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4-05-26 06:25发布于 河南 来自 OPPO超视野全面屏R15
名老中医于鹄忱医案九则(下)

五、补虚祛寒,治愈下肢冷痛一例

周某,女,46岁。

初诊:2002年1月10日。

主诉及病史:自半年前开始下肢冷痛,逐渐加重,治疗2月余,症状不见好转,且日见加重,行动困难。

诊查:神志清,舌红苔薄白,双膝以下润凉,喜热恶冷,脉沉细。

辨证:血虚寒盛,下肢逆冷疼痛。

治则:补血祛寒。

处方:桂枝10g 白芍20g 甘草10g 细辛6g 木通10g 当归20g 大枣6g 鹿角胶10g,4剂

二诊:1月14日,药后腿部感到非常舒适,原方继进4剂。

三诊:1月22日,服药之后,下肢冷痛明显减轻。冷痛部位由上及下逐渐缩小,原方进12剂。

于3月14日,患者家人伴其来院就诊,顺便谈及她在服药之后,症状逐日改善。刻下双膝已不冷痛,行动自如。

按语:本病属当归四逆汤症。三阴尽,阳未复,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脉微而厥。以当归补血,桂枝、白芍宣通阳气,调和营卫,细辛散寒止痛,木通通利血脉,又可减桂枝、细辛之温燥,大枣、甘草补益脾胃,调和诸药。另用鹿角胶补肾阴益阴血,以促进阴阳之交接。考;方以四逆命名者,有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等,虽同名四逆,而三者理法方药各不相同。周扬俊云∶“四逆汤全以回阳起见,四逆散全从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从养血通脉起见。”而当归四逆汤脉沉细为用药之症。

六、疏肝解郁益肾固精治愈儿童遗尿症一例

于某,男,13岁。

初诊:2002年6月18日。

主诉及病史(其母代诉):自幼尿床,直至今日。每晚叫醒二次,终不免尿床,睡眠深沉,很难唤醒,下半年上中学要住校,因而切盼早日治愈,曾多次治疗未效。

诊查:神志清,营养良好,舌红苔白,关脉沉涩。

辨证:肝郁气滞,肾虚不摄。

治法:疏肝解郁,益肾固精。

处方:当归15g 白芍15g 柴胡10g 茯苓20g 白术20g 薄荷10g 桑螵蛸30g,4剂,水煎服。

二诊:7月18日,服药4剂,遗尿止,效不更方,继服原方8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婴幼儿遗尿,本属正常状态,至童年仍遗尿,多缘于肾气虚弱,下元虚寒,膀胱失约。观前医用药如熟地、覆盆子、益智仁、桑螵蛸、首乌、杜仲等多次服用无效。鉴于此,另辟蹊径,观其寡言语,宁静抑郁,性格内向,长期遗尿,家长时有刺耳言语,缺点在目,无法申辩,因而郁结,胸怀不畅。两关脉沉涩,脉证相合,故以逍遥散疏肝解郁,伸展气机,附以桑螵蛸益肾涩精,膀胱摄纳功能自然恢复。其母戏言,服第二剂药后,夜间自醒,呼我伴其外出小便,呼叫者主次移位,据此验证,郁解络活,小便已恢复其自主能力。后经电话询问,再未遗尿。

七、补肾益阴、健脾渗湿治愈湿浊症一例

王某,女,64岁。

初诊:2002年6月24日。

主诉及病史:于4个月前曾尿血1次,未经治疗,血止后,即小腹坠胀隐痛,小便频、急,尿路烧灼感。小便前后,心烦,全身不适,口干不欲饮。时有心慌气短。

诊查:神志清,精神不振,舌红嫩无苔,脉沉涩。

辨证:气阴不足,脾肾两虚,湿浊阻滞,膀胱失约。

治法:补气益阴,祛湿通络。

处方:太子参15g 苍术30g 覆盆子30g 菟丝子30g 桑椹30g 五味子10g 沙苑子10g 桑螵蛸30g 熟地30g 枸杞10g 黄芪30g 肉桂6g 黄柏6g 琥珀2g(研末冲服),4剂。

二诊:6月28日,小腹隐痛减,尿频烧灼感未已,仍感体虚,心情不安,自感全身震颤。

处方:原方中加柏子仁30g,4剂。

三诊:7月4日,小便频急微减,仍烧灼不适,全身稍轻松。

处方∶于原方再加益智仁10g、山萸肉10g。之后,继续就诊七次,基本坚持原方。服药40 剂,厥病始愈。

按语:叶天士云:“淋属肝胆,浊属心肾,心火下陷,阴火上承,故溺浊不禁。”本症虽不离此范畴,但不同的是,肝胆心火并不为立,而脾虚气弱,肾阴严重不足。故以参、芪、苍术健脾益气,以沙苑子、菟丝子、枸杞、熟地、桑椹、桑螵蛸、覆盆子、益智仁等补肾益精缩小便,五味子、萸肉补益肝肾尚有收敛固涩作用,柏子仁、琥珀、炒枣仁养心益肝,并有安神作用,以小量黄柏清热燥湿,肉桂温阳化气,以解除虚寒湿热所导致的小腹部之隐痛及烧灼感。

