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

新学网

      开门见山,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9课,观潮,齐读课题。

      这里的“观”字是什么意思?(看);那么,是看哪里的潮呢?

      出示:钱塘江大潮,师引读,并出示: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理解“天下奇观”,这里的“观”字又是什么意思?出示:景象

      师:古往今来,有许多看过钱塘江大潮的文人墨客为它写下了不少名篇,比如:出示名句师读

      师:作者在文中用了这样的词语来描绘钱塘江大潮,谁能来读读这些词?

      生个别读,(适时表扬:你这个词语读的真好,你读出了词语的内涵,还有谁想来试试?)

      师:我们把这些词语带入课文,来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钱塘江大潮。开火车读,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具体说,就是“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这样的顺序,其中在第二小节还介绍了观潮的时间和地点。

      大家学的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过?没,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江潮的录像,一起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个天下奇观。

      放录像。

      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4、5自然段

      师:自己读读4、5自然段,你觉得哪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把它读得精彩些?

      生交流。

      (1)出示:明确:“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闷雷滚动的声音怎样?谁来学学看。

      生:轰隆隆……

      师:这声音比较沉闷,课文中用“闷雷滚动”这个词来形容潮水的声音,多像啊!我们一块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齐背。师:这句话是从哪方面来描写潮水的呢?明确:声音(出示)

      这一节中,还有描写潮水声音的句子吗?出示:过了一会儿,声音越来越大。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哪个词写出了潮水的颜色?(白)师:这句话又是从哪方面来描写潮水的呢?明确:形态(出示)

      师:这个声音比刚才那句怎么样?更响,读的时候也要读出这种感觉,谁来试试?个别读,齐读

      (3)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媒体演示图片:理解“一条白线”的样子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人们看到了什么?

      看图片了解“横贯”

      这是描写稍近时潮水的样子。“移动”、“拉长”、“变粗”便很快出现了横贯江面的情况。

      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激动。读出这种感觉来。(齐读)

      (4)出示:那声音如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这句话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样比喻好在哪里?

      什么样的声音?——(理解“山崩地裂”)出示:( )的响声

      b 山崩地裂所发出的声音大不大?大得怎样?(大,好像大地……)

      c 那“声音”指的是什么声音?(江潮发出的声音。)

      (5)“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首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看图片了解这是再近前时钱塘潮的样子。

      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浪潮潮头的高,六米多高有两层楼那么高。)

      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分组比赛读)

      (6)“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动得颤动起来”潮水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潮势越来越猛。

      看图片了解从课文中找个词形容一下。(浩浩荡荡)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是什么景象?这里的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比喻的用处是什么?(比喻生动地再现了大潮奔涌而来时那惊心动魄的场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出示: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①“浩浩荡荡”是什么意思?(气势大)从哪儿可以看出气势大?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

      ②这里实际上是指什么浩浩荡荡?(潮水)

      喜欢这句的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我们来比赛,看谁把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个别赛读)要读出潮水越来越有气势的样子。

      我们看看这三句话,想想潮水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

      出示:声音:隆隆的响声——响声越来越大——如同山崩地裂

      齐读这三句话,要读出越来越响的声音。

      6、潮来之时,潮水的形态有什么变化?

      出示:形态:一条白线——白线横贯江面——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过渡:作者用一条线、白色的城墙、白色战马来比喻由远到近的浪潮的不同样子,说明潮大、雄伟。水来时是直立而行的,像白色城墙,气势雄伟,声势浩大。

      当观潮的人们听到像闷雷的隆隆响声,他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出示:明确:顿时,人声鼎沸。熟悉江潮的人告诉我们:“潮来了!”(兴奋的语气)

      当人们看到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的时候又是怎样做的?

      出示:人声鼎沸——沸腾起来有感情地读句子。

      当人们看到眼前的一切,真是又高兴,又惊叹不已。

      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雄伟壮观

      9、齐读第5小节。

      10、第4、5节主要写了什么:

      出示:第四、五节主要写了潮来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11、指导背诵第5小节。

      (出示):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近些,________,________。那浪越来越近,犹如________,________;那声音如_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指板书)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1、出示: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并从中选出三个你理解的词语,围绕一个意思写几句连贯的话。

      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2、(句中的“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概括地表现出大潮“声势浩大”的特点。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对它们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用上三个词,归纳描写大潮来时的情景。)

      3、归纳为:浪潮如千万匹齐头并进的战马,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极为壮观。

      小结: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课文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运用恰当的比喻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大潮的瞬息变化和雄伟气势。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末了,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名人笔下的钱塘江大潮。

      观赏了钱塘江潮来时的雄伟壮观,潮来前和潮过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下次课接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