识障碍)比局灶性功能缺损更常见。

 

●局灶性功能缺损,可能发生于硬膜下血肿的同侧或对侧。血肿直接压迫下方皮质,可能引起对侧轻偏瘫,而同侧轻偏瘫可能源于血肿的占位效应,导致中线横向移位慢性硬膜下血肿引起的症状可能是短暂的或波动的。

●两侧颞部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能表现为近端无痛性间歇性下肢轻瘫。

 

 

03

治疗

 

1.急性硬膜下血肿

 

出血量较少,无进行性意识恶化,血肿厚度<10mm,中线移位<5mm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可暂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采用不同的技术进行,包括钻孔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

 

图片

 

2.慢性硬膜下血肿

 

多用钻孔引流术1个或多个钻孔来引流血肿。通常将软导管放置于硬膜下间隙48-72小时,直到无引流物排出。

 

04

预防

 

1.注意出行安全

人体出行时应该正确佩戴头盔、系好安全带等,防止其出行时出现头部损伤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发生硬膜下血肿的情况。

 

2.注意药物的使用

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导致人体发生自发性出血的情况,其应该遵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加药。

 

3.改善脑血管痉挛

人体发生脑萎缩的情况时,其可以遵医嘱使用尼莫地平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药物,有助于改善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情况,降低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概率。​​​​

推荐阅读

快速开通微博你可以查看更多内容,还可以评论、转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