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4-02-5 18:36发布于 重庆
1300年前唐朝学生的作业

吐鲁番博物馆馆藏的大批文书之中,一份“小学生作业”尤为珍贵。这就是卜天寿小朋友的抄本《论语郑氏注》。

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西州高昌县宁昌乡厚风里公立学校(“义学”)一名12岁的自费生(“私学生”)卜天寿,按照当时政府规定的“全国教学大纲”,手抄了几种最主要的教科书《论语郑氏注》和《千字文》,并在最后凭记忆抄写了当时的“流行歌曲”——《十二月三台词》,还即兴创作了6首五言绝句诗。

1200多年后的1969年,卜天寿的这份“作业”出土于阿斯塔那墓地。文物考古专家介绍,从文献学角度看,《论语郑氏注》在唐以后就失传了,虽然自20世纪以来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了不少《论语郑氏注》残本,但卜天寿的抄本长五米多,宽约三十公分,是其中保存较好且最长的卷子,为古代民间书法艺术、儒家经典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最可爱的是12岁的卜小朋友写得差不多之后干了一件每个学生都想干但不一定都敢干的事情——在作业本上吐槽,写了两篇打油诗:

第一首:他道侧书易,我道侧书难。侧书还侧读,还须侧眼看。¡评论配图

就跟大多数人小时候一样,作业太多,写着写着就坐没坐像,磨皮擦痒了,可能是一会儿侧着写,一会儿趴着写,但就是写不到一个舒服的角度。其实就是不想做了。

第二首更有意思: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评论配图

直接告诉了老师,作业我今天写完了,明天就放假了,您可千万别拖堂啊!

看来想早点放学是千百年来孩子的共性,玩才是千古不变孩子的天性呀!这些随手写下的文字使得这个卷子不再是冰冷的古籍,而充满着人类心灵史今古相接的鲜活气息。

正在加载,请稍候...