八、透邪解郁、理脾伸阳治愈两肋痛一例

于某,女,40岁。

初诊:2002年7月22日。

主诉:自4个月前两肋痛,如同一个气团各悬浮于左右肋。

诊查:神志清,精神正常,舌红苔薄白,脉沉弦。

辨证:肝气疏泄无力,阳郁气结属痛。

治法∶疏肝理气,伸阳调逆。

处方:柴胡10g 白芍20g 枳实10g 甘草10g 郁金15g 香附15g 青皮15g 黄芩10g 丹皮10g,4剂。

二诊:7月26日,药后,症状显著好转,悬浮于肋间之气团,已感消失,只右肋稍感不适,于原方中加丹参15g,以善其后,4剂。

按语:本证乃肝胆失于疏泄,气机不畅,以致湿热郁滞,结阻于两肋。以四逆散加味,疏肝之阳。柴胡透解郁热,白芍养血柔肝,甘草调和诸药,配白芍缓急止痛,枳实下气除痞,与柴胡升降并用。郁金、香附、青皮疏肝理气,黄芩、丹皮、丹参清热凉血散瘀,则阴阳调和而病愈。

九、芳香化浊、清热解毒、祛暑利湿治愈乙型脑炎一例

仲某,男,16岁,学生。

初诊:1957年8月15日。

主诉及病史(其父代诉):于4天前头痛发热,第二天下午加重,不省人事,有时抽风。诊查∶神识昏迷,颈项强直,抽搐痉挛,听诊心肺(—),提睾反射消失,巴氏征(+)克氏征(+),舌红苔白,脉弦数,体温39.6℃,实验室诊断∶白血球12000/mm³,中性78%,淋巴22%,脑脊液∶糖50mg%,气化物700mg%,蛋白(—),白细胞80/mm³。

辨证:暑湿熏蒸,三焦火盛,脑失清灵,神昏痉挛。

治法:芳香化浊,祛暑渗湿,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处方:生石膏60g 知母15g 连翘15g 石决明15g 牛子12g 钩藤30g 菊花20g 公英30g 丹皮12g 赤芍10g 粳米10g 全蝎1.5g 蜈蚣1.5g(研末冲服),水煎200ml,每6小时鼻饲100ml。

二诊:8月19日,高热神昏,抽搐痉挛,舌红苔白腻而厚,脉弦数,体温39.7℃,乃湿邪壅盛,原方稍作调整,再加芳香化浊,利尿渗湿,冀转危为安。

处方:生石膏60g 知母15g 双花30g 牛子12g 钩藤30g 菊花20g 青蒿20g 滑石30g 藿香10g 佩兰10g 石菖蒲10g 全蝎1.5g 蜈蚣1.5g(研末冲服)粳米10g 水煎200ml,每6小时鼻饲100ml。至8月23日,体温逐渐降至37℃,症状全部缓解。继续治疗观察2日,一切正常,痊愈出院。

按语:乙型脑炎即祖国医学之暑、湿、温症,《邱氏温病学》云∶“温病最怕发热不退及痉厥昏蒙神昏,久不清为绝症。”乃急投大剂量之白虎汤加味,以期速效,但在服药4天之后,高热神昏不减。舌现白腻厚苔,乃暑湿伤气,肺先受病,湿乃舌浊之物,热为之熏蒸,蒸淫之气,上迫清窍,则高热不退,神识昏迷,乃在原方清热解毒的基础上,加石菖蒲、藿香、佩兰芳香化湿,疏散表邪,开窍宁神,清蒿、滑石清热解暑,同加味白虎汤,共奏宣肺解表,化气渗湿,清热解毒之效,于是高热退神志清,诸症缓解。石膏、知母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润燥,牛蒡子、菊花疏风散热解毒,赤芍、公英、丹皮、双花、连翘清热解毒,凉血散结,钩藤、蜈蚣、全蝎、石决明熄风止痉,粳米和胃解诸药之寒。

文源 《于鹄忱医案》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请务必根据个人自身症状做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论道岐黄##国医的精诚力量#
欢迎新用户

正在加载,请稍候...

健康养生博主

  • 3公司郑州抱朴守真堂中医综合诊所
  • Ü简介: 执业中医师,从事中医30余年,志于传承弘扬中医,让中医惠及千家万户。
更多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