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3-11-23 10:00发布于 上海 来自 HUAWEI Mate 50已编辑
以真人真事改编的影视剧,得尊重原型人物,不能为了所谓的艺术冲突或者卖点,未征得原型人物同意的情形下,添油加醋地给原型人物编上一些有损名誉的事,否则会有法律风险,遇上硬茬原型人物的话,不仅影视剧本身的拍摄、播出会受到影响,导演、编剧、演员也可能会受到牵连。前几年就发生过一起这样的事件,知名原型人物在第一部电影播出后,明确表明过电影改编给他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得知电影要拍第二部后,私下与电影制作团队沟通要求不要拍续集无果后,在互联网开战,曝光私下沟通的记录和演员偷逃税等事,不仅那部电影受到影响,其中一名演员还因偷逃税事业尽毁。所以,影视剧制作团队尊重事实和处理好与原型人物的关系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影视剧的顺利拍摄、播出及播出后的风险。

其次,对于商业电影而言,公众愿意花时间和金钱去看电影,才能回本和挣钱,处理好与公众的关系也很重要。改编如果是背离事实和常识的,即便原型人物无异议,公众能否接受这样的改编,也是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毕竟电影是拍给公众看的。以将原型为酗酒家暴的父亲改编为酗酒家暴的母亲为例,这样的改编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哪里?你说你改编的故事里,后续有拯救这个酗酒家暴的母亲的过程,但是,救赎一个人的前提不能是把她从受害者变为施害者,这不叫救赎,这叫二次伤害。以及支撑张桂梅做伟大事迹的,是她对党的信仰,她能把这么伟大的事迹做成,也离不开党的支持。公众对于电影改编提出的质疑,是基于事实提出的,并不是无理取闹,公众如此关心这部电影,也证明了公众对党和张桂梅的支持,这是好事。电影制作团队完全可以真诚、理性地处理公众的质疑,傲慢地骂公众,甚至脏话都用上了,不仅不能解决危机,还将危机升级了。

最后,说句直白点的话,做那些伟大事迹的不是电影制作团队,是张桂梅这样的伟人,电影制作团队不会因为将伟人的事迹拍成商业电影而跟着变得伟大,电影制作团队没必要自己给自己戴上高帽子,傲慢地面对公众,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张桂梅的伟大事迹早就传播到世界各地,电影《我本是高山》的好坏及制作团队对公众的态度,其实并不会实质性地影响公众对张桂梅的看法,只会实质性地影响公众对电影制作团队的看法及投资方能否回本和挣钱的多与少。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