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4-05-21 22:52发布于 福建 来自 iPhone 13 Pro已编辑
在大航海时代,欧洲有一种特殊的间谍职业,那就是植物猎人。他们的工作就是去全世界各地,去收集有经济价值的各种植物。茶叶就是他们偷走的最有价值的一种植物。偷走茶叶就是就是英国的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

这个福琼是个中国通,他在鸦片战争前后的那几年,从中国带走了秋牡丹、桔梗、金钟花、石岩杜鹃、柏木、榆叶梅、榕树、12-13种牡丹栽培品种、云锦杜鹃等植物。当然,当时的中国人并没有意识到他做的事对中国有多大影响。

1848年,福琼接到的任务是来中国窃取茶树以及茶叶的整套种植和制作技术,这个任务是由当时英国驻印度的总督下达的,目的是在英控的印度生产茶叶,以解决英国对中国茶叶的依赖。所以你看,用印度来取代中国重建西方的供应链由来已久。

在福琼窃茶之前,英国人曾在喜马拉雅山麓的印度阿萨姆种过一些从中国带来的茶树,但是不太成功,品质低劣。阿萨姆就是在藏南以南的那块地方,跟中国距离很近,气候温暖湿润,很适合茶树生长。

福琼首先在中国安徽休宁偷到了茶种,1849年从上海装船送往印度,但是路上全都烂掉了,以失败告终。

于是福琼又来到福建武夷山,对武夷山的茶种下手了。这次福琼吸取教训,专门开发了移植茶树的工具,并哄骗了八位掌握全部茶叶核心技术的福建师傅。1851年2月,福琼通过海运,带着2000多株茶树苗、1.7万粒茶籽、制茶工具、8名武夷山的制茶师傅从上海出发,启程前往印度。可能是武夷山的气候更接近印度喜马拉雅山南麓,此后武夷山的茶树在印度种植成功,很快普及到英国的其他热带殖民地。

英国用工业化机械化手段改进了制茶工艺,到1872年时,英国在印度生产的茶成本追平中国茶,1913年时,印度茶叶的成本已经低于中国茶,在那以后,英国彻底打破了被中国茶卡脖子的问题,中国茶叶对英国的出口遭到毁灭性打击。这可能是世界贸易史上最大的商业间谍案。

在这个国际茶日,我有幸来到武夷山,重温百年前的这次商业间谍案,百感交集。真正的商战竟是如此粗暴直接。

#大地流彩走进万里茶道##国际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